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物建筑保护的实践探索——以济南南大寺礼拜殿修缮保护工程为例

字号:T|T
2024-05-07 20:00 来源:文物之声

正确把握现代科技与传统技艺的关系,实现现代科技手段和传统技艺做法的有效衔接,以务实和创新的姿态进行跨学科、跨行业的联合攻关,是解决文物建筑保护领域重点、难点和瓶颈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新形势下文物保护工作的新要求。济南南大寺礼拜殿的修缮保护工程正是结合科技与传统的典型案例。

 

南大寺概况

济南南大寺是目前济南市穆斯林群众以及旅居济南的海外穆斯林国际友人礼拜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山东省伊斯兰教的中心。济南南大寺融合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既在建筑朝向、功能设置、装饰等方面严格遵循伊斯兰教宗旨,又延续了中国传统庙宇严肃规整、井然有序的布局特点。

 

寺内保留有较多名人题写的匾额和碑刻,其中的明弘治碑是山东伊斯兰教现存最早、保存最为完好的碑刻,是研究山东暨济南伊斯兰教最为可靠的资料之一;来复铭碑以儒诠经,是中国伊斯兰教著名的文化遗存,是伊斯兰教哲学与中国传统思想融合的结晶和以儒诠经的典范作品。

 

南大寺建筑群依地势而建,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117.41米,南北宽44.05米,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现存建筑物15座,寺院坐西朝东,由东向西其主体建筑为影壁、邦克楼、望月楼、礼拜大殿等,院内还有许多古碑,以及铁树、圣柳、棕榈等花木点缀。南大寺在建筑功能设置、朝向、内殿的装饰等方面都严格遵循伊斯兰教的基本原则,而在布局和造型上则有着明显的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总体布局以影壁、邦克楼、望月楼、礼拜殿为一条中轴线,两边配厢房,望月楼将建筑群分为前后两进院,中轴线上的建筑自东向西依地势抬高,礼拜殿的后殿为整座院落的最高点。

 

礼拜殿的保护

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济南南大寺礼拜殿进行了修缮保护工程,我们有幸参与设计,和济南市伊斯兰教协会想尽办法收集了大量的相关历史照片、图纸和文字资料,进行了翔实、细致的资料梳理,并进行现场实地考察调研,为完整、准确地修缮礼拜殿提供了翔实的设计和施工依据。从设计到施工,自始至终将历史可读性、完整性、科学性等文物保护的相关理念和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程序中,确保工程保质保量高效完成,同时也满足了现代复杂的系统和功能需求。

 

现代科技的引进和应用,使文物工作者能够更全面、深入、确切地认知文物建筑,解决传统技术难以解决的问题,提高了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科技水平。在礼拜殿的勘察设计与施工过程中,我们学习领悟了推进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有机衔接,创新思路,勇于实践,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突破性成果。

 

运用现代检测技术

相对于传统技术,现代检测手段在文物保护方面有特殊优势。由于对保护对象更准确地认知,采取的保护手段就可以更科学。比如本次在南大寺礼拜殿屋顶维修时,对屋面拆卸下来的原材料构件,均通过委托第三方质量检测机构进行了专项检测,并根据检测数据结果反推原材料的质量标准,以保证所有更换的古建筑材料均满足应有的质量要求。

 

运用数字化技术

三维激光扫描仪的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又称“实景复制技术”。通过现场扫描操作,直接将各种大型的、复杂的、不规则、标准或非标准的实体三维数据采集到电脑中,进而快速重构出目标的三维模型以及线、面、体、空间等各种制图数据。同时,它所采集的三维激光点云数据还可进行各种后期处理工作,例如测绘、计量、分析、仿真、模拟、展示、监测、虚拟现实等。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南大寺礼拜殿测绘中,体现出高精度、高效率、多方位、多元化等优点。在本次礼拜殿修缮中,运用的三维激光扫描仪绘图,大大减少了人力和物力的损耗,避免因现场勘测条件限制造成的疏忽,减少了修缮方案重复设计的次数。此外,该项技术的成功应用,还为后期建立南大寺文物建筑管理及查询系统奠定了基础。

 

无人机摄影测量的应用。传统的近景摄影测量方式一般是人工手持或者安装脚手架进行拍摄、测量,对高空作业具有极大的风险,如遇到因文物建筑本体周边地形环境复杂,人的视角受到限制时便无法拍摄到高处部位的细部图像。而对于可在空中自由悬停的多旋翼无人机而言,这些挑战迎刃而解。

 

礼拜殿采集数据使用的是精灵Phan⁃tom4RTK(小型高精度航测无人机),它的轴距仅有350毫米,重量1391克,可由单人携带并且可在狭窄的空间自由起飞,大大降低了数据采集成本,并提供了高精度的影像位置信息,简化了数据处理流程。另外,本次数据采集完成后,配合三维激光数据实现了软硬件之间的无缝衔接,为后续设计保护方案的编制提供了一套高精度、高效率的数据支撑。

 

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南大寺上次修缮距今已近四十年,风吹、日晒、雨淋等自然因素导致礼拜殿各角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残损,尤其屋面天沟部位漏雨更为严重。经本次详细勘察发现,由于礼拜殿各单体建筑体量差异,比如后殿与前殿之间檐口高差约15厘米,后殿前坡汇集的雨水经檐口排出后正好冲击到前殿后檐外露的大连檐及椽头部位,与该部位木构件糟朽较严重的现象相符。

 

后殿与前殿之间天沟处漏雨除因年久失修外,更多的是由构造缺陷所导致,如仅按原做法、原工艺进行处理,无法保证防排水效果。故本次设计采用“以排为主、以防为辅、多道设防、刚柔并济”的建筑防水理念,首先对原天沟防水层按原做法进行处理;然后选用202不锈钢板对天沟进行全包,形成第二道“U形”防排水沟;最后在后殿檐口部位采用产生较小噪音的PVC排水槽进行雨水分流。最终达到两道设防,两路分流排水的目的,防水施工完成后恰逢雨季来临,经过多次考验,截止目前未出现漏雨现象,防水效果较好,达到了设计初衷。

总结和体会

济南南大寺保护工程的参与各方积极应对、主动作为是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各级政府大力支持,文物行政部门依法依规开展工作,监理能够提供与其水平相适应的咨询意见,公正维护各方面的合法权益,设计和施工单位紧密配合,互为一体。

 

济南南大寺的保护案例在文物保护关系方面具有启发意义。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南大寺礼拜殿的修缮保护,不仅保护了文物,还对穆斯林宗教生活的场所条件进行了改善。

 

济南南大寺的方案编制工作体现了更多的设计含量,怎样在满足文物保护的前提下,坚持现代科技和传统技艺相结合是这个工程带给我们的经验,设计工作要兼顾多方利益,沟通协调,从整体构思到初步设计再到施工图设计,每一个环节逐步落实,该坚持的文物保护原则要坚持,该采取的有利保护的合理手段和措施要积极谋划。

 

通俗来讲,修缮工程即施工单位按照设计单位编制的保护方案来进行实施保护。如果说设计方案是理论,那么修缮工程就是实操;设计方案是问诊大夫,修缮工程就是临床医生。济南南大寺的修缮施工过程立足于编制方案和设计图纸,特别是在古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上,实现了设计和施工现场有机结合,在评估现场文物建筑保存现状、形制和受损程度的基础上,随时做好隐蔽工程的补充勘察并反馈给设计单位做补充设计,有针对性地对文物建筑进行修缮保护,形成了设计指导施工、施工反哺设计的良好业态,走出了这处建筑保护修缮特有的优化路子。

 

济南南大寺保护工程实践说明,文物建筑的保护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只有坚持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坚持正确的文物保护原则,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才能促进文物事业的健康发展;只有坚持贯彻执行党的文物工作方针,才能保证文物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广大文物工作者要心存敬畏,秉承保护第一的科学理念,坚持文物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用实际行动推动文物保护利用高质量发展。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