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文化创意产品推介参评产品展示(一)下

字号:T|T
2022-11-22 11:06 来源:博物馆中国

为深入发掘文化文物单位馆藏文化资源,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文化文物单位服务社会能力,由中国文物报社主办,中国博物馆协会文创产品专业委员会、中国文物学会文化创意发展委员会协办的全国文化创意产品推介活动,自8月下旬启动以来,收到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多家文化文物单位的申报材料,共1000多件文创产品,涵盖综合历史、专题行业、自然科学、纪念馆类博物馆,遗产保护单位及其他文化文物机构,品类众多,涉及日用家居、文具、益智玩具、箱包、服饰、首饰、艺术品及食品等,蕴含丰富的馆藏及地方文化元素,很多文创产品极具巧思和文物文化内涵。

将陆续介绍参与此次推介活动的文创产品(刊发次序为接收材料顺序)。

哈密市博物馆

汉唐密语·北山羊铜镜帆布包

图片

北山羊形铜镜是哈密市博物馆馆标,帆布包上印有原创手绘唐侍女图,手持一柄北山羊形铜镜,灵巧可爱的中原侍女与充满浓郁草原游牧风情的西域铜镜相结合,整体颜色采用唐朝壁画中最经典的红、蓝撞色。

汉唐密语·跪猴石灯香薰蜡烛盘

图片

设计灵感来源于哈密市出土的汉代石猴灯,原文物小猴子下肢弯曲呈跪状,上肢弯曲托举灯盘。产品还原文物的同时,丰满其血肉,圆融的外形更具趣味。产品可以作为烟灰缸或熏香盘使用。

汉唐密语·莲花瓦当变色马克杯

图片

产品将莲花瓦当中的莲花瓣及圆钮等元素层层排列,结合唐代莲花纹设计。采用亮油、哑光喷砂、变色印刷与贴花工艺,一旦注入热水,就会呈现莲花瓦当图案。颜色采用唐朝壁画中最经典的砖红、蓝绿及复古黄。

山东博物馆

白色暗花纱绣花鸟纹裙

图片

 

产品对馆藏明代白色暗花纱绣花鸟纹裙进行精妙仿制,以六幅料制成百褶式长裙,腰镶白色暗菱纹绢,裙摆以“鲁绣-衣线绣”技艺绣山石、小桥流水、各色花鸟等纹饰。图案均为手工落稿、手工染色、手工刺绣,共使用了五十种颜色的绣线,十余种不同的针法。

花鸟系列折扇

图片

选取馆藏明代白色暗花纱绣花鸟纹裙绣花纹样,真实还原丝绣山石、小桥流水、牡丹、石榴花、菊花等纹饰。采用九寸熟宣纸质扇面,高清印刷。扇骨采用大骨水磨工艺,经多道打磨抛光,手感温润。

黄河粮仓五谷盲盒

图片

以大汶口文化代表器物云雷纹彩陶釜为原型,作为盲盒种植容器(花盆),以黄河土为栽培基质,以黄河流域主流作物种子为随机元素,融合黄河彩陶纹饰涂鸦、种植体验、在线互动小程序等多种玩法。

刘少奇同志纪念馆

玉兰馨香国风丝巾套装

图片

以馆藏玉兰花丝巾为设计灵感,精心设计打造以“玉兰花”为主题的系列产品。玉兰的花语是报恩、真挚、表露爱意、高洁、芬芳、纯洁、纯洁的爱,本系列产品意在诠释一种正直、纯洁的生活形式。

“小长征”主题青少年益智棋

图片

产品是根据馆内陈列的“刘少奇小长征”地图设计创作的一款针对青少年的益智棋游戏,附赠真实的历史地图供纪念和收藏,培养青少年对红色故事的兴趣。

斛桶杯
图片

将馆藏文物斛桶器型重塑再造,设计成旅行中的快客杯。“斛”而好礼,谐音“富而好礼”,出自《论语》,“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茶器采用长沙窑古法工艺烧制而成,造型古朴,釉色灵动。

中国丝绸博物馆

2022丝绸之路周系列文创

图片

产品图案为2022丝绸之路周主题插画。插画灵感来源于2022丝绸之路周主宾国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著名壁画Afasiab壁画。画面中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物形象汇集在同一画面。众人朝东、西方行进,最终于画面中央融汇、交流,体现此次丝绸之路周“民族融合,共同繁荣”的主题。

锦绣国丝三十年系列文创

图片

2022年是中国丝绸博物馆建馆30周年,为此创作了“锦绣国丝三十年”主题插画,又以此为设计来源创作了该产品。插画以“国丝三十年,丝路新征程”为主题,以丝绸之路东西方交流为画面背景,选取中国丝绸博物馆建筑搭建画面主体框架。

厦门市博物馆

鼓浪屿建筑全景沙盘

图片

产品以海上花园鼓浪屿及其标志性的历史风貌建筑为设计元素。将鼓浪屿标志性历史风貌建筑作为全景沙盘的单元结构,以木质沙盘为底,建构出立体的美育空间,将一栋栋建筑与其背后的历史、名人紧密结合。

厦门表达——博饼状元针织套组

图片

设计理念来源于围脖(博),意为亲朋好友中秋佳节时聚在一起博饼。博饼民俗活动是清初以来闽南独特的月饼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六个等第获取不同月饼。博饼状元围巾以红色为主,黑白两色作为点缀,色调明亮温暖。博饼状元盲盒抱枕设计理念来源于状元饼的造型,对抱枕进行功能性升级,在枕内加设了一个盲盒口袋,里面会随机放置不同的状元系列文创产品。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