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工法 | 调和漆:延续木材生命力的“老朋友”

字号:T|T
2025-09-08 10:43 来源:上海市房屋安全监察所

步入一座百年历史建筑,手指轻轻抚过木百叶窗,仿佛能触摸到旧日时光的痕迹。令人惊叹的是那一扇扇栗壳色的老门窗,在红砖的映衬下,依然泛着温润如玉的光泽——那并非普通油漆所赋予的呆板面具,而是一种仿佛会呼吸的漆层。它就是调和漆,如同一位默默守护上海历史建筑的老朋友,以柔韧之身抵御岁月侵蚀,让木材自由吐纳,延续着建筑的生命力。

01什么是调和漆?

调和漆,听起来像是一位“和事佬”,其实它更像一位懂木头的“老中医”。它以桐油、亚麻油为“药引”,加入颜料,工厂调配。专门“治”老木头的各种毛病。它不仅耐光耐水,还能适应冷热干湿环境变化,是老建筑贴身“护甲”。更神奇的是,传统油性调和漆有良好的透气性,它不像现代漆那样把木头紧紧包裹起来不让它“透气”,而是让它能够继续呼吸。

20世纪初,上海已有小型油漆厂生产油性调和漆,到了1920年代,上海涂料工业快速发展,调和漆品种逐渐丰富,性能明显提升。振华油漆公司于1917年注册的中国第一个油漆商标——飞虎牌至今仍占据行业重要地位。

图片
图片

飞虎牌油漆

02成膜原理

调和漆的成膜能力取决于所用干性油的分子结构。干性油主要由不同脂肪酸的混合甘油酯构成,脂肪酸可分为饱和与不饱和两类。不饱和脂肪酸因含有双键,化学性质更为活泼,易发生反应。例如,油酸含一个双键,亚麻油酸含两个,而次亚麻油酸含三个双键。相反,饱和脂肪酸化学性质稳定,含量过高则漆膜难以形成。

不饱和脂肪酸吸收氧气后,发生氧化与聚合反应,分子间彼此连接,由小分子形成大分子。当干性油以薄层涂布时,在吸氧氧化的同时发生聚合,液态涂层便逐渐固化成膜。

成膜速度与双键的结构和数量密切相关:具有共轭双键结构和较多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反应更快。例如,桐油酸具有三个共轭双键,而次亚麻油酸虽也有三个双键,但为隔离结构,因此桐油的干速显著快于次亚麻油。

03工艺流程


表面清理 → 脱漆 → 砂磨(1号砂布)→ 刷底漆 → 嵌补腻子 → 砂磨 → 复补腻子 → 砂磨 → 抄底漆 → 干燥(12~24h)→ 砂磨(0号砂布)→ 安装玻璃 → 嵌油灰 → 刷第二道底漆 → 砂磨 → 罩面漆 → 干燥(24h)

(一)基层处理

排查:漆膜剥落、开裂、霉变、虫蛀等问题。

清洁:软毛刷除尘,顽固污垢用稀释中性清洁剂轻擦,油污用汽油局部处理,霉菌用3%磷酸三钠溶液处理。

打磨:铲刀清除疏松漆膜,顺木纹方向砂磨,确保基层平整洁净。

修补:美工刀清除破损漆膜,边缘"倒槎"处理;裂缝扩缝打磨后毛笔补漆,干燥后细砂纸磨平。

图片

脱漆

图片

拆卸

图片

嵌补

(二)腻子处理

配方:石膏粉∶清油∶松香水∶水=16∶5∶1∶5(调至"挑丝不倒")。

操作:局部嵌补→干燥后打磨→满批薄刮→打磨至平整光滑。

图片

腻子处理

(三)涂刷工艺

底漆:熟桐油:松香水=1:2.5配清油,按"先难后易、先外后里"顺序涂刷。

抄底漆:带色铅油顺纹薄刷,盖底不流坠。

面漆:原装调和漆涂刷2~3遍(不掺催干剂),每遍采用"开油→横油→斜油→理油"手法,漆膜饱满均匀。

层间处理:每层干燥后轻磨(320号水砂纸)+潮布擦净。

图片

室外油漆

图片

室内油漆

(四)玻璃安装

玻璃尺寸按裁口宽度缩小1/4,油灰嵌填厚度15~30mm,压条钉距≤300mm。

图片

嵌填油灰

(五)干燥养护

底漆干燥:夏季6h/春秋12h/冬季24h;面漆干燥≥24h。

罩面漆后自然氧化养护30天,达到色泽温润透亮。

图片
图片

修缮效果

04结语

调和漆,不只是漆,更是一部写在木头上的“日记”。它用最朴素的方式,守护着历史记忆。未来,我们也许会用更先进的技术,但那份“慢工出细活”的匠心,那种“让木头会呼吸”的智慧,永远不会过时。下一次当你抚摸一扇老门,也许也能感受到——漆下有温度,木中有故事。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