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然博物院在杭州馆区西面沿街门店打造出310平方米的“24小时博物馆”。自6月9日试运营以来,主流媒体相继报道,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这个独立小型博物馆,不受主馆区下午5点闭馆的影响,进行24小时开放服务,以公益性为主兼顾经营性,打破了长期以来博物馆开放8小时的运营模式,在“双减”教育背景下,服务于市民和游客。
9月20日,在开放运营100天时,浙江自然博物院召开了24小时博物馆运营模式研讨会,力图从实践到理念层面进行总结提炼,有一些思考,期冀在探索中更好前行。
24小时博物馆展览以认识身边的动物、植物和矿物为主题,展示内容虚实结合,展出实物标本300余件(组),运用数字展示呈现海量藏品信息,打破传统展馆的时空限制。展览设置了1个元宇宙剧场,展线穿插互动展项16个,并配套多元研学,以及文创、阅读和咖啡、糕点等轻餐饮区,调动观众视觉、听觉、触觉和味觉,力求打造一个适应民众升级需求的文化新空间。
24小时博物馆的建设初衷也基于此,但什么样的开放时间才是观众真正需要的呢?
博物馆改变开放时间,无论对于市民和游客,还是对博物馆自身发展乃至城市文化形象而言,都有重要意义。首先,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针对市民和游客,24小时博物馆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升级,为市民、游客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夜游选择,晚间可以随时参观,满足精神方面的需求,也为夜间经济注入了新的内涵,让市民、游客在文化空间有了更美好的体验;其次,提升博物馆影响力。从博物馆角度看,全天服务可以吸引更多观众,更好地传播馆藏知识、提升品牌影响力;第三,有利于打造城市形象。每一座博物馆,都是文物的保存者和历史的记录者,是文化的“存储卡”和历史的“解码器”,延时开放将为城市文化形象加分,让博物馆成为人们夜生活的新地标。
运行4个月以来,我们将“24小时博物馆”暂时界定为常态化延时开放的小微型参与式博物馆。
由于目前24小时博物馆运营只能采用场地出租招标的方式来处理,对博物馆还是很有压力。期冀在公益一类基础上继续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国有博物馆资产所有权、藏品归属权、开放运营权适度分离的模式,把“鼓励先行先试”的政策落地,以原则上不大量增加成本,不大幅增加财政负担,吸纳更多优质的社会资源参与运营的方式,给24小时博物馆运营“松绑”,让博物馆“越夜越精彩”。这需要博物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摸石头过河”,更离不开相关部门、社会各界的多方面支持。
24小时博物馆面积虽小,但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所有入馆手续都不能少。由于只有一个参观入口,高峰期游客排队较多,且扫码、核验容易迟缓进馆,导致观众产生不满情绪。同时我院发现,暑期在闲鱼、美团等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出现大量“黄牛票”,引发预约不上的观众投诉。为妥善解决以上问题,我院及时采用预约创新数字技术。一是采取“文旅绿码”实名制分时预约系统。该系统通过自动和省大数据匹配预约人的行程码,减少在场馆门口的查验时间。同时系统限制预约次数,采取“黑名单”制度,核销码采用动态二维码措施,有效解决观众无票可约问题;二是为掌握“实时在馆人数”,馆内进行实时观众流量分析。采用智能双目摄像头自动统计实时在馆人数,并根据这一数据动态调整可预约人数,从而避免出现展厅里观众不多,系统中却无票可约的现象;三是采用亚米级室内精准定位导览系统,经检测可达到10—30厘米的室内定位精度,软件上线后将实现“走到哪讲到哪”的室内精准定位导览体验。
“24小时博物馆”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是一项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创新,浙江自然博物院希望通过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提升并拓展,让“24小时博物馆”真正成为广大老百姓学习、参观、休闲、娱乐的一个重要场所。打造“24小时博物馆”特色品牌,建立博物馆品牌联盟,发展会员增加观众黏度,服务社会、凝聚人气。在博物馆“共建共享,文化惠民”中,吸纳社会资源的共建,通过运营“松绑”改革,为省内外博物馆提供运营样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为促进夜间经济的繁荣,一些城市的文旅部门就策划组织了博物馆的“集体行动”,与城市的夜间旅游线路挂钩。广州市文旅局在2019年8月组织了广州博物馆、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等8家展馆夜间开放,即逢周五、周六、周日延时至21时,并在夜间提供与白天基本一致的讲解服务;上海市文旅局在2019年7月至9月首次试点博物馆常态夜游项目,选取14家试点博物馆在周五晚上延长开放时间,2021年6月至8月,参与该项目的博物馆扩充至30家,为市民、游客提供了极丰富的夜游选择。遗憾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文旅行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联动形式的“博物馆热”还在逐渐恢复当中;2022年7月12日,北京市文旅局发出通知,北京地区博物馆将开展延时开放等活动,点亮暑期“夜京城”。
对于我国各级博物馆来说,要将夜间开放常态化,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一方面,延长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也面临延长开放带来的安保问题、管理费用的增加等情况;另一方面,夜间的照明设施、大量铺设电线会增加安全隐患;此外,夜间管理游客的难度也会增加,还有一些文物也不适合夜间展览、需要适时休整。
为了更好保障夜间博物馆常态化运行,24小时博物馆将重点加强以下几点:其一,强化工作人员队伍建设。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编外科教人员,招募志愿者,弥补夜间工作人力不足问题,同时,强化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为观众提供高质量服务。其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增加照明、电线、监控等设备,并做好安全检测,保障展品安全和夜间观众人身安全,提高观众参观体验感。其三,科学设置开放时间。结合不同时间段游客数量情况,适当调整时间,比如暑期、寒假、节假日24小时开放,淡季可适当缩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