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南部的传统服饰⑤:男性服饰配饰

字号:T|T
2022-09-27 16:36 来源:传统服饰
图片

本文是《菲律宾南部的传统服饰:熟悉却又陌生服饰们》连载的第5篇。

作者: Baba Andre Hon from Penang

 

前文《菲律宾南部的传统服饰④:男装篇》介绍了菲律宾南部男性的传统服饰。关于传统男性服饰的配件,菲律宾南部的男性们会在头上佩戴本地的传统帽巾Pis Siyabit和Mosala(Badjuh Lapi配Pis Siyabit,Bangkala配Mosala)或者一种传统的斗笠帽Saruk以及马来式的帽子宋谷帽(Songkok),有时候会在腰上搭配一条传统腰带Kandit。

 

下面我会详细介绍一下男性们的传统帽子和腰带

Pis Siyabit和Mosala

Pis Siyabit和Mosala都是菲律宾南部的男性在穿着传统服饰佩戴率非常高的两种帽巾,一般穿Badjuh Lapi的时候,男生会佩戴Pis Siyabit,而穿Bangkala的时候则会佩戴Mosala,之所以把这两种帽巾放在一起讲是因为他们长得十分的相似,样貌上也与海对面马来男性的传统帽巾Tanjak长得比较像(我觉得基本上这三种帽巾可以组成一个家庭的三兄弟了哈哈哈哈)唯一比较大的区别就只在布料的选择上和帽巾的长度了。

Pis Siyabit

首先是Pis Siyabit,Pis Siyabit是一种正方形的帽巾,“Pis”在菲律宾南部的语言中是“帽巾”的意思,而“Siyabit”则是这种帽巾所使用的的纺织品的名称(在后面的纺织品这一块上会讲到)通常这种正方形的帽巾一般会用来搭配传统男性服饰Badjuh Lapi↓

 

图片

△传统的男士Pis Siyabit帽巾,苏禄群岛产

图片
图片

△佩戴传统男士Pis Siyabit帽巾的菲律宾南部男性

Mosala

而Mosala则是一种长方形的帽巾,通常会使用本地的格子布或者格纹布制作,格纹布基本上以紫色,玫瑰色,绿色,黄色或者红色为主。这种长方形的帽巾一般会用来搭配传统男性服饰Bangkala↓

 

图片

△传统的男士Mosala帽巾,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南拉瑙省(Lanao Der Sur)产

图片

△头部佩戴Mosala帽巾的菲律宾南部男性贵族,摄于1900年代,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南拉瑙省。Photo via. Facebook

图片

△现代社会佩戴传统的男士Mosala帽巾并穿着传统男性服饰Bangkala的菲律宾南部男性Photo via. Facebook Jun Flores

Saruk

Saruk则是一种传统的男士斗笠帽子,菲律宾南部,北部和中部的男性日常都会佩戴这种帽子。Saruk这种帽子在菲律宾北部和中部地区被叫做“Salakot”,而在南部地区Salakot则被用来特指女性的斗笠帽。(也就是说在菲律宾南部,男士的斗笠帽叫Saruk,女性的斗笠帽叫做Salakot,而在菲律宾北部和中部男女的斗笠帽都被叫做Salakot/Salakót)

 

图片

△传统的男士Saruk斗笠帽,苏禄群岛产

Saruk帽子样式

男士的Saruk帽子原本分为两种,一种帽檐会非常的大,而另外一种它的帽檐会比较小一点,这两种款式在古早时期都非常的流行,在1900 – 1920年代的老照片中可以看到许多男士出门会时不时的佩戴Saruk这种斗笠帽子用来遮挡阳光或者避雨。

 

图片

△佩戴传统的男士斗笠帽子Saruk的菲律宾南部男性,摄于1900年代,可以看到这位男士的斗笠帽帽檐很大,在下雨的时候几乎可以拿来避雨了。

图片

△这张照片同样摄于1900年代,可以看到这位男士的斗笠帽子Saruk帽檐要比上面那位小很多,在样式上更加小巧便于佩戴。

而到了现代社会,帽檐非常宽大的的Saruk帽子由于非常地不便于携带,如今已经很少出现在男性的头上了(毕竟戴着有点像在头上顶着一把小雨伞一样),而帽檐比较小的Saruk帽子则成为了男性搭配传统服饰的主流

 

图片

△现代社会穿着穿着传统服饰Badjuh Lapi并佩戴传统男士斗笠帽Saruk的男性,Photo via. Parangal dance company

小帽檐Saruk材质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小帽檐Saruk帽子在使用的材质上也分两种(真的好复杂啊哈哈),一种是用不同颜色的竹条编织的,并在帽子上涂上桐实的油以达到防水效果的帽子,这种帽子上会有许多编织的花纹,会比较好看点,而另外一种则是利用南洋地区常见的草本植物班兰叶(Pandan leaf)编织出的帽子,这种帽子样式比较简单,并且一般不会在帽子上涂油。

 

图片

△传统的男士Saruk斗笠帽,这种是用竹条编织的,帽子上有许多花纹。苏禄群岛产

图片

△这是另外一种传统的男士Saruk斗笠帽,这种是用班兰叶(Pandan leaf)编织的,样式比较简单。塔威塔威群岛产

女性斗笠帽Salakot

除了男士斗笠帽Saruk之外,菲律宾南部还有一种女士特有的斗笠帽叫做Salakot。它的形状和男士的Saruk有点区别,男性的斗笠帽Saruk一般是圆的,像一个盖子,而女性的斗笠帽Salakot四周扁平中间尖,类似于汉字中“人”字形的形状

 

图片

△菲律宾南部两种不同的斗笠帽子,一种是男帽Saruk(set A),另外一种是女帽Salakot(set B) ※这两种帽子在菲律宾北部和中部全部被统称为“Salakot/Salakót”(有点点复杂希望不要把你们给绕晕)

图片

△传统的女士Salakot斗笠帽,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三宝颜市(Zamboanga City)产Photo via. Boston Children’s Museum

图片

△佩戴传统女士斗笠帽Salakot的菲律宾南部女性

宋谷帽(Songkok)

宋谷帽(Songkok)是一种从海对面加里曼达岛(婆罗洲)舶来的一种的男士帽子,原先只有马来群岛的马来男性才会佩戴,如果再往前向前推,这种伊斯兰风格的帽子1826年由当时的奥斯曼商人从土耳其带入马来群岛。这种帽子的前身是土耳其男性的传统毯帽(Fez)。19世纪中后期马来群岛的马来人和来到马来群岛进行贸易的中东商人将佩戴宋谷帽(Songkok)的习惯带入菲律宾南部的穆斯林地区。在菲律宾南部地区,这种帽子也被叫做Peci。

 

图片

△上世纪40年代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一带售卖毯帽(Fez)和宋谷帽(Songkok)的地摊Photo via. Discovering The Old Philippines

菲律宾南部的宋谷帽在样式上基本上和海对面婆罗洲马来男性的宋谷帽没有太大的区别,比较大的区别在于马来男性的宋谷帽一般都是以黑色为主,在很少见的情况下会出现枣红色(因为宋谷帽的前身毯帽刚刚传入马来半岛的时候是枣红色的)。而菲律宾南部的宋谷帽在颜色上的选择上会更加多样化一些,红色,黄色,绿色,蓝色都会运用到宋谷帽的配色当中。

 

图片

△佩戴宋谷帽(Songkok)的菲律宾南部男性,这是一款非常经典的黑色宋谷帽,帽子上还镶嵌了许多金色的绣花,摄于1990年代。

图片
图片

△这两位汉子头上戴的也是宋谷帽,只不过颜色是黄色的(表白第一位汉子魁梧的颜,把Bangkala穿的很威武)

Kandit

Kandit是一种穿着传统男装的时候非常常见的腰带,除了可以固定衣物以外,还可以拿来固定腰间佩戴的武器,比如菲律宾南部比较常见刀剑苏禄剑(Karis),这种刀剑前身是海对面马来男性的传统马来剑(Keris)。

 

图片

△菲律宾南部男士传统腰带Kandit,苏禄群岛产

图片

△使用男士传统腰带Kandit固定苏禄剑(Karis)的菲律宾南部贵族,苏禄剑在大小上通常要比马来剑(Keris)大许多,当然有些情况下马来剑也会被锻造得很大,但是不会像苏禄剑那么大。图片摄于1900年代

图片
图片

△穿着菲律宾南部传统服饰Badjuh Lapi且腰间系有传统男士腰带Kandit的两位男性,下面这位使用腰带固定了携带的苏禄剑(Karis)

关于菲律宾南部男性的传统服饰的介绍到这里就结束了,菲律宾南部作为受马来群岛文化影响的次生文化地区。可以看到菲律宾南部的传统女装和男装或多或少都有受到婆罗洲一带马来文化的影响,建议可以和我之前写的马来人的传统服饰的文章一起对比着看,这样你就可以体会到这两个挨得不是特别远的地方的传统服饰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了。(这样做真的会很有趣)

 

马来人的传统服饰①:戴头巾的刻板印象是如何形成的?

古笼服:从以布遮体到到“封闭的装束” | 马来人的传统服饰②

可峇雅:在岁月里变化,在时光里妩媚 | 马来人的传统服饰③

Q&A:娘惹爱穿的可峇雅,是被马来人放弃的服饰吗? | 马来人的传统服饰④

马来男装:不亚于女装的sao气外露 | 马来人的传统服饰⑤

宋吉绸:穿上它,你就是全马来最漂亮的仔! | 马来人的传统服饰⑥

马来群岛的织染绣:金丝绣、蜡染、絣织与扎染 | 马来人的传统服饰⑦

地域与历史,谁在影响服饰? | 不同地区的马来传统服饰⑧

不同地区的马来传统服饰⑨:从服饰开始了解地域(完结篇)

 

图片

△三个不同民族的传统男装,从左到右分别是:北婆罗洲沙巴(Sabah)一带的卡达山-杜顺人(Orang Kadazan-Dusun)的传统男装(图左),沙巴地区马来人(Orang Melayu)的传统男装(图中),菲律宾南部苏禄群岛和沙巴东北海岸仙本那(Semporna)一带的陶苏格/苏禄人(Bangsa Tausug/Suluk)的传统男装(图右),可以看出这三位男士穿着的传统服饰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吗?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