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博物馆设计,凭何成为世界标杆?

字号:T|T
2022-11-28 15:43 来源:together-design
图片
博物馆设计最重要的除了外表要大气精致,还得有适于展示的宽敞内部空间。
坐落于曼哈顿黄金地段的当代建筑与艺术地标——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Museum of Modern Art 就非常了解空间的重要性。
 
图片
△ Museum of Modern Art,2018
1929 年它还只是一处小展厅,建馆 90 多年历经 6 次扩建,佩里,谷口吉生等建筑大师都给它设计过改造方案。

图片
 

MoMA 2004  谷口吉生   MoMA 1984,西萨·佩里

这个博物馆最后一次扩建,耗资 4.5 亿美元(约合29.86亿元人民币),规模之大让纽约人民都看不下去了,讽刺它是「推土机博物馆」...
因为它还拆了旁边的美国民俗博物馆 American Folk Art Museum ,好为自己的展厅扩充空间 
图片
△ 左 民俗博物馆;右 MoMA  ©Ozier Muhammad,2013
扩建历史
MoMA 成立于1929年夏天,是在1932年才搬到 West 53rd Street 街边这个位置的,经历了旧城改造工程后,1939年,建筑师菲利浦·葛文和爱德华·斯顿设计了当时的建筑主体 ▽
 
图片
△ MoMA 1939  ©Andreas Feininger/Museum of Modern Art
 
新的建筑外观可说是脱胎换骨,具有典型的现代主义审美。垂直的线条与水平面相交,白色大理石搭配玻璃,与周围的古典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图片
©Timothy Hursley
 
建筑西侧空地面向 54 街,当时的建筑部馆长的约翰·麦克安德鲁(John McAndrew)和阿尔弗雷德·巴尔利用简单的绿化和雕塑,把空地打造成最初的雕塑花园。
图片
△Sculpture Garden,1939
 
在1951年和1964年,MoMA的东、西侧分别进行了加建,新增了建筑和绘画的展室和摄影研究中心,玻璃与金属框架组成的外立面与大理石外皮的博物馆相连,对比强烈 。

图片   
MoMA 1951

 

图片

MoMA 1964

并由菲利普·约翰逊对雕塑花园进行重新设计,命名为洛克菲勒花园。以纪念博物馆赞助者阿比·奥尔德里奇洛克菲勒夫妇(Abby Aldrich Rockerfeller)。
1984年的加建由建筑大师西萨·佩里(Cesar Pelli)操刀。混凝土加玻璃框架的结构为建筑带来了利落的外形,层层缩进的外部线条有着富于变化的几何美感,和之前的密斯式改建有着显著的区别。
 
图片
△西萨·佩里设计的MoMA扩建,1984年
到了 2000 年,MoMA 举行了一次改造方案的竞赛,设计过多所博物馆的日本建筑大师谷口吉生 (Yoshio Taniguchi )的方案脱颖而出。
大片落地窗的设计,让充足的自然光得以流进展厅每一层空间,黑色花岗岩和银色铝板等元素的运用,也让玻璃幕墙内的白色展厅显得更加纯粹。
图片
 
在这次改造过程中,他将佩里的塔楼作为建筑中心,重新定义了室内的核心轴线,通过在内部构建开阔的中庭,使得旧馆与扩建的新馆完全整合在一起。
图片
△设计手稿,谷口吉生
谷口吉生所设计的 MoMA 外观可说是简约内敛的典范,他让沉静稳重的建筑物不与艺术品争辉,建筑本身仿佛消失了一般。
图片  
 图片
 
虽然 04 年的扩建已经将整个展厅面积从 7800㎡增加到 11200㎡,但MoMA 觉得还不够...
于是在 2007年与开发商 Hines 合作,将在街道最西侧盖一座公寓楼,把底部楼层用作新的展厅,同时还邀请建筑师让·努维尔(Jean Nouvel)操刀设计 ▽
 
图片
△53 West 53rd Street (53W53)  效果图
 
这就意味着夹在他两中间的民俗博物馆成了阻隔展厅连续性和破坏街道立面建筑风格的「异物」。
该建筑由托德·威廉姆斯(Tod Williams)和比利·钱(Billie Tsien)于2001年设计,雕塑般的青铜外立面有着大胆的艺术风格,标志着911事件后城市的希望象征。仅仅存在了 12 年就被拆了。
 
图片
△刚建成的民俗博物馆,2001

2新馆扩建

而接手这块烫手山芋的是 Diller Scofidio + Renfro,是由Elizabeth Diller、Ricardo Scofidio、Charles Renfro 和 Ben Gilmartin共同创办于1981年,是一家专注于城市文化和公共项目的纽约建筑设计工作室(纽约高线公园就出自其手)
 
图片
△Diller Scofidio + Renfro创始人
他们顶住了多方压力,联手 Gensler 共同完成了这个史诗级大型扩建项目,给MoMA 新增大约 3700㎡ 的面积。
 
图片
△外立面效果图
建好后的 MoMA 入口, 一片薄如蝉翼的入口雨篷向外伸出,轻盈的设计将建筑的体量简化到极致,却丝毫不影响功能性 ▽
 
图片
 
DS+R并没有破坏博物馆原有的基础色调,将建筑的历史 DNA 融入新的展厅中,同时通过楼层的扩建,用纯净的材料表达出内部空间的空旷感,带来了简约的现代陈列空间。
图片
图片
图片
 
博物馆原始的大厅从1939年建好后一直沿用至今,扩建工程既要尊重历史,也需把空间规划作为重点,自然是先从这里开始改造。
图片
△改造前
 
图片
△改造后
 
图片
△一层原始布局图
首先对东侧 1393㎡ 的展厅空间进行重新规划,把历史悠久的包豪斯楼梯从二层一路向下延伸,从而连接起大厅和二楼、三楼的展厅。
图片
 
1939年由 Goodwin and Stone 修建的包豪斯楼梯 ▽
图片
新装修后的包豪斯楼梯▽
图片
北面一整段隔墙被透明的玻璃幕墙代替,让大厅光线更充足,可以更直接的欣赏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在1953年为博物馆设计的雕塑花园,这也是MoMA最具标志性的艺术庭院  ▽
 
图片
同时也增设一处休息区,墙面用来自法国的Grand Antique大理石做饰面,十分醒目 ▽
图片
图片
从二楼也能俯瞰雕塑花园 ▽
图片
西侧的出入口部分展厅也进行了扩建,优化了游客体验,并将博物馆旗舰商店下降到地下一层 ▽
图片
从而形成一个双层挑高的开放空间,和街道之间的视觉联系也更紧密。新增了一段楼梯和圆柱形玻璃观景电梯 ▽
图片
从街道经过就能清楚的看到旗舰店内部,开放的姿态让人不禁想要一探究竟 ▽
图片
旗舰店位于几何造型的木制天花板之下,两侧是双层楼高的醒目「书墙」 ▽
图片
图片
整个大厅也进一步向西侧扩展,形成两个新的展览空间,从而为每层增加约1000㎡。并加盖一组楼梯和电梯,形成西边的交通核心 ▽
图片
图片
△西侧出口
新建的楼梯采用了及其轻薄的体量,标志着新旧扩建的分界点,巨大的体块却拥有结构上的轻盈感,全靠从屋顶上方悬挂而下的垂直墙壁做支撑,而墙壁本身也只有 15 厘米厚 ▽
图片

轻巧的设计体现了与众不同的未来主义风格 ▽

 
图片
图片
5楼的楼梯扶手采用透明玻璃,并用销钉与立管固定,表达出两种不同材料的交汇,整个楼梯嵌入水磨石中,造型和尺寸都呼应了翻新后的包豪斯楼梯 ▽
图片
面向街道的博物馆入口也做了较大改动,入口雨篷将游客从室外引入到双层挑高的大厅空间中,内侧白色的饰面与玻璃幕墙融为一体,使建筑物展现出更加宽敞的空间感 ▽
图片
图片
△博物馆前台
改造的博物馆内部拥有更多垂直交通结构与设施,上下层展厅之间的动线将更加流畅 。
图片
图片
 
原有的二层展厅也得到了扩建,而博物馆最西端的展厅则位于让·努维尔设计的新塔楼53 West 53d Street 「 Tower Verre」 底部 ▽
 
图片
图片
△剖面图
不同高度的矩形体块被插入到前民俗博物馆的位置中,使 MoMA 能够存放更多大型装置和艺术品。
 
图片
沉浸式音乐装置 Marie Josée and Henry Kravis Studio ▽
图片
图片
△Daylit 212号画廊
现在,新旧展馆之间得以畅通无阻的连接起来,游客也可以拥有更加完整的参观体验了 ▽
图片
图片
 
点击虽然也有人认为完全可以将博物馆扩建到地下层去,就不会影响周围的历史建筑了,但是 MoMA 坚持认为建筑的协调性应该被综合考虑,同时,民俗博物馆的外立面也被 完好拆除并保留了起来,最终的改造结果确实也获得了一边倒的赞誉。
 
图片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