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从晋国媵器铭文看家风家训的传承与创新

字号:T|T
2022-05-20 16:12 来源:博物馆中国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首耳熟能详的贺婚诗《桃夭》出自《诗经》国风周南篇,写的是美若桃花的少女在出嫁之时父母的谆谆教导和殷殷祝福,嘱咐她出嫁后要贤良淑德,宜大家宜小室,表达了父母期盼女子出嫁后和顺美满、和睦幸福,建立幸福家庭的美好祝愿。这首诗将周人质朴而淳厚的家风家训表达得淋漓尽致,几百年后西汉戴圣编写《礼记·大学》时引到《桃夭》时写道:“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将《桃夭》中“尽小者大,积微成著”的家国天下的责任与担当凝练了出来。

其实除了以诗歌的形式寄托嘱咐和祝愿外,周人还会把叮嘱和希望铭刻在陪嫁物品上,这就是媵器。作器者主要来自同宗族的男性长辈,其中多数是父母。只是媵器的材质、品类会因身份的高低而有所不同。诸侯、大夫等高级贵族嫁女时则会铸造青铜媵器,媵器上铸铭文写明出嫁女的身份、称谓及祝福语等。而在西周到春秋时期的晋国发现的几件青铜媵器的铭文上,晋国的家风家训略见一斑。

 

图片

杨姞壶及其铭文

 

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曲村—天马遗址的核心区域晋侯墓地,发现了晋国早期九代十九座晋侯及夫人的墓葬,其中在63号墓即晋穆侯次夫人的墓中清理出一对青铜圆壶,壶通高36厘米,口径12.5厘米,颈部两侧有兽首衔环耳。壶盖下口外壁及壶颈内壁铸有相同的9字铭文“杨姞作羞醴壶永宝用”。李学勤先生在《续说晋侯邦父与杨姞》一文中认为,杨姞为墓主人即晋穆侯夫人,按照古人出嫁后的称谓规则,以杨姞自称表明这对铜壶是她从杨国出嫁到晋国时的媵器。可以想见,杨姞在晋国每每看到此壶总能想到远在杨国的父母家人对自己的美好祝愿和殷切期盼。

 

图片

晋公盘

 

如果说杨姞壶为媵器还存在争议,那么2019年山西省打击盗墓专项行动中追缴回来的春秋重器晋公盘,被认定为晋国嫁女的媵器则是千真万确。据吴振烽先生考证,晋文公是这件铜盘的制作者。此盘盘口直径40厘米,通高11.7厘米,重7000余克。盘内底中央饰一对精美的盘绕成圆形的浮雕龙,双龙的中心装饰一只立体水鸟,双龙外围饰有约30只不同种类的浮雕或圆雕水生动物。盘底有三个裸体人形足作为支撑。相对于它精美绝伦的技艺,盘内壁七处,每处三行,共183字的铭文传达了极其丰富和珍贵的历史信息。吴振烽先生在《晋公盘与晋公盦铭文对读》中考证,铭文中晋公以自述的口吻称颂了晋国始祖唐叔虞和其“烈考”(父亲)的丰功伟绩,记述此盘是晋文公为大女儿孟姬出嫁所做的媵器,“敕乂尔家,宗妇楚邦”即嘱咐孟姬嫁给楚国国君后,要治理好自己的家室,做好楚国的嫡妃。结尾表达了要她颂扬万年,藩翰晋国,荫福子孙后代可以永远享用此宝盘的美好心愿。

 

 

 

和晋公盘铭文类似的晋公盫原物已遁匿于世,但可在清代吴荣光《筠清馆金文》一书中寻到它的些许真容。根据书中资料显示,其上铭文和晋公盘相比较除器铭不同外,其余基本相同,首先赞颂晋国始祖唐叔虞和其“烈考”的先世功业,然后对自己的生平作为进行自述,最后点名作器用途的同时表达了美好祝愿。不同的是晋公盦的铭文中有“乍(作)元女孟姬媵盦四”字样。其中的“媵”字点名其用途,即晋公铸造了四件盦作为孟姬出嫁楚国的陪嫁媵器。那么作器者为哪位晋公呢?铭文中的这个关键字恰恰湮灭了。李学勤先生在《晋公盦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考证,晋公盦应定为晋平公器,作器的年代是平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37)。他认为晋公嫁其元女,在春秋时期是一件大事,是一次政治联姻。《左传》昭公四年记载,即位不久的楚灵王派椒举到晋国,表示愿与诸侯结欢,同时请婚于晋,晋平公许之。次年,晋平公亲自送女出嫁楚国。平公将对女儿的嘱托和祝愿,寄托于媵器之上,言辞恳切且有礼有节,一方面要女儿在婆家温良恭谦做好媳妇,别给晋国丢脸,另一方面在媵器上写明娘家的“家势”,也有为出嫁女儿“长脸”和“撑腰”的意思吧。

从《桃夭》到杨姞壶再到晋公盘、晋公盦,从西周到春秋,从宗周到晋国,几百年间治国治家的理念作为一种优秀家风和道德准则已经代代相传,父母对出嫁女儿的叮咛、祝愿、期许、告诫从未改变,其中宜室宜家的朴素家国情怀就组成了姬周家的家风家训,也成了姬周家的治家根本。

诚然,从今天来看,晋国的家风家训无不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和狭隘性,但是,家国情怀是一种历史的传承,它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担当。今天,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是要重新发现传统文化的价值,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传统文化中探寻当代社会核心价值的内涵。晋国作为春秋时期称霸一个半世纪的大国,虽然已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但璀璨的晋文化奠定了山西历史文化的基石,以朴素的家国情怀为核心的家风家训,与当代爱国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是晋文化传承、弘扬的题中应有之意。在几件青铜媵器铭文中,既包涵了家国同构和仁爱之情,又强调个人修养、重视亲情,同时与行孝尽忠、爱国爱家等传统文化有着重要联系。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不论时代如何变迁,家国情怀早已深深融入每个中国人的骨髓之中。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家庭作为最小的社会单元,所扮演的角色无可取代,是每个人扬帆远航的起点,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点。家风正则国风正,国风正则国家兴,国家兴则人民兴。愿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家风家训得以永续传扬,给今人以启迪和力量。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