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漆工艺:百年建筑的光泽守护者

字号:T|T
2025-04-23 15:36 来源:上海市房屋安全监察所

在石库门的雕花门楣上,在百年戏台的朱漆廊柱间,中国传统建筑总透着一抹温润光泽,仿佛在诉说时光的故事。这种光泽的守护者,正是传承千年的传统油饰工艺代表——广漆,凭借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卓越性能,通过匠人们的代代相传,这项工艺得以延续至今。

广漆工艺概述

广漆,又名赛霞漆、金漆、笼罩漆,是一种以生漆和桐油为主要原料调配而成的传统油漆。它不仅继承了生漆的坚韧与光泽,还融合了熟桐油的柔韧与耐候性,具有耐热、抗水、抗潮、耐候、耐腐等特点。广漆成膜后呈现红褐色,外观透明、鲜亮、丰满,极具装饰性。

图片

天后宫看楼中广漆工艺的运用效果

中国使用生漆的历史悠久,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朱木漆碗就证实了7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掌握了髹漆技术。到了战国时期,熬练桐油的技术已相对成熟。唐宋时期,桐油已被用于调配油漆或灰油。广漆工艺以其独特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在历史建筑的修缮与保护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广漆的成膜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妙的化学变化。生漆作为一种天然油包水型胶体分散体系。在自然干燥条件下,酚分子被氧化生成邻醌类化合物,进而聚合成三维网状结构,形成坚固的漆膜。而桐油则通过氧化聚合反应,使桐油分子中的双键与其他分子反应,形成坚硬的膜层。当生漆与桐油调和时,两者相互作用,形成更加稳定且性能优异的漆膜。

广漆工艺理念

“看天施工”的哲学:广漆的干燥过程对湿度有着天然的依赖,匠人们凭借对自然节律的敏锐洞察,巧妙调整施工节奏。在梅雨季节,他们“抢阴干”,利用湿润空气加速漆面固化;在秋冬季,则“借晨露”,借助清晨的湿气完成干燥。这种顺应自然的智慧,体现了传统工艺与环境的深度对话。

“以漆养木”的理念:广漆并非简单地覆盖木材,而是与木材形成一种共生关系。漆膜会随着木材的呼吸轻微开合,形成一种动态的、呼吸式的保护机制,而非现代涂料那种“封死”的效果。这种“以漆养木”的理念,不仅保护了木材的天然特性,也延续了建筑的生命力。

师徒相授的密码:广漆工艺的核心技艺,如漆料配比、运笔手法等,至今仍依赖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每一代匠人都在漆层中留下独特的手作印记,这些细微的痕迹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匠人精神的无声表达。

因其独特的性能,广漆在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特别适用于露明木构架和门窗、栏杆、花饰等木构件。广漆不仅能有效保护木材免受外界环境的侵蚀,还能增添建筑的历史韵味和艺术美感。

广漆修复流程

广漆的修缮不仅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场与时间对话的艺术。不同于现代涂料的快速施工,广漆修缮讲究“慢工出细活”,每一个环节都凝结着匠人数百年的智慧。以下从‌基层修复‌到‌漆面精修‌,带您感受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

图片

天后宫戏台藻井中广漆工艺的运用效果

阶段一

木作“疗伤”——基层修复

旧漆剥离:时光的褪去

修缮的第一步是彻底清理旧漆膜,如同揭开历史的“面纱”。工匠需用特制工具(如铲刀、砂纸)刮除风化、起翘的旧漆,避免损伤木材肌理。若有顽固污渍,还需辅以少量化学清洗剂,确保基层干净无杂质。

图片

木骨“缝合”:匠人的巧手

木材有干缩开裂的特性,这是岁月留下的“伤痕”。对于较宽较深的裂缝,匠人会先用刻刀将裂缝“撕”成V形槽,再用木楔或竹片蘸取生漆胶嵌入缝隙。这种做法称为“撕缝楔缝”,达到如中医接骨般精准的修复效果。这一步不仅能加强木结构的耐久性,还能防止后续漆料渗入裂缝导致凹陷变形。

图片

嵌灰通灰:以灰塑形

木材表面的虫蛀、孔洞需用传统“腻子”填补。这种由生漆、瓦灰等拌合而成的材料,不仅有柔韧坚固的特性,还能取得极佳的相容性。工匠将灰料反复揉捏至细腻如泥,再以牛角刀将木材表面缺陷填平压实,干燥后打磨至平滑,为后续漆膜打下坚实的基底。

图片

阶段二

漆骨“织衣”——多层防护

夏布裹身:柔韧的铠甲

在日晒雨淋或关键受力部位(如梁柱、槛框),匠人将天然夏布浸透生漆,紧密贴合木面。夏布纤维与生漆结合后,形成一层“柔性铠甲”,既抗拉防裂,又能调节木材与漆膜的伸缩差异,达到避免开裂目的。

图片

漆灰叠加:千磨万砺出精工

漆灰工艺包括‌压布灰→中灰→细灰‌三道工序。每层灰料颗粒逐渐变细,干燥后以磨头、砂纸反复打磨。这一过程如同为漆面“抛光”,耗时数日,最终达到“触之如玉”的细腻质感。匠人常言:“三灰九磨,方见真章。”

图片

阶段三

漆色“点睛”——流光溢彩

抄漆透底:漆与木的共鸣

第一道“抄漆”至关重要。匠人用鬃刷蘸取广漆涂于灰面,漆液渗入灰层填充孔隙,形成致密均匀的底膜。广漆需要借助空气中的水分催化漆酶活性,因此相对湿度80%以上的天气是广漆施工最佳的环境。老工匠会选择雨后天晴的时机上漆,以获得最佳的成膜质量。

图片

 

罩漆生辉:桐油广漆的魔法

广漆的最终光泽来自桐油与生漆的完美配合。用纯净桐油熬制胚油,不添加任何催干剂。熬熬至“拉丝成珠”的黏稠度,经过扬烟、冷却等工序再与生漆1:1调和成为广漆。随着季节和天气变化,老工匠还会稍稍改变广漆配比,求得最佳的施工效果。涂刷广漆时,工匠用横、斜、理等方法涂刷广漆,用传统的生漆刷理漆,经过多次髹涂与打磨,漆面逐渐呈现出温润的光泽。漆面干燥后,桐油的琥珀色与生漆的深邃黑红交织,呈现出“清如琉璃,色若晨曦”的独特光泽。

图片

养漆成器:静候时光馈赠

漆膜完全固化需数月,期间需避尘防潮,定期以软布轻拭,让漆面自然氧化包浆。真正的广漆修缮,“三分靠做,七分靠养”。在养护过程中,漆面颜色先转黑后反红,最终呈现的不仅是视觉之美,更是岁月沉淀的温润气韵。

图片

结语

广漆工艺,作为中国传统漆艺的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卓越的实用性能,为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修缮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它不仅是一种涂料,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广漆工艺凝聚了传统匠人的智慧结晶,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

未来,广漆工艺的文化内涵与技术价值,将继续为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让这一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光彩。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