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市博物馆(以下简称“焦博”)成立于1965年,由郭沫若先生题写馆名,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近年来,焦作市博物馆履职尽责,踔厉奋发,努力让文物活起来,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在社教工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社会成效更加显现,爱国主义教育、廉政家风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成效明显,有力助推了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焦博的主要做法可概括为“三个三”工作模式。即用好三个平台、办好三类活动、建好三项机制。
借助先进技术,用好三个平台:用好国内国际文博会展平台、用好自办文物展厅平台、用好物联网云教育平台,为做好社会教育提供有利条件。
用好国内国际文博会展平台:多年来,焦博馆藏重点文物赴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美国等国家展出。汉代陶仓楼参展上海世博会、沙特阿拉伯“华夏瑰宝”展、中国国家博物馆“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等;元代出行仪仗蒙古驭马俑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展出;元代杂剧雕砖俑入选人教版《历史》课本。今年,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的“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中,焦博七层连阁式陶仓楼是本届展会体量最大的展品。
用好自办文物展厅平台: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声、光、电等复原器物在古代使用和生产的情景,为观众营造身临其境之感。在展厅中安装的3D“魔屏”,观众不仅可以将配有中英文介绍的文物进行360度旋转,还能对自己喜爱的文物进行点赞。基本展项“巧手赋新生——焦作文物保护科技成果展”“红旗漫卷山阳——焦作近现代历史文物陈列”“山之阳——焦作古代历史文物陈列”“山阳石刻陈列”“丰碑——‘特别能战斗’焦作工人阶级的奋斗史篇”等,集中展示了地域历史文明和文化底蕴。
用好物联网云教育平台:大力推行全媒体宣传教育,开设焦作市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建设网上虚拟陈列展览,提升微信互动功能,拓展线上文物资源传播渠道;针对重点文物制作一批AR互动和全景漫游资源,实现观众与文物之间的流畅互动。在“网上秀”中,观众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进入焦作市博物馆官方网站虚拟展厅,进行720度全方位观展,同时配有专业语音讲解,了解文物背后蕴含的故事。
立足当地实际,办好三种活动:重点开设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大课堂系列活动、深入开办红色教育专题展览系列活动、持续开展地域廉政文化资源调研推动廉政建设系列活动,为做好社会教育提供有效抓手。
重点开设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大讲堂系列活动。焦博作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积极为全市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结合文物展览,组织免费参观,建好青少年社会教育第二课堂;开设“中原大讲堂· 焦作讲堂”,提供教师培训、学生实践课堂;开展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课堂、未成年人国防教育课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堂;博物馆与各高校联合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构建志愿服务平台。利用节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国庆节举办“爱我中华 长卷绘画”活动、建军节举办“八一建军节爱党爱国”活动、5·18国际博物馆日举办“博物馆的力量——主题刮画展”等。通过一系列主题鲜明的活动,进一步增强了青少年的爱国热情。
积极建立社教效果考评机制体系。对项目评估和项目实施人的考核,对人员的考核机制已基本建立,如职级晋升与学术研究成果及工作业绩挂钩考核机制等;创建学习型单位(个人)考核机制,对教育项目评估初步设置:项目播放量、传播平台、受众量等指标;评估方法程序,一般可组建考评专班或委托专业机构,采用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方法,进行定性定量综合考评。通过综合考评等,便于改进问题,完善办法,促进社教工作走向规范化,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功能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