科普活动助力常州博物馆实力“圈粉”

字号:T|T
2022-12-08 09:55 来源:文物之声
新时代的常州博物馆(以下简称“常博”),不断向青少年广开怀抱,利用暑期增开夜场的“白+黑”开馆模式,利用红色专展、自然特展的“红+绿”教育模式,让科普活动一火再火,成为青少年的“抢手课”,成为助力家长孩子共同成长的文化大课堂。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从“新”出发,实力“圈粉”。
 
“活”起来,实力圈粉
 
 

“起步早、走得好”的常州少儿自然博物馆(常州博物馆下设分馆),拥有各类自然藏品5000多种、10000余件,其中属国家一、二级保护的野生动、植物标本176种、307件,珍贵化石及国外珍稀物种标本200余种、300余件,并形成了以鸟类、兽类、贝类、矿物晶体、国内外精品昆虫及地区性中草药标本为特色的六大系列标本,仅今年暑期就有20万青少年前来观展。这里,真正成了广大青少年求知探索的课堂,亲子共学、共享休闲娱乐的乐园。如何深层次让珍贵的明星动物“走”出来圈粉?如何让远古的珍稀植物“植”入青少年的成长空间?常博策展人不断以藏品及观众为本,让自然标本“讲”好生物进化故事,培养青少年热爱家乡、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激发他们的探索欲、创造力。

激活藏品生命力,让自然标本活起来
静谧的展馆里,不经意间看到蝴蝶翩翩飞舞,听到鸟儿鸣唱,一转眼就置身“森林”,与老虎来一场“赛跑”……作为全国首家、江苏省内唯一的少儿自然博物馆,“神奇的自然 美丽的家园——常州少儿自然陈列”除静态、动态全方位展示外,还出其不意地结合孩子们“稀罕”的化石、生物标本等,进行创意性转化,让展柜里那些可望而不可即的标本,在孩子们的动口、动手、动脑过程中活灵活现起来,把“高冷”的展品,变得有趣、好玩、触手可及。

2021年,常博的“腾飞之龙——从龙到鸟的演化之旅”科普特展一经推出,备受追捧,展览配套的“‘龙·鸟’时光机”系列活动更是人气爆棚。由策展人、主持人和小小讲解员组成的“龙鸟”讲师团队,通过直播等形式宣讲展品背后的故事;专家主题讲座、化石观察触摸、手绘“盲盒”徽章、拼装“近鸟龙”模型等系列交互活动,让青少年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多元体验中,探索鸟类和恐龙的“亲缘”关系。该展览线上线下共服务公众146万人次,其中光“‘龙·鸟’时光机”一项活动就吸引了1.28万青少年专程前来与鸟类“寻祖问亲”。

图片

2021 年原创性科普特展“腾飞之龙——从龙到鸟的演化之旅”

 
激发孩子创造力,让科普教育火起来
“从抱在怀里,到现在儿子长得比我还高的这11年间,每个寒暑假,我都会把常博当成家门口的诗和远方,带着他来少儿自然博物馆。既是亲子游玩,也是共读的文化课堂。这似乎成了我和孩子寒暑假的规定动作。”樊女士饶有兴致地向笔者讲述与孩子一起打卡常博的美好体验。
为什么每个寒暑假都会来?“孩子小时候,对画上的小动物特别感兴趣,不会说话时,会不停地抓啊挠啊;逐渐长大后,遇见不同的动物,会提出各种稀奇古怪和有深度的问题,时常让我语塞。后来,就干脆带他到少儿自然博物馆,让各种展品、展览来当科普‘助教’。像这个与恐龙有关的特展,孩子对展品本身就有浓厚的兴趣,观看展览还能收获很多自然科学知识,当然就更不能错过了!”樊女士说。
观众要什么,博物馆就“量身定制”送什么。副馆长路亚北表示,不少家长反映,现在的孩子对大自然充满好奇,但往往是“不接地气”“五谷不分”,尤其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很难找到科学认识植物的机会。作为江苏省优秀科普教育基地,常博想方设法提供科普“植”场,让求知欲很强的孩子们到博物馆来入“植”。像“聪明的植物”科普特展及配套开展的系列教育活动,就是紧紧抓住了青少年对大自然的好奇心,让聪明的孩子们体验与“聪明的植物”从“相识”到“相知”的寓教于乐的科普过程。
2022年7月,“聪明的植物”特展期间,常博策划了“进击的植物”系列活动,包括“植物也硬核”科普夏令营、“植物生命线”展厅流动课堂、“植”场观察记3项亲子活动。其中的“植物也硬核”科普夏令营,刚开放线上报名,营员名额就被家长一抢而光。类似的年度暑期自然科普活动报名,基本都得靠“秒杀”。

图片

“植物也硬核”科普夏令营专家讲座
“植物的一生”是什么样?植物标本是怎样制作?植物颜料如何提取应用?这些神秘、高冷的知识,同学们通过参加系列活动一键打开了绿色知识的宝库,系统深入地了解植物生存、演化、繁衍的智慧和策略,有效激发了他们要学、好学的观察力、动手力、创造力。在“植物颜料提取”环节,营员们化身为“自然调色师”,通过捣炼、敲打、挤压等步骤提取出菠菜、紫甘蓝和火龙果中的天然色素,再以国宝漆奁上的花卉纹饰为原型,染制了人生中的第一把“国宝”级团扇。

图片

个性化“国宝”团扇
激起群众凝聚力,志愿服务“伙”起来
在不少常州人的心目中,能成为常博志愿者,是一种文化自觉,能成为一名佩戴胸牌的常博志愿者,如同贴上一张闪亮的文化自信标签。常博活动之所以人见人爱,不仅是由分工精细的专业团队匠心打磨,更是“博”采众长,优化、赋能各类志愿者的热心奉献。
“10月16日,常州博物馆2022社会志愿者举行上岗授牌仪式,30名新志愿者通过面试、笔试,从近200名报名申请的市民中脱颖而出,被授予上岗服务胸牌。非常荣幸,我成为其中一员!”今年记者节这天,曾是一名优秀记者的吴晓娟在常州本土网络“社区龙城”博客上发表了《我是常博志愿者》一文。
邬女士是一名医护工作者,去年3月的一天,她找到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打听:“我4月份退休,想问问退休后可不可以到志愿者团队实习?我们科室还有几位姐妹都是年底退休,我们想组团来做博物馆志愿者。”常博开放部主任李敏说,与邬女士有一样意愿的人很多,他们都是热心市民,希望退休后能在志愿者岗位继续发挥余热。“凤头鹰科普志愿分队”成员,包括科研专家、中学生物教研主任、小学科学学科带头人、常州自然观察团、常州野生鸟类保护协会核心成员、省科普场馆协会会员等在内30余人。

常博科普品牌活动之所以能够荣获多项荣誉,离不开来自社会各界优秀志愿者组建的又精又专的“复合型”志愿队伍,他们用真诚和奉献为常博科普教育保驾护航、助燃加力。

 

“走”出去,成了香饽饽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的科普老师无法抵达现场,于是就在常州和杭州两地开展了一场主题为‘虫虫的世界’的云课堂,”常博自然部主任万永红介绍,“我们将云课堂的大屏幕放在了浙江自然博物院的大厅里,目的就是让每一位观展的孩子都能参与进来,共享昆虫知识。不出所料,这堂课效果特别好,在展览结束后还收到一封匿名感谢信。”

在信中,一位自称来自杭州的大学生写道,作为一名业余昆虫爱好者,“虫虫世界——常州博物馆藏精品昆虫展”是他第一次参与真正意义上的昆虫展,展览涵盖品种丰富、展览布局科学有序,不仅让他圆了儿时参观昆虫展的愿望,拓展了他对昆虫的知识,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昆虫的魅力,消除对昆虫的偏见。
“虫虫的世界”云课堂是科普特展“虫虫世界——常州博物馆藏精品昆虫展”配套活动之一,作为常博的特色自然科普巡展,“虫虫的世界”科普特展在浙江自然博物院巡展时引起了轰动。展览为期两个月,共展示各类精品昆虫标本190余盒、800多件,其中包括伸展长度达60厘米的巨竹节虫,世界上最重的昆虫亚克提恩大兜虫,国家Ⅱ级保护动物阳彩臂金龟、拉步甲,闪耀金属般璀璨光泽的丽金龟、花金龟等一大批世界珍奇种类。用万永红的话说,这次特展不仅丰富了常博昆虫巡展的展陈内容,更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学习自然知识,感悟生命奥义的“虫物”世界。
不仅如此,近年来,常博主动拥抱省内外兄弟馆,积极“走出去”,在资源整合、机制协调和组织保障等方面,破除体制机制藩篱,对原创性科普展创意重组,更有目的性、计划性和针对性地进行展览馆际交流。如“邮票上的贝壳”科普特展曾赴北京自然博物馆巡展,在3个月的展期中,观展人次达19.4万,备受当地观众欢迎。常博,真正成为常州自然科普知识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

图片

“邮票上的贝壳”科普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巡展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0年起,常博的多个自然科普原创展览先后赴北京、浙江、安徽、广东、河北、山东、甘肃、宁夏等10省市的30多家博物馆巡回展出50余场,参观人数超400万人次,所到之处广受同行和观众好评,已形成常博自然科普巡展的独特影响力。今年,“蝶舞翩跹——名蝶精粹与蝶文化展”“虫虫世界——常州博物馆藏精品昆虫展”分别赴江海博物馆、扬州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院展出。在各地展出期间,以青少年为主体的观众总计超40万人次。真正做到了让珍、稀、特、古的标本活起来、动起来,生动地把青少年引领到向往的动植物世界,把自然课上成了走到哪里都是香饽饽的抢手课。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