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革命旧址现状和展示利用分析研究

字号:T|T
2022-11-01 17:18 来源: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文物不仅诉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1]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2]

       陕西除拥有浩如烟海的各类古代文化遗存外,还拥有大量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各类革命旧址,如何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和革命旧址,对广大群众特别是党政干部和青少年进行党史、革命史和传统文化教育至关重要。加强陕西革命旧址的保护与展示利用,对于保护革命文物、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完善革命文物保护传承体系,增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阐释与解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对陕西革命旧址的现状,保护利用、提升展示水平的思路进行全面分析研究,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

       革命旧址资源大省
       陕西是革命旧址资源大省,红色资源得天独厚、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陕西是西北地区最早建立中共组织的省份,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不断开拓前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形成了一大批革命文物、革命文献、革命旧址和革命纪念地,以及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等许多弥足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

      大革命时期,中共陕西组织领导陕西人民开展了反军阀、反帝国主义,争取国民革命胜利的斗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陕西组织率领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创建了红军和游击队,先后开辟了渭北革命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陕北革命根据地、陕南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陕南苏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尤其是1935年2月,陕甘边根据地和陕北根据地统一,形成了西北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十几块革命根据地中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共中央及各路主力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八路军出师抗日的出发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成为中共中央所在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陕北战斗生活了13个春秋,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和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共中央在这里召开著名的瓦窑堡会议,使其成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策源地;中共中央进行东征、西征扩大了西北革命根据地,迎来了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的三军大会师,胜利结束了长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为第二次国共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合作抗日;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确立了独立自主开展山地游击战,开辟敌后战场,配合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战场;各路主力红军在这里改编为八路军出师抗日,创建了大片敌后抗日根据地;延安整风和大生产运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和物资基础;中共七大胜利召开、重庆谈判、中共中央和毛主席转战陕北,在世界上最小的指挥部,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在这里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毛泽东思想在这里形成,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局部执政”,积累了治国理政的经验,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领导人才;在这里培育形成了举世无双的延安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和“压舱石”。

       新中国成立后,陕西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不断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不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三秦大地都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形成了渭华起义革命精神、照金精神、马栏精神、延安精神、西迁精神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陕西追赶超越的精神动力。

       革命旧址展示利用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革命旧址的保护和利用展示工作。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革命文物工作,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多次,考察革命旧址、革命纪念馆30多次,提出了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为加强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4]

       陕西作为革命旧址资源的大省,近年来累计投入约300亿元用于革命旧址保护、革命纪念场馆的建设和陈列展示以及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等,充分发挥了红色文化的社会效益和引领作用,同时带动了红色旅游的发展。2019年延安接待游客7 308万人,较2008年增长了21倍。2019年各类教学机构在革命旧址、纪念馆开展现场教学的学员达150万人次,较2012年的2.4万人次增长逾60倍。延安已成为仅次于北京、上海的全国第三大红色旅游影响力的城市。

(一)革命旧址的现状与特点

1.革命旧址数量众多

       大革命时期,在全国建立了唯一的统一战线组织——国民军联军驻陕总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率先在人民军队中设立政治委员,比南方红军早了一年多。在陕西和陕西边界地区建立的中共省一级组织有12个之多(中共陕西省委、中共西北特支、中共川陕省委、中共鄂豫陕省委、中共西北工委、中共陕甘晋省委、中共陕甘省委、中共陕北省委、中共陕甘宁省委、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中共豫鄂陕边区党委、中共豫陕鄂边区党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创建的革命根据地达10个之多(渭北革命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陕北革命根据地、西北革命根据地、陕南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鄂豫陕革命根据地、陕甘宁抗日民主根据地、豫鄂陕革命根据地、豫陕鄂革命根据地)。陕西及陕西边界地区革命根据地的数量为全国第一,绝无仅有。延安革命旧址群和西安事变旧址群是全国规模最大的两处旧址群,也是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遗迹。中共陕西组织及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重大牺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后有11万余名三秦儿女为革命献身,陕西民政部门目前登记在册的革命烈士有27152人,65名开国将军。据本次调研统计,陕西全省共有革命旧址2051处,其他遗迹104处(见表1)。

表1 陕西省革命旧址统计表

图片

2.革命旧址分布广泛

      中共陕西早期组织和土地革命初期的武装起义主要分布在西安、咸阳、榆林、渭南等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渭北、陕甘边、陕北、西北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在咸阳、铜川、延安、榆林四市,陕南革命根据地、川陕根据地陕南苏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分布在汉中、安康、商洛、西安四市;先后有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六军、红二十七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在此活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在延安生活、战斗10年,中央机关、八路军总部、西北局机关、陕甘宁边区政府、各级各类学校、企业单位遍布延安各地;红军主力在渭北改编为八路军,出师华北抗击日军;八路军除奋战在敌后战场外,也同国民革命军共同保卫河防、保卫陕西,与日伪军进行殊死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活动于延安、榆林地区的12个县、38个村庄。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战斗在三秦大地,保卫陕北解放区,解放关中、陕南国统区,终在1950年1月解放了陕西全境,三秦大地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

      从全省革命旧址分布地域与时间段来看,陕南、陕北的遗迹分布较多。陕南基本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陕北(包括铜川、咸阳部分)则涵盖了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关中主要为大革命时期建立中共组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发动武装起义、抗日战争时期开展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役战斗遗迹等。

3.革命旧址门类齐全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西不断发展壮大,建立的中共省级组织和革命根据地数量为全国第一。中共中央在陕北生活、战斗了13个春秋,亦为新民主主义时期之最。因此,陕西革命旧址门类齐全:具有众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组织机构旧址991处,几乎占到总数的50%;重要历史事件和主要人物活动纪念地450处;重要革命领导者故居318处;建有烈士陵园126处(其中包括少数无名烈士墓)。还有成千上万的无名英雄为革命献身而没有留下任何遗迹(见表2)。

表2 陕西省革命旧址类别统计表

图片

4.革命旧址级别较高

        中共陕西组织是西北地区最早的组织,是党在西北地区的萌芽。大革命时期,在陕西建立的国民军联军驻陕总部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全国唯一建立的统一战线组织。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在渭华起义的工农革命军(红军)中最早设立政治委员,最早提出“人民子弟兵”的概念,开创了人民军队设立政治委员和将革命军称为“子弟兵”的先河;西北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根据地,成为中共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八路军抗日的出发点。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是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被誉为“首席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典范,共和国的雏形,毛泽东评价为“陕北已成为我们一切工作的试验区”;在艰难的环境中,中共中央在此创办了29所各类学校,培养了革命和建设的骨干。在延安的土窑洞里毛泽东思想得以成熟,《论持久战》《矛盾论》《实践论》《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影响至深;毛泽东带领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指挥了全国的解放战争,成为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中共中央在延安期间,培育形成了举世无双的延安精神世代称颂。这些影响中国、世界的重大历史发生在三秦大地,留下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遗迹、遗存。

      据统计,陕西全省共有革命旧址2051处,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占全省革命旧址总数的1.76%,其中西安烈士陵园、扶眉战役烈士陵园、四八烈士陵园、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刘志丹烈士陵园、子长革命历史纪念馆为全国重点烈士建筑物保护单位;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王家坪革命旧址、凤凰山革命旧址、清凉山革命旧址、南泥湾革命旧址、桥儿沟革命旧址、瓦窑堡革命旧址、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陕甘宁边区银行旧址、中共中央党校延安旧址、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洛川会议纪念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杨家沟革命纪念馆、渭华起义纪念馆、吴起革命旧址、保安革命旧址、汉中革命史迹陈列室、丰图义仓(朝邑起义)遗迹等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4处,占总数的4.1%;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占总数的0.83%;列入县(市、区)级文保单位158处,占总数的7.70%;列入国家、省、市、县四级文物保护单位共295处,占总数的14.38%;未定级别1757处,占总数的85.67%。省文物局向国家文物局报备重要革命文物983处,占总数的47.92%;2019年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中共有15个片区,涉及645个县,其中陕西有两个片区65个县列入,占全国总数的10%。从36处国家级文保单位来看,主要分布在延安市,占总数的55.6%。全省现有可移动革命文物10.4万件,向国家文物局报备革命文物42662件套(见表3)。

表3 陕西省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

利用级别统计表 

图片

5.革命旧址资源优势明显

       富集、广泛、影响深远的红色资源优势是陕西利用红色资源资政育人的依托,具有独特性和稀缺性。中国共产党在陕西的活动,尤其是中共中央在陕甘宁边区成功地进行了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把贫穷、闭塞、落后的陕甘宁边区建设成了举世称誉的模范抗日民主根据地,在革命斗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都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遗产。如延安整风运动、“三三制”原则、“精兵简政”、大生产运动、双拥运动、新式整军运动等,已经突破了原有的时空界限,有着全国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延安精神及其原生形态的抗大精神、中央党校精神、张思德精神、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劳模精神、七大精神更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把革命传统教育融入干部党性教育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陕西红色文化资源是革命前辈用生命和鲜血为我们留下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折射出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怀和高尚品质,具有巨大的价值导向和道德规范。充分发掘其内涵,弘扬其精神,对于构建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搭建党性教育平台,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凝聚全国人民力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6.革命旧址权属多元

       陕西省革命旧址的所有权主要分为国家或集体所有、个人所有、其他单位所有等三种类别。其中,国家或集体所有权主体多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革命旧址多被利用为办公场所、工业生产厂房、农田、山地等,也有少数革命旧址被开发为旅游景区对外开放;个人所有权的主体多为居民个人,革命旧址多为居住场所。在2 051处革命旧址中,所有权属国家或集体的有1 264处,占总数的61.63%;所有权属个人的有380处,占总数的18.53%;所有权属其他类别的有407处,占总数的19.84%。

(1)革命旧址使用单位。

       在革命旧址使用单位中,文物部门有263处,占总数12.82%;民政部门(今退役军人事务局)126处,占总数的6.14%;企业21处,占总数的1.02%;学校83处,占总数4.05%;部队8处,占总数的0.40%;宗教51处,占总数的2.49%;文旅系统30处,占总数的1.46%;个人437处,占总数的21.31%;其他1 032处(已经消失、无法归类、产权不明晰者),占总数的50.32%。产权属国家、集体所有的,大部分使用单位是文物、民政、企业、学校、军队、文旅等部门;产权属个人所有的,一般为居住场所。

(2)革命旧址的保存状况。

       2051处革命旧址中,保存状况好的325处,占总数的15.85%;较好的369处,占总数的17.99%;一般的418处,占总数的20.38%;较差的321处,占总数的15.65%;差的253处,占总数的12.34%;消失的365处,占总数的17.80%。保存好的、较好的一般所有权属于国家、集体,而且是列为省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或者是在红色旅游景区内得到地方党委、政府重视的,革命旧址不断得到修葺、保存状况尚好。其他幸存至今的许多土木结构的革命旧址,每年都在损坏,房屋漏雨、房梁断裂,随时有坍塌的可能。保护比较差的和差的两项574处,大多由于权属和经费投入问题,或者由于城镇化的加速,农民进城使其无人保护,形成危房、危窑。已经消失的365处革命旧址多为重大事件、重要机构发生地,因房屋改造、城市扩建而被损毁。

(二)革命旧址展示利用存在的问题

       革命旧址承载着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载体。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革命旧址的保护利用。党的十八大后,陕西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指示,不断加强领导,加大投资力度,新建、重建、改扩建了一批纪念场馆,调整、充实了一些场馆的展示内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解决。

1.纪念设施数量相对较少

       新中国成立前,陕西建有革命纪念设施不足20处,集中在延安市、榆林市,主要为烈士陵园。1978年以前,全省建有40多处革命纪念设施,除修建延安纪念馆外,也大多为烈士陵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建有100多座,主要为纪念馆、陈列室。截至2019年底,陕西利用革命旧址、陵园建有各级各类的革命纪念设施166座,占革命旧址总数2051处的8.10%;其中大型纪念馆51座,只占2.49%;其中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6座,占总数1.76%。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84座,占总数的4.10%;定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18座,占总数的0.88%,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0处,占总数的1.46%。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陕西省有着众多重要的革命旧址资源,但是修建利用展示的纪念设施非常少,列入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更少,与陕西革命资源大省的地位不相适应。如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在甘泉下寺湾的旧址至今没有展示利用,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破败不堪,只建有一个省级文物保护碑石。

2.纪念设施建设不够均衡

      陕西革命旧址主要分布在陕北和陕南,其中陕北的延安市、榆林市988处,陕南的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461处。这是历史形成的,中共中央在陕北生活战斗了13年,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较多,因而修建的纪念设施相对较多,延安市36处,榆林市38处,但就陕北而言,榆林市作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二十七军主要活动区域和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重要地区,相关纪念设施相对较少,尤其是还没有涉及陕北革命根据地、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西北野战军进行内线反攻作战的专题纪念馆。就全省而言,涉及陕南地区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和豫陕鄂革命根据地、豫鄂陕革命根据地,则没有一个专题纪念馆,仅在南郑有一个川陕革命根据地陕南苏区纪念馆。解放战争时期西北野战军(第一野战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在关中地区活动近两年,先后组织发动了宜瓦战役、澄合战役、荔北战役、秋季攻势、冬季攻势、春季攻势、扶眉战役等,解放了关中国统区,在中共历史和人民军队历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目前除建有扶眉战役纪念馆和在相关烈士陵园附设展室外,关中地区,尤其是渭南市尚没有第一野战军的专题纪念馆。

3.纪念设施兴建不够规范

       随着党中央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视,各级党委、政府为了保护、利用革命旧址投入较大的力量,纷纷兴建、扩建了一批纪念设施,调整了一些展馆的内容,丰富了展示形式。但是,毋庸讳言,在新建、改扩建以及展馆内容调整中出现了不规范行为。一是未批先建。近年来一些县区为了弥补过去在革命旧址展示利用上的欠账,发展红色旅游和干部教育事业,在没有经过相关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就仓促开工新建了一些纪念馆、陈列室。二是多头管理,各自为战。有些纪念设施的建设尽管得到上级相关部门批准,但是没有明确主体责任。如有些不按规定报批,只经过民政部门、文化旅游部门、宣传部门、纪律检查部门、文物部门、党史和档案部门的同意就开工建成或完成布展,出现了一哄而上的现象。

4.纪念设施展陈不够严谨

       目前,陕西省的革命旧址纪念设施普遍存在展陈内容不规范、不严谨甚至出现错误等问题,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一些场馆在展陈的基本史实方面出现错误。如直罗镇战役展陈中将叛徒李杰夫作为陕甘苏区领导人介绍。还有一些单位为了刻意拔高历史事件或人物地位而在展陈中出现常识性错误,如某纪念馆在展陈中介绍“爷台山反击战打响了解放战争第一枪”,更有甚者捏造中央领导同志的贺电,内容漏洞百出,有损领导人的形象,还有随意改动毛泽东题词书写格式等现象。

       在场馆命名方面,一些纪念场馆的命名缺乏科学性。如西北革命根据地暨西北局纪念馆,西北根据地与西北局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既无传承关系,又不在同一时期。同时,互争历史资源导致一人多馆问题频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一些领袖人物奋战在祖国各地。在其故乡、生活战斗的地方建立纪念馆、专题陈列室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要有度,分清主次,不宜过多。如红军东征纪念馆,清涧县作为渡河出发地建立了一个纪念馆,延川县作为回师地也建了一个纪念馆,二者内容基本相同。更有甚者,甚至随意修改中央、省委的历史结论。如对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陕北革命根据地、西北革命根据地称谓不分,造成历史的混乱,引发老同志的争论;一些场馆在解说词中将共产党组织领导的武装起义,执意改成“暴动”“兵变”。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

       近年来陕西在革命旧址保护、展示利用中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从整体上审视,陕西革命旧址保护、展示利用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地方重视程度不够

       少数地方对革命旧址的不可再生性、不可复制性认识不够,未能将革命旧址的保护利用摆到应有的位置。部分群众对革命旧址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作用不甚了解,为了自身眼前利益随意侵占或拆毁革命旧址,有些旧址管理单位不顾文物修旧如旧的原则以及尽量减少干预的理念,随意改动遗迹、旧址的样式,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有些纪念场馆在展示利用中,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的政策法规进行项目报批,审定展出内容,或者不按规定程序报批,致使革命旧址保护展示有章不循。

2.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革命旧址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现象较为严重。比如,革命烈士纪念设施由民政部门管理(现移交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由于基层人少事杂,管理职能和经验缺乏,往往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革命旧址和建筑物属于文化文物部门管理,一些散布乡间或山区的遗迹保护工作难以落到实处。文物管理属于属地管理,省文物局宏观上管理全省革命旧址保护展示利用,微观只管理国家级、省级文保单位120处,仅占总数的5.85%;而定为市、县级革命旧址的为175处,占总数的8.53%;未定等级的达1757处,占总数的85.67%。由于没有纳入省级文保单位,缺乏资金而疏于管理,或者由于归口单位不一,从而导致维护、管理、展示利用不配套,不到位。文化部门则偏重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保护展示利用相对弱化。

3.保护展示利用资金投入不足

       陕西省相当部分革命旧址处于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山区,而大多数建筑又为土木结构,且因年代较为久远,长期失修,岌岌可危。一些革命旧址散布乡间、山区及黄土高原地带;还有的遗迹至今仍属村民所有,难以保护和管理,自然损毁和人为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尽管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普遍提高了革命文物的保护意识,但由于革命旧址布面广、数量多,损毁严重,维修资金需求量大。特别是有些所有权属于个人,如果予以收购更是需要大量的资金。市、县遗址展示利用过于简单,仅是图片的简单张贴,甚至连基本的文字说明也没有。

4.各部门间缺乏协调配合

       利用红色资源、纪念场馆开展资政育人,往往涉及多领域、多层面的协调配合。如各地的革命旧址保护工作,由于牵扯到征地、补偿、资金投入等事项,单一部门缺乏足够的权限处理。在红色资源旅游开发中,红色旅游场馆从业人员缺乏相关知识,常常对于游客提出导游词以外的革命史知识难以应答。一些地方的小型革命纪念馆在布展内容上往往存在史实方面的错误和疏漏,但由于各地纪念场馆归属不一,布展大纲审查归党委宣传部门负责史实和政治把关,文物、旅游、民政部门实施,有些部门单位不了解政策各行其是。这些都是由于缺乏一个负责规范程序、协调关系、整合资源的中枢机构,造成各单位、各部门各管一摊,红色文化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未能形成叠加合力。

5.宣讲教育方式不够灵活

      参观纪念馆,不论是讲解员介绍,还是专题座谈,由于对红色资源内涵挖掘不够,只是就事论事,不考虑受众结构,无论是公务人员,还是青年学生、工农群众,没有很好地根据受众对象的不同,调整讲述重点和主题,而是停留于一般介绍。一是只掌握本馆的内容,稍微拓展内容就不清楚;二是空泛的说教对干部、学生的震撼力和吸引力不大。实际上社会各个群体由于年龄、专业、受教育背景的不同,需求的目标、层次和关注点也大不相同。公务人员学史是为鉴今,但缺乏对具体事件的深入阐释,则不能提供相应的历史借鉴,对此应多拓展、触类旁通;而青年学生则处于学习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各方面的知识结构尚需完善,应侧重历史知识的传授,讲述感人故事,深入浅出。

6.现场教学创新力度不足

       现有的现场教学点中,多以扫墓祭奠、讲述革命故事、重温入党誓词为主,缺少创新,对红色文化资源内涵挖掘不够,没有形成多点布局、多视角渗透、多层次全方位的教学模式。群众无法从现场讲解中系统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陕西的革命活动及这段历史的重要地位,认同感较弱,由此逐渐失去兴趣。

提升保护利用水平的思路与对策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旧址保护、展示利用的一系列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省相关文件,切实加强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深厚内涵,进一步强化革命史、党史资政育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努力开创全省革命旧址保护展示利用的新局面。

(一)明确指导思想,统筹协调推进

       各级党委、政府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保护革命旧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继承革命文化为核心,统筹推进陕西革命旧址展示利用工作,着力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和展示传播力度,深化革命文物价值挖掘和利用创新的社会效益,为陕西追赶超越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陕西力量。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机制

       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要把革命旧址保护展示利用作为陕西红色文化的品牌,把革命文化资源的保护展示利用纳入地方党委、政府政绩考核范围,切实落实工作责任。作为全国革命史、党史资源的大省,多年来探索出来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需要继续推广。建立各级革命旧址保护、展示利用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建立陕西省革命旧址保护展示利用工作联席会议(或者领导小组),由省委宣传部、文物局、文旅厅、发改委、公安厅、财政厅、退役军人事务厅、党史研究室、军区政治工作局、档案局等和部分党史专家参加的革命文物协调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文物局,具体负责革命旧址保护展示利用工作(国家省市文物局已建有专门负责革命文物的机构)。各市、县(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责任,真正形成革命文物保护展示利用工作的大格局。

(三)统一规范管理,明确主体责任

       应严格明确革命旧址保护展示利用的主体责任为各级文物单位。鉴于陕西省革命文物遗迹以及展示利用单位权属不一、管理不统一的实际状况,可以实施以下措施:一是变更革命旧址的所有权,由各级党委、政府出面协调,购买、置换产权属于个体或者其他单位的所有权,归为国有文物单位。二是对于无法购买、置换产权的实施“双权分离”,在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文物部门实施管理权,即产权为国有、集体所有、个人所有的革命旧址展示利用场所也要接受党委宣传部门、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和展示内容的审定,不可各行其是。

       在明确革命旧址权属管理体制后,应积极稳妥推进,以促进革命旧址保护管理体制的健全,实现革命旧址的有效保护管理。

(四)实施全面保护,精准分类施策

       对革命旧址坚持全面保护、整体保护,统筹推进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保护,确保革命旧址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坚持健康利用、安全利用、可持续利用,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将红色资源利用好、弘扬好、传承好。按照2019年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陕西有两个片区,65县被列入,因此对陕甘宁片区、川陕片区革命旧址保护展示利用要全面保护、整体推进。陕甘宁片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西北革命根据地革命文物保护展示利用相对较好,陕北革命根据地较弱一些,需要补短板。川陕片区与陕甘宁片区相比,场馆建设和展陈方面还相对较弱,要抓住川陕片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整体推进,迎头赶上。结合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编制《(陕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推进鄂豫陕根据地(红二十五军)纪念馆、陕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西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陕西省委重大事件旧址、遗迹,需要进行抢救性保护。

       陕西红色资源丰富,历年来保护展示利用成绩斐然,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分清主次,按级施策。

       国保单位的保护、展示利用状况最好,只需完善、提升,结合两个片区和红军长征主题文化公园项目建设,配合干部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开发,进一步发挥社会效益。省保单位保护展示利用问题较大,一是危房、危窑较多(如渭华起义旧址、红军东征延川旧址、陕甘边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等);二是没有简单陈列展示(如红军东征旧址清涧袁家沟等),需要进行抢救性保护,围绕主题加以简单展示利用。市、县文保单位问题突出,有些只有保护等级,甚至没有标识,需要进行充分论证,涉及重大历史事件、具有重大历史影响和意义的,如交通方便,可以结合干部教育、文化旅游进行史料挖掘,抢救性保护旧址,进行简单展示利用。没有划分等级的旧址、遗迹大多只有登记,没有简单标识,这部分大多为战役、战斗、著名人物故居遗迹,分散在偏僻山区,交通不便,由于实施城镇化建设,农民进城务工,房屋、窑洞无人居住,相对而言维修保护展示意义不大,可以在旧址、遗迹上设立纪念碑亭,记述事件历史。同时对各级各类革命旧址落实四有(有保护范围、有标志说明、有档案记录、有管理机构)要求,任何单位对革命旧址不得擅自迁移、拆除。加大革命文物法人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严肃追责问责,确保革命文物本体和周边环境、历史风貌不受破坏。

(五)严格审批手续,规范兴建程序

       革命博物馆、纪念馆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在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兴建或改扩建非常必要,但是必须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建立纪念设施有关规定的通知》《关于重申严格控制建立纪念设施的通知》精神来执行,修建、改扩建纪念设施必须报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未经批准,不得新建纪念设施,包括新建个人纪念馆和设立个人故居,也不得在公共场所修建任何历史事件的纪念设施和个人塑像、纪念碑、纪念亭等。同时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报批,任何单位和个人也不能利用领导题词、题字代替报批手续;经批准修建的纪念设施,不得自行加大投资扩建。照此精神,建议在国保、省保的革命旧址地修建或者扩建纪念设施,由省委、省政府统筹规划,上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市、县级保护单位修建纪念设施由市委、市政府统筹规划,上报省委、省政府批准。

       严禁擅自修建已故领导同志纪念设施。党和国家历来重视用已故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和革命风范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多年来经中央批准修建的老一辈革命家纪念设施,发挥了很好的教育作用。同时中央也多次强调,修建已故领导同志纪念设施必须严格控制,确有必要修建的必须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并且统一由党中央、国务院统筹规划和安排,各地不得向中央提出申请。照此文件精神,涉及陕西籍或者在陕西长期工作的外省籍党和国家领导人(四副两高)的由党中央、国务院统筹规划修建(目前绝大多数已经修建)。民主革命时期长期在陕西担任省委主要领导(包括著名烈士)、各个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包括著名烈士),由省委、省政府统筹规划修建纪念设施,或者同意在其故居进行简单生平介绍。其他重要党史人物可在各地纪念设施中进行简单介绍。

(六)提升展示水平,拓展利用途径

       在纪念馆展示陈列方面,应牢固树立“红色经典、现代表述”和“见物、见事、见人,更见精神”的理念,在保持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基本陈列和革命旧址原状陈列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深化研究、及时补充彰显时代精神的展陈内容。按照中央精神,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基本陈列超过5年的可进行局部改陈布展,超过10年的可进行全面改陈布展。坚持展陈形式与展陈内容相得益彰,综合运用实物、照片、图表、场景复原、绘画、雕塑、景观、影像等多种形式,适度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增强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的互动性、体验性,使文物“活起来”。

       在革命文物利用途径方面,应积极创造条件,扩大革命文物资源开放程度,各部门管理使用的革命文物应全部对外开放。加大军队系统革命文物展示利用力度,运用红色资源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推进军民融合发展。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纪念活动、重要节庆活动为契机,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依托革命文物资源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积极策划实施具有鲜明教育作用、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展览和宣教活动。同一类型革命文物保护管理单位加强协作,开展馆际之间馆藏资源、主题展览等的交流合作。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纪念活动、重要节庆活动为契机,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依托革命文物资源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积极策划实施具有鲜明教育作用、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展览和宣教活动。

(七)坚持科学引领,规范内容审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史工作无小事。革命纪念设施陈列布展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陈列展示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以中共中央三个《历史决议》和关于陕西党史的几个文件为准绳,充分吸收党史研究的最新成果,牢记党史姓“党”,严把史实关、政治关。因此,按照意识形态工作的要求,全省需要统一规范各级革命纪念馆陈列布展大纲的审定,逐级建立审查制度。建立专家库,聘请熟悉中共历史,尤其是中共陕西历史的专家、熟悉陈列布展形式设计的专家和文保专家组成专家库,负责展示内容的审定。涉及国保、省保、市保单位纪念设施的展陈由省革命旧址保护展示利用工作联席会议(或者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各级党委宣传部)负责,组织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专家库的专家组成审定小组,负责把好史实关、政治观(县保单位由市级审定),审定同意后方可组织施工。同时,革命旧址保护展示利用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全程跟进,按照工程结构图和布展大纲认真监督工程的各个环节,并在开馆前组织相关专家进行验收。

      解说词要组织专家审定把关。要保证展陈说明和讲解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权威性,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党史、革命史既是政治学,又是科学,因此必须尊重科学,严禁长官意志;要统一归口管理,严禁各行其是。

(八)打造精品工程,创新传播方式

      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时间节点,打造党史展示精品工程。系统开展全省党史文物、文献、档案、史料征集状况的调查,全面提升反映中共陕西历史重大事件遗迹、重要会议遗迹、重要机构旧址、重要人物旧居保护展示利用水平,创新阐释延安精神和革命文化,运用融媒体矩阵等新途径新方法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建议举办“中共陕西历史百年展”,做好延安革命纪念馆和川陕革命根据地陕南苏区纪念馆、渭华起义纪念馆的重新布展工作;分期修建中共陕西历史纪念馆、陕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纪念馆、中国共产党在原杨虎城部队活动历史陈列馆。编纂《陕甘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推介》《陕西革命旧址图集》,总结革命旧址保护利用与红色精品景区建设相结合、与特色乡镇建设相结合、与休闲农业旅游相结合、与传统村落保护相结合、与干部教育相结合的模式,助力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按照全国革命文物片区保护利用的要求,以陕甘宁革命老区、川陕老区以及民主革命时期中共陕西省委、中国共产党在杨虎城部队的活动、中央红军长征在陕西、红二十五军长征在陕西、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等重大历史事件为重点,推进全省革命文物的连片保护、整体展示、示范引领。

       在宣传与传播方面,应深挖红色题材内涵,围绕渭华起义革命精神、照金精神、马栏精神、延安精神、西迁精神,持续打造红色题材精品力作。建设陕西红色文化资源大数据库,积极推动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开通云展馆,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建立一批省级红色资政育人研学基地,加强对红色教育培训机构管理,不断完善培训课程的建设。发挥渭华起义纪念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马栏纪念馆、川陕革命根据地陕南苏区纪念馆作为国家和省级文创试点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

(九)提高政治站位,落实保护措施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建立革命文物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中央省市已经颁布了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确立了任务书和路线图,如何进一步凝聚共识、抓落实、见实效,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高度,认真按照中央确定的方向原则、目标任务,夯实基础、加大保护、拓展利用途径、提升展示水平、创新传播方式等重要任务,既敢于担当又勇于创新,扎实推进。

       同时,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法规、政策,适时启动省级革命文物保护展示立法工作,鼓励革命文物丰富的设区市制定革命文物保护地方性法规;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科技创新和装备建设。各级政府要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革命文物所在地方政府及产权人的保护职责,落实巡查看护等措施和经费;加强革命文物研究、保护、管理、展示利用人才队伍建设,满足革命文物保护机构自身建设和社会需求。各级政府应将革命文物保护展示利用作为支持重点,进一步完善革命文物保护财政保障机制,同时实施革命文物相关财政资金的绩效管理,强化监督审计,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结语
      陕西省是革命旧址资源大省,提炼和汲取革命旧址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对于新时代传承与弘扬革命精神具有重要作用。针对目前革命旧址在保护、展示与利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在指导思想、组织领导、政治站位等方面加以重视,坚持科学的理论指导、规范展陈内容审定,通过提升展示水平、拓展利用途径、精准分类施策等方式,实现革命旧址资源的科学保护、有效利用。保护与利用好革命旧址资源,就是进一步丰富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物质载体,这不仅对于完善革命文物保护体系、传承红色基因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增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阐释与解读也具有深远影响。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