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陶瓷文物保护修复“最小干预”的认识

字号:T|T
2024-11-28 15:16 来源:文博中国

陶瓷文物是文明的见证物,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我国陶瓷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受中国传统古玩修复思想和以布兰迪修复理论为代表的西方理论的共同影响。前者讲求掩盖病害,力争以完好示人,存在改变文物原真性的嫌疑;后者因为文化差异和文字翻译的障碍,被简单理解为“最小干预”“可识别性”“可再处理”三原则。在实践过程中,两者混搭,又产生了“修旧如旧”“远观一致,近观有别”等原则。以上理论及原则大多晦涩难懂,缺乏可操作性,运用到材质兼容性能较好的陶瓷类文物保护修复实际工作中时,容易出现不该干预的干预过度,该干预的又干预不到位,重短期效果而不顾长期影响,重遵循原则的教条或重追求完整的随意而不顾价值损失等情况。陶瓷文物保护修复实践亟需科学、先进、易理解、能操作的理论作指导。

笔者认为深刻领会“最小干预”原则的内涵,并落实到每一项保护修复实施环节中,陶瓷文物才能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

 
 01  “最小干预”原则的内涵     
 
保护是稳定文物现状,延缓文物材料劣化进程的行为;修复是在保护基础上呈现文物应有价值的行为。两者在传统手法上都是要对文物本体进行干预,只要是干预行为就会对文物现状造成影响,发生外观或材料结构上的改变。出于文物原真性是最大价值的考量,这种干扰越小越好。但是,最小干预不能简单等于不干预或少干预,而是站在赋予文物更长久生命价值的角度,评估病害与保护修复行为对文物材料和价值的影响,两害相权取其轻。比如破碎了的质地坚致的陶瓷文物,病害并不会导致本体劣变,但是,就目前状态,在日常保管过程中,碎片很容易出现遗失而加重病害程度,而且器物不成形,整体面貌不清晰,价值就无法呈现。如果使用粘接剂将其粘接起来,虽然会对断面造成干扰,但是碎片不易遗失,同时可呈现出器物的现实面貌,再以此基础进行补全,外形和装饰变得清晰,更利于呈现价值。
 
由此可见,为了在某种必要的干预与最小限度地损害文物潜在具有的各种价值之间取得平衡,才产生了最小干预原则,它是最小的必要干预的简称。

 02 “最小干预”是需要遵循的核心原则     

“最小干预”敬畏历史,尊重物的生命、现状与价值,是文物得到合理保护的核心原则。相比之下,其他几项耳熟能详的原则在实践中容易产生歧义或混淆。一件文物在旧时光里的状态已逝,无法精准复现,所以“修旧如旧”如水中捞月,无法兑现;保护修复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必定要选择易再处理的技法及材料,为未来最小干预留下空间,所以“可再处理性”已经包含在“最小干预”之中。本质上,所有保护修复痕迹都是可识别的,一般人识别不了的,熟悉保护修复工艺的专家是可识别的;肉眼识别不了的,通过相关仪器是可识别的。而且,“可识别性”的存在,容易成为保护修复工艺不到位、不协调的借口。更为重要的是,在遵循“最小干预”原则的实践中,如果陶瓷文物的破损过程具有核心价值,如景德镇明代早期御窑厂遗址出土的陶瓷器物,是在当年出厂遴选制度规定下,经检验淘汰后,为了防止其流落到民间,被人为砸碎掩埋的。那么,保护修复这批文物的时候,在粘接成形后,需要通过分析裂缝与破洞形态来确定当年砸碎的方式,并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保留砸碎形成的痕迹以证实这种御窑厂产品遴选处理制度,这是它们需要清晰呈现的核心价值;相反,如果一件陶瓷文物胎质坚实紧致,釉色纯净透亮,造型古朴典雅,彩绘色妍精美,只是发生了轻微破损,特别是没有发生缺损,而且传世经历简单,那么这个时候,恢复器物的完整性及艺术性,力争达到不可识别的效果,充分呈现出陶瓷特有的艺术价值就是保护修复“最小干预”的目标。通过以上两个案例说明“可识别”和“不可识别”都是保护修复可能的结果,而不是预设的原则要求。
 

 03   “最小干预”原则在陶瓷文物保护修复中的贯彻落实    

要想实现陶瓷文物保护修复的“最小干预”,就要把它贯彻到决策与实施的全过程。
 
在时间上,它能通达保护修复对象的过去、当下和未来。对文物过去的最小干预就是对其经历进行充分探寻,寻找对其材质变化、表面附加、外观破损等现状造成过影响的人的行为,提炼出基本价值;对文物当下的最小干预就是对其现状进行充分检测评估,确定对其材料稳定性、利用安全性、价值可读性造成影响的因素,结合时代要求、社会发展等条件,形成核心价值;对文物未来的最小干预就是确定相对最优的保护修复方案及技术路线,选用稳定易解的保护修复材料,保证实施工艺的精良和适度,消除病害风险,呈现核心价值,做好档案和预防性保护工作。
    
在空间上,它能涵盖保护修复的整体流程与局部细节。清洗、加固以局部试验为先,物理性处理优于化学性处理;多碎片粘接以无胶试拼定位为先,后在断面涂抹少量的慢干型粘接剂进行正式处理;补缺后在补配材料没有完全固化时就进行整形;作色调制的颜料色度低于本体颜色等。
 
综上所述,以现状调查与价值评估为基础,以稳定材质与呈现价值为目标,以精准实施与逻辑清晰为要求,以档案记录与预防措施为保障,便可将“最小干预”原则贯彻始终,建立起科学、合理、有效的陶瓷文物保护修复理论与实施体系,实现陶瓷文物的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利用。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