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员面临的问题与转型探讨

字号:T|T
2022-07-13 12:09 来源:中国文物报
讲解工作是联系博物馆和参观者的纽带,可以说讲解员就是一座博物馆的“形象代言人”。随着观众对博物馆参观需求的改变,博物馆讲解工作正面临着许多新机遇与挑战。

博物馆讲解的现状与问题

 

人员数量不足,无法充分满足观众需求 面对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繁荣,博物馆的展览、社教等活动日益丰富,作为博物馆陈列展览的传播者,讲解员所具有的优势是其他形式难以取代的。

以山西博物院为例,近年来,院方通过口头调查、直接观察、问卷调查、观众留言簿等方式,发现人工讲解是观众参观时非常需要的一种服务。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2016年、2017年观众参观后的词云图中“讲解”“讲解员”“缺少”等字眼出现次数较多,而2018年“讲解”“讲解员”“太少”仍为高频词汇。

这并非个例,当前很多博物馆都存在讲解人员不足的状况。长期以来,人们对讲解员这个职业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常常单纯地把讲解员看成是青春职业。现行博物馆由于体制、编制、类型、属性、地域及功能的差异,对讲解员的录用、培养和发展方向的定位不尽相同,直接导致讲解员队伍文化知识、年龄、性别等层次结构参差不齐。讲解员人员流动大,讲解队伍结构不稳定成为普遍现象。

业务能力有限,无法满足观众多元化需求 随着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观众参观博物馆不再是单一地满足求知的欲望,他们对博物馆的服务有了更多元化、更高层次的要求。

目前,我国的博物馆讲解员较多停留在引导参观和表演化解说的层次上,专业基础和研究能力较为薄弱,对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鲜有了解,导致讲解内容一成不变。很多博物馆讲解员的培训体制不完善,大部分讲解员很难得到系统的培训机会,且培训形式单一,缺少对外交流学习。在培训内容上,更多偏向于对讲解员讲解词的熟练程度、接待服务礼仪方面的培养,而对与展品相关的专业知识缺乏系统的学习,导致讲解员只“秀外”,不“慧中”。

缺乏对行业的认同感和荣誉感 2007年8月24日,新修改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对博物馆定义进行了修订,“教育”一词被调整到定义的前端。而“讲解”可以说是博物馆教育职能的一种基础形式,也是最贴近观众,最直观的践行博物馆教育职能的方式,其作用和意义在于引导观众参观、诠释展览的同时,激发观众兴趣而引发思考,在与观众沟通互动的过程中产生共鸣,体现博物馆的人文关怀。从某种意义上讲,讲解员是一个博物馆核心的服务与教育人员,是实现博物馆传播、教育功能最直接的承担者。

由于业界的不同认识,外界对讲解员职业认识不充分,加之讲解员本身日复一日的有些工作重复,往往无法唤醒讲解员个体的工作热情和激情,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结构的断层,外在优势的逐渐流失,使得讲解员对工作缺乏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

其实,讲解员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沟通载体,还应具有再创造的能力和功能。基于这些认识,业界应该跳出讲解员为青春职业的误区,突破长期以来讲解员在录用标准、培训方向、服务理念等观念上的制约。

讲解员的转型思考

 

创新讲解形式,突破传统讲解模式 随着物质生活、文化层次和文化自觉意识的不断提高,讲解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对展品的介绍和说明,更多的是知识的传递,内涵的揭示,文化的传播。受众已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依从个体兴趣,关注内心诉求,主动选择和探究。目前,程式化的讲解难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加之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博物馆的讲解形式也不应再拘泥于传统的讲解模式,应打破时间、空间、人员的限制,开拓更多元的讲解方式,拓展讲解的传播与影响力。

以山西博物院讲解团队为例,近年来策划推出“来博物馆约会吧”系列讲解延伸创新项目,通过馆内公益讲解、在线直播讲解、微信约读栏目、展览视频解读、抖音“晋来了”等形成多元化、立体化的讲解新模式,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让博物馆成为公众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

馆内公益讲解主要是延续以往的馆内讲解内容,更加深入挖掘和梳理文物背后的故事,为不同年龄段的观众提供更有趣、更有针对性的讲解。基于观众参观模式的调研,为因时间、地域等原因不便来馆参观的广大观众策划了在线直播、微信语音分享类栏目《约读》,拍摄展览解读视频,在抖音平台发布博物馆有关的小知识,让公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看直播、听专家讲述、看视频、刷抖音等方式来了解博物馆,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每一位参与者不仅是活动的体验者,也是博物馆文化的体验者,还进而成为历史、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更加体会到创新讲解形式,为公众提供多元化文化服务的重要性。

拓展知识结构,向专家讲解员转型 讲解是一门学问,不同的陈展主题和藏品,都蕴含着特定的文化,讲解员只有具备考古学、文物学、文献学等相关历史学科基础知识,才能在自己理解的前提下,向公众传播正确的陈展主题思想和藏品价值。

同时,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快捷与多元。带着各种好奇走进博物馆的观众,渴求获取更权威、更科学、更专业的信息。这就要求讲解员不断学习,了解和熟悉博物馆行业及本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信息和研究成果,用以充实讲解内容。当积累到相当程度后,一个讲解员就从一个类似导游的宣讲者变成了专业的阐释者,就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专家,并最终转变为“善于讲解的专家学者”。这样,讲解员就既具备了专家型讲解者的能力,又具有专职讲解员善于表达甚至表演的双重能力,从而获得更好的讲解效果。

提升综合实力,成为复合型人才 讲解,是知识和语言的高度综合艺术,它综合了授课、播音、演讲、表演等多种专业技术手段,是专业性、知识性和艺术性的综合。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讲解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讲解知识,同时要有较强的写作水平,能够独立完成讲解词的编写;还要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能够及时发现观众的兴趣点;并且要有较强的组织策划能力。目前博物馆社会功能多元化发展,讲解员的跨界能力备受关注,这就要求讲解员要结合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的特殊定位,在工作实践中自觉地培养多领域、多学科跨界能力,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博物馆讲解工作任重道远,讲解是一份需要时间来沉淀的工作。相信通过不断的自我提升与创新实践,越来越多的博物馆讲解员成长为复合型的多面手,为增强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