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接路县故城遗址保护展示工程的设计工作,历时3年,目前工程主体结构已完成施工,预计今年年底将具备布展条件。这座跨越千年的两汉时期古城遗址,在万众期待下即将揭开神秘面纱。
△ 历史之眼入口效果图 ©BIAD李亦农总建筑师团队
路县故城城址作为北京地区首个以汉代县城遗址为主体建立的遗址公园,也是北京地区首个在城市基本建设的考古中,完整保护下来并建立遗址公园的大遗址。
北京建院设计团队以审慎的态度探索历史、展望未来,在保护历史、尊重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将2万平米的博物馆建筑与公园景观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在这片传承两千年的古迹墟土之上,实现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时空对话。
博物馆总建筑面积20130平方米。其中地上两层,地下一层,建筑高度12米。博物馆面向镜河处可见一个拱形的建筑,其上遍植草木,如同将草地掀开一角,吸引大众一起探寻历史的厚重与深邃,这是临时展厅的入口,它有个美丽的名字——“历史之眼”。它是由拱壳、变截面斜板、曲面组成的复杂曲面混凝土结构。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正向BIM技术,将设备管线、结构和建筑空间提前进行模拟,实现精准定位;同时在施工时对模板标高数据进行“打印”,完美实现了设计意图,使“历史之眼”曲线空间营造出一种神秘、古朴的氛围。
致敬故城的博物馆:
以城为意,以墙为形
路县故城在城市历史发展演变中,留下的鲜明标识形象是城墙。建筑师在博物馆构思时便提取城墙作为设计起点。
博物馆选址位于故城遗址南侧,考古发掘南城门遗址位于城郭偏东。考虑到场地与南城门遗址的对位关系,建筑形体北侧采用弧形,与南城门遗址呼应。
△ 新建博物馆与遗址南城门的位置关系
场地东侧有镜河蜿蜒流经,是北京城市副中心重要的景观廊道。我们将公共廊道引入场地,建筑体量顺应城市景观视廊布置。地面以上以城墙造型致敬故城遗址,一字的形态如绿色大地上划开了一条口,将埋藏千年的历史剖展开呈现在观众面前;其余部分下挖,隐去复杂造型,突出主体形象,在保证展厅高度的同时,降低博物馆体量的压迫感,以覆土回填景观与公园环境融为一体。
△ 遗址博物馆与公园整体鸟瞰效果图 ©BIAD李亦农总建筑师团队
建筑主要流线即展览动线,建筑主要公共空间围绕观众参观体验考虑设计。室外主入口前的下沉广场通过自然叠落的台地,使参观者自然地走到下沉区入口。设计强调多元友好减少高差,实现流线易达。将博物馆区域场地整体下挖,在保证展厅高度的同时,降低博物馆体量的压迫感。
△ 面向镜河覆土掀开一角 ©BIAD李亦农总建筑师团队
进入博物馆内部,综合展览大厅贯穿其中,缓弧墙面引导人流深入参观。公共廊道串联两侧展厅,专题展厅、基本陈列展厅及临时展厅在北,与遗址展厅、服务用房分列两侧,使游览流线高效便捷。公共廊道墙面也是古城墙的展示界面,行走在两层通高的空间中,亲身古代城墙的尺度,为参观者带来沉浸式体验。
半地下的首层空间,氛围古老静谧。在设计过程中,建设用地内发掘出了汉代窑址、民宅基址和多口古井遗址,博物馆将其探方并入建筑中,作为遗址展厅。
△ 遗址展厅施工现场 ©BIAD李亦农总建筑师团队
上到二层,整面的玻璃带来窗外的绿色,阳光从天窗洒下,让空间变得轻快现代,给游客带来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参观体验。二层空间氛围转变为现代轻快,北侧整面玻璃幕墙,使参观者身处室内有完整的观赏遗址公园的视野。设计旨在让参观者通过首层故城遗址了解古代生活场景,二层眺望当代副中心新城中的遗址公园,从视野转换中体悟今夕变换。参观流线结尾位于东端,天窗下空间三个方向看到南侧已建设的新城、北侧遗址公园,以及向东望向未来发展区域,空间氛围和视角的转换完整体现了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展览目标。
△ 博物馆北侧遗址公园效果图 ©BIAD李亦农总建筑师团队
△夜间玻璃幕墙影像模拟效果 ©BIAD李亦农总建筑师团队
幕墙可以集成光电玻璃等尖端的技术手段,让北侧一整面幕墙成为一个画布,可以为博物馆夜游提供视频影像播放,完整了流动的画卷的主题。
理念统一下的建构:
在城市与遗址之间建立联结
南北两面采用不同材质表达:南侧面向现代城市展示博物馆的历史感,尺度巨大的条石错缝拼接唤起参观者对故城城墙的记忆,将石材以自然面与光面石材以数学逻辑排列,实现从自然到人工的过渡;北侧面向遗址公园采用整面无遮挡的玻璃幕墙,实现观众与遗址对话。南北采用同样规格单元,保证了立面的一致性。
△ 建筑南立面施工现场 ©BIAD李亦农总建筑师团队
结构设计的重点和难点集于北侧,为实现朝向遗址公园无遮挡的视野,需要近百米长玻璃幕墙无竖向贯通龙骨,结构通过单侧悬挑得以实现。从材料选择到结构设计方案,建构目标都为在历史遗址与新城市之间建立联结。
目前,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已完成结构封顶,“历史之眼”悄然睁开。通过路县故城遗址博物馆建筑,我们探索并期待实现建筑与历史遗迹语境的融合。
△ 历史之眼入口施工现场 ©BIAD李亦农总建筑师团队
设计图纸
△ 剖面图 ©BIAD李亦农总建筑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