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公众策展:小博物馆有大作为

字号:T|T
2022-12-01 17:00 来源:中国文物报

中小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1年底,全国现有地市级以下中小博物馆3198家,占全国博物馆总数(6183家)的51.7%。中小博物馆植根基层、参观便捷,易于和地方社群形成紧密联系,在文化展示、公众服务等方面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陈列展览作为博物馆的核心文化产品,链接着社会公众,是中小博物馆展示新形象的关键领域。在探索多元化、个性化的展示路径过程中,中小博物馆需要转变观念、更新方法,实现专业化与社会化、标准化与创意化之间的平衡。藉由自信的态度、扎实的研究、平等的视角、主动的作为,践行“为公众策展”的理念,充分激发中小博物馆的吸引力、创新力和发展活力,为促进可及性和包容性、多样性和可持续性发挥更大作用。

 

从基础到关键:社会化进程中的中小博物馆

 

中小博物馆分布于不同地域,隶属于不同层级,数量庞大、属性多元、类型丰富,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博物馆系统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彰显,成为优化博物馆体系布局、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关键领域。随着博物馆社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新博物馆运动的浪潮自上而下影响至基层博物馆。社会政策指向、行业竞争压力以及文化平权诉求等因素改变了中小博物馆的生存环境,使其不能置身于社会变化之外,必须由内而外做出应对之举。

长期以来中小博物馆的发展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如有限的资源条件、消极的文化生态等。这些客观存在于政策、经费、设施、藏品、人员等方面的问题,确实限制了中小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对自身使命及价值的认知。但是以思辨性的视角分析,中小博物馆具有下沉式的(植根基层)、易接触的(公众参与)、可生长的(地方特色)特质,这些特质为博物馆服务地方社会、凝聚思想共识积聚了力量。

下沉式,指中小博物馆植根基层,与社区群众容易产生联系,形成稳固的社群基础;易接触,即博物馆广泛分布于乡村、社区,便于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可生长,指博物馆依托乡土资源发掘地方特色,进行文化展示传播,将获得个性化、差异化的生长空间。相比大型博物馆,中小博物馆与地方社会关系更为紧密,因应外部环境进行调适,更易于做出一些新的改变,灵活地尝试一些新的想法,是博物馆改革的最佳试验田。为此,中小博物馆应在充分把握自身特质的基础上,转变观念、更新方法,以展览及策展为突破口重新定位角色、改善公共关系,推动中国博物馆事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策展的可能性:中小博物馆展示策略新探索

 

中小博物馆在展览实践中通常会面临藏品数量有限、同质化严重、地域特色不足等问题,博物馆如果因袭固有思维,将导致展览缺乏新意、观众反应平淡。为此,博物馆在开展藏品研究和地域文化研究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以构造展览为导向,多角度、多层次挖掘藏品信息,丰富地域文化展示的实物资料及设计构想,为展览选题提供智力支持。在此基础上,围绕特定主题进行展览策划,可以通过故事结构的变形、乡土意识的构建等方式,拓宽叙事路径、优化展示策略,让展品组合产生全新的意义,赋予展览内容全新的文化内涵。

多元化的叙事结构  为解决藏品数量有限、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中小博物馆在展览策划过程中需要调整叙事策略,改变展品的组合方式以及展览的故事结构,使原本题材相近、文物相似的展览呈现更加多元的主题诠释和内容表达,优化展览传播质量。如金华市博物馆“无穷·镜——古代铜镜中的微观世界”展览,打破了常规以单一的历史时间线为展览逻辑框架的叙事方式,尝试通过“物相—人格—文化”的递进关系,分别从铜镜的物质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三个层面诠释铜镜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展览运用多学科策展思维,在历史学、考古学的基础上,融入人类学、社会学、艺术史等多学科视角及语境,并通过色彩、灯光、空间等多层隐喻手法,打造出神秘、深邃而浩瀚缥缈的观展氛围,帮助观众完成由物到人到文化的多元化解读,也向观众真正展示了器物的研究和展示其实可以如此多元。

地方性的叙事话语  地方历史文化的书写和展示是中小博物馆展览策划的基本命题。为凸显地域特色,博物馆需要跳脱传统展示思维,以“地方重塑”为核心,在展览中再现城乡历史景观和地域文化风貌,构建乡土意识的叙事话语,不断探索地域文化展示传播新的可能性。“世间乐土——吴县文物数字展”利用数字化的“可移动性”特点,以“吴县”整体作为舞台,再现了吴中地区历史名镇名村、历史建筑等大景观以及千百年来吴人的日常生活风景,让观众透过“数字化的文物”看见乡野之中的吴门之美、江南之美。“上洛:新·乡土志系列展之一”聚焦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议题“乡土”,选取洛阳出土文物与当代艺术作品并置,将中国人的乡土情怀以跨界融合的形式加以呈现。展览在唤起公众对“故乡”“异乡”“他乡”思考的同时,展现了当下博物馆在调用各种资源、讲述地方故事等方面的无限潜能,也昭示了博物馆的未来走向。

 

回归公共价值:中小博物馆作为社区服务者

 

现代博物馆正在经历从以藏品为中心到以观众为中心的转型,展览不再是文物的集合,而是以文物或展品为基础,可以被不断建构、解构的开放性的叙事体系和促进对话的场合,“策展时代”已经到来。在展示创新过程中,中小博物馆践行“为公众策展”的理念,应把展览的价值和意义落实在文化育人上,讲好身边历史文化遗产的故事,打造共建共享的文化空间,实现知识、情感、价值观的传播。通过不断更新的策展思维,尝试对历史遗产的意义进行再思考、再探讨、再阐释,在展示语境中推动历史叙事生成社会价值,回应观众诉求。

讲好身边历史文化遗产的故事  博物馆通过讲述历史文化遗产的故事与观众建立联系,发挥社会教育功能。中小博物馆应破除传统观念束缚,运用主题性、故事性的策展理念,为观众呈现当地的历史、文物及风俗,提供精彩的故事和独特的体验,增进观众与当地居民的沟通了解。宁波市奉化区博物馆由奉化热电厂改建而成,盘活工业遗存是博物馆最大的特色。展馆巧妙利用原有建筑结构,将老厂房空间与新展陈需求无缝衔接,使废弃的建筑以一种全新的面貌重回公众视野。围绕“工业遗存”的宁波故事策展,博物馆实现了活化的改造和创新的设计,让曾经的旧建筑成功转型为城市文化新地标。展览开放以来,博物馆走进社区、走进市民日常生活,不断提升品牌价值、持续传播地域文化。奉化博物馆虽然是个小馆,小馆也有大文化,也有大故事,也做出了大格局。

 

图片

“山海交响——奉化历史文明展”运用文物、文献、历史遗存的组合,讲述6000多年来的奉化历史,激发本地居民的身份认同及文化认同(奉化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图)

 

打造共建共享的文化空间  博物馆是关联遗产和社区的文化中枢,展览搭建起藏品与观众沟通对话的平台。在博物馆公共化思潮的影响下,中小博物馆有望成为社区的活动中心和公众的社交中心,原先展览策划中观众立场的缺失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杭州博物馆建馆20周年推出的特别策划项目“粮道山18号计划”,通过线上展示、线下展览、公共艺术项目、公共教育项目等活动,构建全民参与的城市文化空间,以开放共享的态度向社会公众展现博物馆的成长。线上展示项目“人人都是策展人”更是营造了开放式、参与式文化空间。用户通过分享、交流,增强了与博物馆的互动,促进了博物馆与社区的凝聚力。邀请不同群体参与展览设计,共建共享博物馆文化,成为中小博物馆“吸粉”的关键,未来亦将进一步拓宽博物馆的发展道路。

 

图片

“人人都是策展人”线上展示项目(杭州博物馆网站/图)

 

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6届大会通过的新的博物馆定义提出了可及性、包容性、多样性和可持续性等博物馆发展关键词。在这一语境下,中小博物馆应认识到专业品质和社区参与对于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为此,中小博物馆需要将策展能力作为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进行重点培育,优化展览策划制作流程,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展览创作,让更多优秀的展览作品为公众所了解、欣赏、认可。以展览及策展为驱动,促进中小博物馆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发展,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不可或缺的机构”。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