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文物的陈列展览现状与改进方法分析

字号:T|T
2024-07-09 08:52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
如今,我国许多公立博物馆对于展示馆藏文物的环节越来越重视。然而,一些中小规模的博物馆存在馆藏文物陈列不够合理的问题。博物馆中珍藏的文物具有较高的价值,通过多样的陈列和展览方式,可以展示出这些文物的功能和价值。在当下新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对文物的关注逐步增加,博物馆也在不断探索新的路径来展示馆藏文物。
1 馆藏文物陈列展览概述
博物馆馆藏文物的陈列和展览设计是展示与传达馆藏文物价值的重要手段。陈列展览的内容广泛而复杂。陈列展览首先要采取保护措施,以确保文物的安全。其次,必须充分展示文物的宣教功能。考虑到博物馆不仅是文物保护、收藏和展示的场所,还承担文化推广和艺术教育的重大使命,展览陈列应该充分考虑不同文物的特殊需求。各类文物由于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对环境要求也有所差异。运用展览陈列技巧可以充分展示馆藏文物的特色和特征,单纯的陈列摆放策略应尽量避免使用。
2 馆藏文物陈列展览的现状分析
2.1 文物保护工作不到位
在博物馆馆藏文物的陈列展览工作中,往往会出现文物保护不到位现象,这是馆藏文物陈列展览的共性问题。文物陈列展览是发挥基础性功能的主要媒介,但除了部分大型博物馆以外,大部分中小型博物馆存在文物保护不到位情况。不同类型的文物,对温湿度有不同的要求,对于中小型博物馆来说,展柜多数不具备恒温恒湿的功能。多数博物馆不太重视温度和湿度的保护事项,也没有落实相应的保护措施,致使文物陈列展览、文物保护工作相互独立。
2.2 陈列展览形式基本一致
现代审美朝着多元化趋势发展,如果只是简单地将馆藏文物罗列出来,就会使文物的观赏价值降低。比如在展示陶器、瓷器类文物时,只是将陶器、瓷器放置在展览架上,很难展示出文物整体的美感,通常将观赏性文物放置在独立展柜中展出,配合展柜中的灯光,则可以使人们从不同角度欣赏到文物的美感。除了展览形式基本一致之外,博物馆陈列展览还存在同类型文物陈列杂乱的情况。例如,将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文物统一陈列在一起,也会严重影响馆藏文物的艺术美感。
2.3 陈列宣教功能薄弱
大部分的公立博物馆都不以营利为目的,重视对社会公众的宣教作用。对比公立、私立博物馆的陈列情况发现,多数公立博物馆重视文字介绍,展示出文物的宣教功能。然而在私立博物馆中,尽管配置了专业的文物讲解员,但讲解效果依然比不上文物的宣教功能。馆藏文物教育职能的弱化,则会直接影响到了陈列展览的效果。
2.4 陈列展览营造的重视度低
多数博物馆在陈列展览工作中,不注重营造陈列展览环境氛围感,虽然部分博物馆采取了展示环境优化的措施,但却不太重视营造陈列展览环境氛围感。由于观念层次的认知缺陷,导致展陈展览环境与馆藏文物之间存在显著的差距,可能会出现格调与色彩不协调的状况。例如,对于书画、古籍等类型的文物展出,若展示柜周边环境无法适应,充满了过多的现代装饰元素,将会使文物的古典韵味荡然无存。中小型博物馆的装修风格差异不大,展览区的风格与色调基本相同,在此种状态下,馆藏文物与周边环境很难契合。展示柜的灯光亮度和色温使用不当,也会对文物陈列展览效果产生影响。
3 提高馆藏文物陈列展示质量的优化建议
3.1 基于文物保护的陈列展览
陈列展览馆藏文物时,博物馆必须以文物保护为核心。我国对于文物保护与管理非常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文物保护、修复、管理规定,但却未获得理想的文物保护成效。国家通过法律政策等方式,综合提升文化遗产的保护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强化文物保护的管理引导与规范。对博物馆而言,应当根据自身的需求,制定文物保护的管理方案,确立责任机制,同时展开陈列展览及文物保护工作。
3.2 从审美角度看陈列展览
文物陈列展览与陈列摆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此,要想设计出具有美学意义的陈列展示,就必须进行多样化的陈列展示。不同种类的藏品,展示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博物馆要确保文物陈列展览的有序性,并能在有限的空间里,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文物的独特魅力。不同的博物馆收藏的文物种类和数量都不一样,因此展示的内容也不尽相同。博物馆通过不断调整馆藏文物的陈列展览形式,筛选出最佳陈列展览方案。如果陈列展览形式新颖、富有艺术特性,就能烘托出馆藏文物的艺术价值。
3.3 基于多媒体技术,彰显陈列宣教功能
在展品陈列方面,科技馆率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对科技产品进行了动态的展示与讲解。同时,在对馆藏文物的展示形式上,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其宣教功能充分地展现出来。对于馆藏文物的陈列展览,博物馆可设置电子显示屏,并制作有关文物的讲解视频,或做一些有关文物的知识问答小游戏,将文物的艺术价值全方位地展现出来,使其更加吸引人。同时,还可以在显眼的地方安装LED显示屏,通过电子地图和功能区域的导览,帮助观众迅速找到自己想要去的展示区。通过对馆藏文物的展示,使观众对文物的历史文化内涵有更深刻的了解。博物馆不仅通过传统的展示方式展示馆藏文物,同时也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提供更多元化的陈列展览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优化提升我们的陈列展览形式,让观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文物。除此之外,还提供语音导览服务,观众可以通过这种服务,详细地了解馆藏文物。这种方式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价值,使观众能够从更多的角度和层面去了解文物。
3.4 营造适宜的陈列展览环境
多数博物馆在陈列展览文物时,不注重营造展览环境,也没有协调环境和文物的关系。为了提升馆藏文物的陈列展览效果,博物馆应当营造整体环境,以改扩建方式调整内部风格。博物馆还要科学划分陈列展览区的文物类别,优化文物展览区的环境,凸显出不同区域、不同类别馆藏文物的区别。博物馆在优化馆藏文物的陈列展览环境后,有助于加强展览的整体性。在陈列展览馆藏文物时,应当将展览环境建设作为重点内容,促进陈列展览的创新性发展。
3.5 完善陈列文物的建档制度
对于博物馆长期稳定展出的陈列,展厅成为基本的存储区域。所以对于基本陈列所展出的文物,应当以展厅为单位,建立和完善文物档案。档案体系中涉及文物方位图的竣工图、文物交接账单、文物临时出借单和文物处理记录单等。针对临时陈列的文物,要使用陈列部门的交接单、文物陈列方位图进行管理。密切监测陈列区域的环境质量数据,包括照度、温湿度、紫外光、红外光、空气污染度等,同时要将防盗监控、防火资料数据作为技术档案进行存储。
3.6 完善陈列文物的检查制度
就陈列文物而言,除了对文物账册、单据和档案管理外,还应健全文物的定期核查制度。定期清查,也就是根据文物移交表对展示文物进行盘点,确保文物的清对和记录准确,做到账实一致相符。在实施常规检查制度时,以每半年为间隔期,保管部门要不定期检查展厅的文物,做好防霉、防霉处置。同时要掌控展厅的空气污染、温湿度情况,若发现霉变、虫蛀等破坏情况,应当及时报告给上级部门。此外,陈列部门要时常检查陈列展具的状态,以免展具不稳定造成文物破坏。
3.7 创造良好的文物展览环境
第一,控制温湿度。馆藏文物多陈列在展柜空间内,所以展柜的温湿度变化对文物安全的影响非常大。展示室应进行密封处理展柜,减少气流交换,缓和室内温湿度,为展品保存提供恒定环境。与此同时,亦可以采用化学除湿剂,合理地管控展柜湿度。
第二,防护光线辐射。光线对馆藏温度的影响非常大,针对敏感型文物,应当缩短曝光时间。比如,当有人员参观时再开启光线,并在展品上加设保护盖,以放录像、复制品方式,减少文物的光照时间,保护珍贵的馆藏文物。
第三,陈列室选用环保型材料。为了方便陈列装置,凸显出展示材料的环保性,应当优选国家质监部门认可的材料,多使用玻璃、棉麻、金属等材料。在制作陈列墙体时,主要采用铝合金支架材料,发挥出可水洗、环保、防火性能。在制作展柜、展板时,需要使用玻璃材料、钢铁框架。
3.8 基于儿童心理设计展览区
第一,制作模型。在现有博物馆展区的基础上,开设儿童陈列展示区,简单改动明中国传统器物、纹饰,让儿童能看懂。通过现有的模具,翻制油泥模型、石膏模型,既能锻炼儿童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加强民族文化修养、艺术修养。
第二,场景展示。在博物馆展区设计中,可以单独设计小型展厅,通过静态场景呈现出古代战争场面、劳动场景、生活情景。通过动态投影方式,为儿童展示历史典故,让儿童深入了解历史知识。
第三,制作文化玩偶,展示出民族传统文明符号,并通过儿童容易记忆的方式展示出来。比如提取瓦当图案,以卡通形象增添到文化玩偶中。
3.9 突出陈列展览的个性化
馆藏文物之展示陈列,应及时全面凸显出不同年代与地域的文化体系,即针对陈列语言、展厅设计以及专业艺术设计等层面进行深入探讨与实施。
第一,展厅设计涵盖了序厅设计和陈列厅设计。序厅能生动地展现地域文化的独特主题,彰显地域文化精神风貌。以辽沈战役纪念馆与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例,它们都特别设立序厅,展示了辽沈战役的壮观场景以及本地文化特色。陈列厅的主要职责是展示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部分,紧扣地域文化特色,使得采光照明、布展色彩、陈列设施、空间布局等要素均符合展览内容的设计标准,满足地域文化的审美需求。
第二,陈列语言,即可表示出展览的方式方法,比如图版、文字、场景、展品、模型等。陈列语言应当符合地域文化特色,并保证协调性、一致性。
第三,专项艺术设计,即放大处理展览陈列的某部分。比如在地域文化特色展览中,可以应用雕塑、景观箱、沙盘模型、蜡像等专项艺术设计,营造地域文化特色氛围,给参观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4 馆藏文物的陈列展览设计实践—以肇庆历史文化陈列馆设计为例
4.1 序厅设计
序厅构思巧妙地运用端砚元素打造浮雕墙,用以突出序厅的主视觉形象。借助投影技术生动展示肇庆的悠久历史,两侧延伸奢华高浮雕,鲜活再现了六祖惠能、莫宣卿、包拯、利玛窦、叶挺等肇庆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以及古城墙、德庆学宫、阅江楼等宝贵的遗产景观,强调了肇庆深厚的文化底蕴,给予参观者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感染。
4.2 “粤人源起”展区
“粤人源起”展区具备厚重的考古地层肌理,可以充分调动观众的参观情绪,简单几笔就勾勒出肇庆历史大事件,把握肇庆历史发展脉络。通过特型展柜,重点展示峒中岩人牙化石;利用组合柜,充分展示黄岩洞颅骨化石、石核、石锤、砍砸器、刮削器、穿孔磨制石器等文物;以多媒体技术,动态演示肇庆远古先民聚集而居、采集渔猎的生活场面。玻璃地台下复原肇庆松山战国墓发掘场景,还原战国错银铜罍、战国勾连纹青铜编钟、战国“王”字纹越式铜篾刀、战国青铜剑、战国青铜削刀等青铜器出土场景,展示丰富考古信息;专柜展示商史父丁觚、西周重环纹四足匜、战国云雷纹陶瓮等重要文物,探究岭南与中原及周边地区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影响。
4.3 “粤地初开”展区
在该展区,利用绘画场景、声光电形式,表现秦军沿西江而下,征伐南越的场景,卷轴投影突出展现肇庆是秦征岭南的重要通道。受中原农耕文化的影响,促进了西江流域地区农业、社会经济的发展,以馆藏墓砖构成复原场景,展示坪石岗东晋墓。通过视听互动的方式,将各粤方言区地方戏曲、民歌对照展播,展示肇庆广府话独特魅力。
4.4 “千年州府”展区
展区以城墙砖实物、多媒体结合方式,充分还原宋城墙营造始末。重点展示唐乾宁四年原肇庆天宁寺大铜钟、隋青釉五耳高身罐、唐白釉盖罐、宋青釉菊瓣纹碗、元钧窑碗等珍贵文物。陈列名家创作的惠能塑像,展示六祖惠能“逢怀则止,遇会则藏”和晚年路过端州“插梅为记”的故事,展现肇庆对佛教的传扬和佛教思想平民化的贡献。图文版面结合创作绘画展示包公治端。始建于宋的德庆学宫是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文庙之一,用微缩模型突出展示德庆学宫建筑之精巧。
4.5 “总督两广”展区
展区设计以两广总督署场景作为展区过渡入口,将原肇庆两广总督署门前红砂岩石雕双狮置入其中,强化观众对“岭南督府”的直观印象。展厅空间融入广府建筑元素,展示南明铜官印、清芭蕉形盘连座白端石杯、清白端石鹅等重点文物,表现明清两广总督驻地盛况。场景展示利玛窦入肇传教开中西交流先河,重点表现肇庆知府王泮与利玛窦保持平等、友好关系,出资刊行利玛窦绘制第一幅中文世界地图《山海舆地全图》等故事。
5 结语
虽然馆藏文物的陈列展览缺乏系统理论支撑,但博物馆应当将保护温度作为第一准则。市场经济体制下,馆藏文物陈列展览可能会出现错误理念、错误方法,这就要求主管部门严格监管文物保护、文物陈列展览,充分发挥出文物的文化传承价值。本文以肇庆历史文化陈列馆设计为例,深入探究馆藏文物的陈列展览问题,切实保护我国馆藏文物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张丹波.用文物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展首展“民族瑰宝—民族文化宫馆藏文物精品展”赏析[J].中国民族,2020(10):27-29.
[2]蔡苏宁,穆慧贤.文化展馆常设展览设计重在融合创新:以“民族瑰宝—民族文化宫馆藏文物精品展”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0(13):106-108.
[3]潘敏.对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展览陈列基础工作的思考:以甘孜州民族博物馆展览陈列工作为例[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0,29(3):21-24.
[4]黄乔生.论策展在博物馆运营中的关键作用:以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为例[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22(3):3-9.
[5]薛晔莉.信息时代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评《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十讲》[J].中国科技论文,2022,17(9):1075-1076.
[6][佚名].张声远展览设计作品选登红色淄博:淄博市博物馆馆藏革命文物展设计[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8(3):2.
[7]沈文杰,邱莉.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背景下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系列论文之二[J].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3):31-35.
[8]田建花,张金萍.文物保护类展览的策划与特色:以“纸载千秋—传统记忆与保护技艺”为例[J].东南文化,2021(5):13-18.
[9]钱昆.中小博物馆临时展览策展的几点思考:以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12):139-141.
[10]孙丽娟.展览合作“让文物活起来”:博物馆馆际合作办展模式探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7):155-157.
[11]林敏.浅谈博物馆陈列展览的策划与实施:以福建博物院部分陈列展览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0(24):241-243.
[12]徐倩.探讨名人故居类博物馆如何让文物“活起来”:以袁崇焕纪念园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22):93-95.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