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路原名格罗希路,道路始建于1920年前后。20世纪20年代起,外籍侨民陆续在此规划建设居住建筑,至30年代形成以住宅为主的功能片区,曾聚集建筑师、音乐家等文化界人士,奠定了片区的艺术人文基底。道路两侧现存大量花园住宅与新式里弄,建筑风格涵盖古典主义、折衷主义及海派现代主义等多元类型,展现了上海近代城市发展中西文化交融的典型特征。今天修缮实录的主角——延庆路51弄在这条永不拓宽的漂亮小马路上显得低调朴实,在时光的洗礼下,矗立了九十余年,2024年由徐汇区房管局组织进行了最近一次整体保护性修缮工作。
延庆路51弄修缮前街景
项目概况
延庆路51弄优秀历史建筑修缮工程涵盖9幢建筑,其中8栋为新式里弄。建筑群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总建筑面积约4580平方米。弄堂布局规整,设有一条主弄与四条支弄。从建筑分布与形态来看,延庆路39 - 49号建筑高三层并带有阁楼层,整体坐东朝西,花园与主入口均设置在建筑西侧。而延庆路51弄1 - 26号建筑高二层且配有阁楼,其中1 - 25号共7幢建筑坐北朝南,花园、主入口位于建筑南侧,北侧设有高两层的晒台;26号则紧贴着延庆路39 - 49号南侧的山墙。
延庆路39-41、43、49号,延庆路51弄总图鸟瞰
修缮重点
01拉毛墙面及转角清水砖装饰
经现场勘察,修缮工作开展前,延庆路39-49号的拉毛墙面外涂刷有三种不同颜色的涂料,分别为蓝色拉毛、绿色拉毛和灰色拉毛。这一情况为后续修缮工作带来疑问,即究竟应将墙面恢复为何种色彩,以及采用该颜色的依据为何。
延庆路39-41、43、49号现状西立面
由于该幢建筑缺乏历史图纸,且无历史照片可作为参考依据,向居住其中的居民进行询问也未获得确切信息,因此,目前无法得知关于建筑颜色最原始的信息。为解决这一问题,修缮团队就一些起翘空鼓的部位刨开表面涂料,以分辨在现状多种涂料之前的墙面色彩。经过努力,最终在其中一幢建筑的西侧底层墙面发现,各种颜色涂料内侧均存在黄色水泥拉毛,而拉毛内侧已为柴泥基层。由此,了解了外墙饰面的演变信息,并决定在本次墙面修缮工作中,选择黄色作为拉毛外涂料的颜色。
由于墙面整体空鼓情况尚可,拉毛饰面不做大面积铲除,而是仅凿除空鼓部位,局部修补。未空鼓的部位保留局部绿色涂料,在其外整体新做黄色涂料。如此,可以在未来的修缮或者考证中得知本次修缮的信息。
此外,转角清水砖也被红色涂料覆盖,清洗掉表面涂料后再用砖粉进行修复,清水砖恢复为橙红色,色调与黄色拉毛墙面会更为相匹配。
内部黄色拉毛
转角清水砖装饰
延庆路39-41、43、49号西立面修缮后效果
02大相径庭的老虎窗屋面做法
在现场勘察延庆路51弄优秀历史建筑时发现,其老虎窗屋面做法与同时期建筑存在显著差异。通常同时期建筑会覆盖红色机平瓦,而此处老虎窗屋面未铺设瓦片,直接铺贴黑色卷材。这一发现给修缮设计方案的制定带来了难题 —— 是否需要在卷材上覆盖红色机平瓦,以实现与周边建筑风貌的 “和谐统一”。为获取更准确的信息,项目团队开展了多方调研。通过走访现场居民得知,延庆路51弄的老虎窗自建成以来一直采用黑色卷材覆盖。同时,查阅历史图纸剖面图进一步确认,该老虎窗在设计之初便没有瓦屋面,其原始构造为 “1X6 屋面板→1/2 纤维板→油毡”,与现场所见的黑色防水卷材面层相互印证。综合历史资料与现状情况,为最大程度尊重历史原状、保留建筑真实性,最终确定的修缮做法如下:
• 铲除防水卷材至基层,检修木结构及屋面板。老虎窗结构松动、连接处漏水的进行局部修理20厚1:3 砂浆找平层(掺防水剂)
• 2厚非固化橡胶沥青防水涂层;
• 3厚自粘SBS防水卷材,卷材深入瓦片。
老虎窗剖面历史图纸及修缮前
老虎窗修缮后效果
03装饰细部
在施工单位进场开始制作小样时,发现建筑中靠南侧墙面一层二层均有螺旋柱装饰,在百年时光中,由于一层院墙被加高,这些精美的柱饰被掩盖在了墙体内,却也因此幸运的被保存了下来。查阅历史图纸,虽有柱饰样式体现却未标明材料。通过对其进行表面脱漆处理发现,原来这些装饰柱均为纸筋石灰面层。由于时间久远以及历次修缮,这些纸筋灰已发黄,局部破损。经各方商议,为保持历史感,决定仅对其进行脱漆处理,不再做重新刷涂料等干预。在未来若有条件能进行修缮,再做修缮干预。
二层螺旋柱修缮前状况
二层螺旋柱修缮后效果
修缮成果
居住类历史建筑的风貌修复,核心在于平衡"原真性"与"可持续性"。原真性不仅要求保留建筑的物质形态——如砖砌肌理、结构特色或装饰细部,更需尊重其承载的生活记忆与时代工艺。在上海延庆路51弄这个案例中,修缮团队通过三大策略实现这一目标:一是采用"原材料+原工艺"(如传统拉毛墙面技法),避免"以新代旧"的失真;二是保留原本的构造方式(如尊重老虎窗屋面原始制作方式),拒绝千篇一律的翻新手法,避免"假古董"效应;三是挖掘历史功能逻辑(如厨卫空间布局、通风构造),使修复后的空间仍能呼应原始居住智慧。唯有将建筑视为"活的历史标本",方能实现从形式到精神的真实传承。
代建单位:上海徐汇城市更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上海尊邦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上海徐房建筑实业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上海恒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