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利用文物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

字号:T|T
2022-11-01 17:00 来源:中国文物报

2021年7月“双减”政策出台,2022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文物局办公室联合发布通知,要求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节假日和寒暑假,面向青少年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博物馆因其承担着文物展示和社教功能,在为青少年提供文化服务提升素养方面拥有天然优势。作为公益性单位的博物馆应该如何吸引青少年观众走进来、如何挖掘自身优势助力青少年精神素养提升呢?

当前博物馆面向青少年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在博物馆免费开放和文旅融合的推进下,博物馆逐渐成为颇受青少年喜爱的假期“打卡”之地。在青少年蜂拥而至之时,博物馆也不能忽略当前存在的几个问题。

第一,青少年潜在观众有待发掘。

以日照市博物馆为例,2021年入馆人数总计约22万人次,青少年观众约占40%;截至2022年7月中旬,入馆人数约20万人次,青少年观众约占45%。而截至2021年底,日照市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生52.83万人,省、市属高校8所(含技师学院)在校生8.92万人,共计61.75万人,前往博物馆参观的学生仅占14.25%。由此可以看出,尽管近年来“博物馆热”已经形成,但走进博物馆的青少年数量占在校学生数量的比重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第二,入馆参观效果有待提高。

目前,大多数博物馆存在馆场所小、设施老旧、人员缺乏特别是优秀讲解员缺乏等问题。以日照市博物馆为例,暑期有些校外培训机构组织青少年来馆研学,有的带队老师讲解,内容错误百出;有的邀请馆内讲解员讲解,前排同学听得认真,后排同学基本处于游离状态,讲解过程中也少有提问和思考的机会。“看不懂、不好看、记不住”要做出改变。

第三,社教课程缺乏特色。

多地博物馆的社教活动主题大多是围绕二十四节气、节日活动以及传统手工艺活动,缺乏辨识度,与校外机构开设的活动大同小异,有些博物馆甚至直接邀请校外机构到馆授课。2021年日照市博物馆开展社教活动45场,涉及陶艺制作、农民画、剪纸、拓片、泥塑、四大发明、节日活动等主题,未能充分挖掘文物承载的传统文化和日照特色文化。授课过程中平铺直叙多,缺少互动,很难给青少年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第四,针对青少年观众的展览不多。

日照市博物馆临时展览将主要受众定位为青少年的极少,很多展览是文物加背景板文字。因此在许多青少年观众的眼中,文物就是橱窗里“冷冰冰”的物件,毫无亲近感,走出博物馆,挥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此外,虽然文旅融合为博物馆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但是有些博物馆还未适应角色变化,相关部门也未开展研学路线设计,到博物馆参观尚未真正成为青少年喜爱的文化体验。

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对策分析

第一,利用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开展研学。

博物馆是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可以充分利用本地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红色旅游景区等资源设计研学旅行精品线路,推动青少年在感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土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中增强文化自信。日照文化旅游资源和红色资源都比较丰富,仅市区就拥有日照市博物馆、日照记忆馆、日照烈士陵园、日照市抗日战争纪念馆、东海峪遗址等,搭配位于市区的自然景区,足以设计出立德启智、劳逸结合、特色鲜明的博物馆研学精品线路,让青少年在身心放松中感受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从而达到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教育目标。

第二,根据青少年特点开展文化服务活动。

近年来博物馆数量逐年增长,现在全国备案博物馆已达6183家,类型丰富、主体多元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如何“活化”利用博物馆馆藏组织展览展示和社教服务活动,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精神素养提升的效率和质量。

博物馆大都有常设展览,配有专门的讲解员。然而很多讲解员是背诵讲解词,千人一面,缺少个性和启发性,缺乏吸引力。博物馆应加大对讲解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讲解水平,增强面对不同观众的应变能力。为青少年观众讲解时,要突出启发性、故事性和趣味性,留下思考和想象空间,让他们既能倾听讲解员讲解,也能去思考、聆听文物自己的“语言”,让青少年看得懂、听得懂、记得住。

青少年群体有其特有的心理、生理特征,博物馆应针对青少年观众的思维特点与认知方式进行展陈设计,围绕馆藏文物,举办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展览,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努力做到让静态的文物“开口说话”;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让文物“活”起来、“动”起来,增加展览的趣味性,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使其在观展时接收到教育信息。

青少年研学团体参观大多是“走读”展览,收获受限。今年,日照市博物馆在青少年参观方式上努力求变,推出了寻宝打卡活动和参观答题活动。寻宝打卡是提前将印有多件文物的“寻宝手册”发给观众,参观时每找到一件“宝贝”并能简要介绍,即可盖章,集齐后可领取纪念品一份;参观答题活动是讲解员给青少年讲解完毕后,发放一份针对展品的小测试,优胜者可获赠小礼品。这两项活动让参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既为青少年提供新的游览体验,也提高了青少年的专注力,还让原本“高冷”的文物通过手册“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第三,创新利用文物开展社教活动。

今年日照市博物馆对馆内社教活动进行了一系列更新:儿童文物绘本涂色活动,遴选部分珍贵文物设计为绘本,让青少年成为文物设计师,给它们穿上“新衣”;传拓技艺体验和陶器修复体验活动,让青少年在动手修复文物的过程中感受陶文化魅力;小小考古家活动,模拟海曲汉墓“实地考古”,让参加者在用考古工具“发掘文物”的同时,了解城市文化根脉,引导其树立文物保护意识;万枚宋钱整理直播,随机截取40分钟宋钱整理工作片段进行网上直播,分享宋钱知识和故事,让青少年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学习了宋钱知识;童心向党——聆听革命故事,以革命文物《战地日记》为蓝本,聆听诵读战地日记、听唱鲁东南红歌《春耕曲》,并进行有奖知识竞答。新推出的系列社教活动,既吸引了青少年踊跃参与,也吸引了校外机构主动要求组织学生来馆参加活动。

第四,开展文化进校园系列服务。

2021年日照市博物馆开展了两项探索,一项是文博课堂走进幼儿园,工作人员展示了黑陶文物仿制品,向孩子讲解浅显易懂的文物知识,和孩子们一起动手用陶泥制作陶器。另一项是文博图片进小学,工作人员将提前制作好的展板布置在校园,由讲解员向学生讲解相关知识。第一项效果良好,动手制作环节调动了儿童的兴趣,加深了他们的记忆;而第二项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就是缺乏趣味性和故事性。因此要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来设计活动流程,既要体现趣味性和故事性,也要体现实践性和体验性,更要体现思考性和探索性。

在此基础上,2022年日照市博物馆对社教活动进行改进,推出了“馆长教你识宝石”系列活动,孩子们通过看、摸真假宝石和有奖知识竞答等方式参与到活动中,既学到了知识,也提高了审美趣味。此外,博物馆计划充分挖掘博物馆可利用资源,打磨系列社教活动,力争将其纳入小学下午3点半课后延时服务的校内系列课程,有效衔接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需求,力争做到透过文物“见事、见人、见精神”。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博物馆需要精心地引导栽培。其成长是一个综合过程,充分“活化”利用文物资源,可以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