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文物保护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字号:T|T
2024-07-17 11:47 来源:考古吉林

摘要

 

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发展史中,文物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既是中华民族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持续传承与发展的基础。在文化价值上,文物收藏品是唯一的、不可再生的。因此,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必须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切实提高自身文物保护水平,以保证文物的安全存续,完善其历史价值。但是,在现阶段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对于文物保护不够重视、缺乏管理机制等都导致了文物管理水平偏低,影响了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基于此,文章针对现阶段我国有关部门文物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相应分析,并探究了相关对策,以求为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做出一定贡献,为各界开展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提供相应启示。

 

关键词:文物保护;问题探究;对策分析

 

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是现阶段相关部门的工作核心。只有明确出土文物的历史价值,在思想上重视文物保护,在行动上积极制定保护措施,才可以更加合理地保护出土文物,为我国的文化传承做出一定贡献。保护文物是我国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现阶段的相关数据显示,文物保护的工作力度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增强,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相关部门必须结合问题认真分析,明确发展目标以及文化传承路径,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和保护方案。

 

文物保护工作简述

 

文物保护工作是对历史长河中所遗留下来的具有史学、文学以及科研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遗物古迹进行保护的工作。文物的价值在于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探究。其既是我国的精神宝藏,也是我国历史存在的关键性证明。而文物经过时间的沉淀与洗礼,在环境不断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其本身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性质上的变化。例如,纺织品和纸质品会受到氧化腐蚀以及霉变的影响,而建筑结构也会受到风化和腐蚀。想要保证我国的文化传承性、历史的可证明性,就需要对文物进行保护。工作人员要对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以及科学研究价值的历史遗留物进行更加科学化的保护,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文物遭到破坏,延长其存在时间。

 

文物保护的价值

 

(一)历史价值

文物作为承载历史信息的关键性器物,就价值而言,其是历史信息的载体。在时间匆匆流逝的过程中,大部分文化发展信息已经变成了历史记录。随着时间的发展,信息的历史累积也就越来越多。而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将器物中的历史信息发掘整理并公之于众,对文化的传承、历史的传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物作为某一时代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反映了历史年代的实际情况,对于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政治生活等一系列情况有着详细的记录,是古代生活的生动反映,也是现代人与古代人精神交流的连接。只有通过对文物的发掘和研究,才可以让现代人了解历史走向,了解朝代变迁。通过对文物的探究,我们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走到历史时代面前,判断古代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生活习惯等。

 

(二)艺术价值

艺术是多样化的,并且是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一种表现形式。真正的美不仅仅局限于一个时代之内,而是超脱于时间空间范畴的。而文物所展现出来的艺术价值往往是值得欣赏和判断的,其不仅包含着艺术创作的审美情趣,也包含着古代哲学思想。

 

文物的艺术性呈现不仅是过去艺术家们艺术审美的外在表现,同时也夹杂着历史中人类的信仰以及精神寄托。在文物修复的过程中,对于艺术文物的保护以及恢复,可以让文物的本来面貌呈现在众人眼前,使得人们可以深入了解过去的社会思想以及艺术家们的主流审美。而经过历史传承留存下来的艺术文物,都是经过时代发展留存下来的真正的美。这对于当前时代的艺术发展以及社会人文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科学价值

文物的研究价值不仅仅在于对文化、历史、文明的探究,更是对科学知识等相关内容的拓展。历史古迹和遗物对于某个时期的社会科技水平和生产力水平能够进行准确的展现,现代人也可以根据当时的技术水平对世界的科技发展进行更加明确的判断。

 

文物保护工作的意义

 

传统文化和各民族文化之所以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和发展,这与历史文化遗产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在历史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相关人士对文物进行保护和整理。人们不仅认识到了时间留存在物体上的价值,也认识到了文化传承的价值。为了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越来越多的机械化、现代化的工作方式走进管理工作。但是,在现阶段的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文物保护意识

一些地区和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仍然未认识到宣传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导致文物保护工作开展过于艰难。有些地区的工作人员虽然已经认识到了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了解到了文物保护工作的实际价值,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缺乏经费,缺乏实际支持,也造成工作难以开展。在现阶段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还存在涉及范围较小,参与人员较少,只是由一些专业人员在开展相关工作,普通群众缺乏保护意识,不能深刻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实际意义,这也导致了工作开展较为困难。

 

(二)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

在现阶段我国文物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虽然有相应的管理规则,但是一些文物管理工作并没有实现统一的规范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区之间就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以及文物管理工作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的问题。某些地区的文物管理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不能认识到自身责任,并且专业能力较差,在工作中往往不能高效地完成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甚至会影响到文物的寿命。因此,在现阶段的实际工作过程中,有关部门必须要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解决文物管理保护工作单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的水平差异化问题,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我国的文物管理工作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文物保护管理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升

文物保护工作在工作内容上是十分繁琐的,在工作要求上是十分精细的,这也意味着文物保护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工作要求较多、难度较大。工作人员要首先对中国历史进行了解,并且要对文物的存在区域和存在历史进行考察,推断年代以及功能作用,并且对文物进行系统性研究,在判断其价值后对其进行维护处理,尽可能恢复文物的本来面貌。鉴于文物的实际价值,工作人员在保护管理过程中必须仔细认真,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完成相关工作。所以,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对于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要求是非常严苛的。只有保证文物保护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水平,才可以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但是,现阶段文物保护行业的人才缺乏,导致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是由刚毕业的大学生以及缺乏专业知识的相关工作人员组成,其缺乏实际经验以及相关技能,这就导致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开展质量不高,影响实际工作水平。

 

提高文物保护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扩大宣传,提高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

在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想提高工作水平,最为关键的就是要通过多元化的宣传渠道来提高社会整体的文物保护意识。这不仅要在工作部门进行文化宣传,还需要在社会上进行文物保护意识的输出,要积极提升文物保护工作的影响力,保证文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在这个过程中,有关部门要加大教育工作力度,要将相关工作与自身实际发展相结合,与业绩考核相结合。要从源头上注重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做好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做好文化建设,提高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实际水平,发展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凸显本地特色,做到文物资源的古为今用。要扩大宣传范围,建设多样化的宣传渠道。想要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仅仅依靠零星的工作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走到群众中去,发动群众主动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想要做到这一点,相关部门就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特色,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多元化的信息输出渠道,进行文物保护管理知识的宣传。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相关平台进行宣传,在两者相结合的基础上,提高群众的文物保护管理意识,营造良好的文物保护氛围,让社会力量参与到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中来,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稳定开展,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二)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在提高文物保护工作实际水平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还需要建立科学化的管理机制,要保证机制的全面性、有效性。有关部门要提高自身的文物保护管理意识,做到保护管理与区域发展有机结合。并且要积极建设相关宣传机制和维护机制,结合法律法规对于违反文物保护相关法律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健全文物保护工作系统,提高文物保护工作水平。建设良好的合作程序,各区域、各部门、各层级之间要做到统一协调,在文物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要做到无障碍合作,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实效性,保证工作的开展。

 

(三)做好文物保护工作队伍建设

在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因为其工作的复杂性以及高难度性,想要提升实际工作水平,就需要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队伍建设。相关部门要在根本上提高工作队伍的实际工作水平,要面向社会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组建一支实力过硬的团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经常开展业务培训,通过参加研讨会以及考核培训的方式,让工作人员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人员的实际工作水平,保证其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文物保护工作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内容。但是,在现阶段文物保护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要想让文物保护工作水平得到提升,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明确工作价值与工作意义,探究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转变工作模式,做好改革创新,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文物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我国的文化传承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