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国家文化公园的内涵及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重点和难点,以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沿线一系列主题明确、内涵清晰、影响突出的文物和文化资源为主干,生动呈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文化工程。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家文化公园建设,2019年7月24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九次会议,审议《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2020年1月3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明确要求谋划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这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新时期,传承弘扬中华文化、拓展文化发展空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载体。
方志强 摄影
一、国家文化公园的性质
国家文化公园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第一次出自2017年《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国家文化公园是国家推进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旨在通过整合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物和文化资源,实施公园化管理运营,实现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学研究等功能,形成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以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久影响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大生命力,其具有以下主要性质。
一是“国家”性。首先,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沿线一系列主题明确、内涵清晰、影响突出的文物和文化资源为主干,生动呈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促进科学保护、世代传承、合理利用,积极拓展思路、创新方法、完善机制,做大做强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其次,国家文化公园的管理体制是,构建“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的工作格局。强化顶层设计、跨区域统筹协调,健全工作协同与信息共享机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为地方创造条件。诸如国家对于建设、保护规划编制的管理和监督,中央财政的支持,国家的“垂直管理”与地方管理相结合等,这些都体现了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国家在场”和“国家性”建构,体现国家意志和国家行为,凸显国家文化公园的“国家象征”。
二是“文化”性。建设国家文化公园遵循文化引领、彰显特色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深入挖掘文物和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一方面,国家文化公园有别于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等,长城的巍峨、大运河的壮美、长征的伟大、黄河的厚重,皆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所在,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内涵。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其最鲜明的特色在于文化特色、其最突出的功能在于文化功能。另一方面,建设国家文化公园不是大搞重复建设、大建楼堂馆所和贪大求洋,而是要深入挖掘“万里长城”“千年运河”“两万五千里长征”“九曲黄河”的文化内涵、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通过文化引领,在价值观和文化内涵等方面传播“国家品味”和“国家意味”。
三是“公园”性。国家文化公园实施公园化管理运营,使公众成为积极参与者和主要受益者。一方面,坚持“开放性”,反映“全民参与”度,调动公众参与国家文化公园保护传承的积极性,赋予社会公众知情权和监管权,提高国家文化公园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另一方面,体现“公益性”,为公众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实现保护传承、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学研究功能,为公众提供游憩、观赏和教育的场所,让全体公民享受国家文化公园的福利,使民众感受自然人文之美,接受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教育,通过国家文化公园走向大众,与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度融合,提升国民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国民的爱国情怀,最终实现“国家认同”。
二、建设国家文化公园的难点
建设好国家文化公园,保护传承利用好文物和文化资源是关键。根据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的要求,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必须坚持保护优先,强化传承。严格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真实完整保护传承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活化传承和合理利用,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度融合、开放共享。不同于其他国家公园和主题公园等,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文化遗产的特点是线性文化遗产,该类文化遗产大多是跨区域、跨文化、跨古今的文化遗产,是包罗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遗产聚落,探索该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有许多难点需要克服,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是全新的挑战。
一是基础研究弱。目前,线性文化遗产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是遗产研究,包括线性文化遗产价值论证与保护策略;二是旅游研究,包括线性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品牌形象塑造、旅游消费行为及旅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三是空间研究,包括线性文化遗产空间特征、空间构建及空间信息技术运用等,而在一些基础研究方面还很薄弱,如线性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与传承,统筹做好文化遗产、生态环境、名城名镇等保护修复工作,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加强区域合作和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等。基础研究弱,对线性文化遗产的认识肤浅,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中容易造成顾此失彼、定位不清、目标不明。
二是整体保护难。国家文化公园涵盖的文物和文化遗产与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古城遗址等文化遗产区域相比,其整体保护难度大。其一是跨区域。长城和长征分别穿越15个省区市,大运河途经8个省市,黄河流经9个省区,跨越了多个行政区域,这对遗产的整体保护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其二是跨世纪。国家文化公园所涵盖的文物和文化遗产时间跨度大多是几千年,尽管长征文物和文化遗产时间最短,也跨越了近一个世纪、80多年,一些长征中的战斗遗址已受到毁坏,一些长征故事只能依靠查阅相关回忆录。由于历史悠久、时间跨度大,给确保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增加了难度。其三是跨文化。国家文化公园相关文化遗产不仅跨区域、跨世纪,而且跨文化。如长城始建于春秋,距今2600多年,最早的长城是齐长城、楚长城,因国家之间频繁的战事而修建。其后,历经战国、秦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西夏、辽、金和明等2000余年的修建,最终呈现如今的规模。这项人间奇迹,东起大海,穿越森林、草原、沙漠,横卧平原、山脉、高原,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军防体系最复杂、规模最庞大的文化遗产,受多方面影响,要保护文化遗产的完整性难度很大,不仅长城文化遗产如此,大运河、长征、黄河文化遗产的完整性保护也面临艰难的挑战。
三是统筹保护传承利用难。建设国家文化公园,保护是基础,传承是方向,利用是动能,要科学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既要保护好文化遗产,杜绝拆真建假、拆旧建新、破坏环境等现象,也要不断强化地方对国家文化公园的内涵认知,读懂国家文化公园的文化含义,凝聚发展共识,推进价值共创,深入挖掘好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传承好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赋能国家文化公园沿线城乡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是社会对建设国家文化公园的期待,也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三、建设国家文化公园的举措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举措,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发掘好、利用好丰富文物和文化资源,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刻理解和把握国家文化公园的内涵及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重点和难点,以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沿线一系列主题明确、内涵清晰、影响突出的文物和文化资源为主干,生动呈现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
一是要坚持规划先行。坚持规划先行,突出顶层设计,结合“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科学编制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沿线各省区市也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步调统一、上下一致、统筹推进。要按照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原则,科学规划和建设好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四大主体功能区,让文化遗产得到科学保护和有效利用。要准确把握国家文化公园的特性,坚持全民共建共享,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加大文化惠民力度,使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度融合、开放共享。
二是要强化保护传承。严格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真实完整保护传承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活化传承和合理利用,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度融合、开放共享。当前,要深化对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和立法建议论证,推动保护、传承、利用理念入法入规,修订完善长城保护条例,制定大运河保护条例、长征文物保护条例、黄河保护法,相关省份也要修订制定配套法规规章,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法律保护。
三是要突出文化引领。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深入挖掘文物和文化资源精神内涵,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要将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文化融入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以旅游驱动沿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体化开发长城沿线塞上风光生态文化游、大运河沿线水上观光和滨水休闲游、长征沿线深度体验游和红色研学旅行、黄河沿线寻根溯源之旅和农耕文明体验之旅,使国家文化公园成为“近者悦、远者来”的魅力空间。要对涉及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多个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地区,既整体推进,又特色发展,既关注“多元”,也关注“一体”,确保各地各类国家文化公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要利用现代科技和现代传播手段,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好中国形象。
四是要创新体制机制。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覆盖地域广、时空跨度大、涉及部门多、建设要求高,需要一整套制度机制安排。要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工作体系,加强跨地区跨部门的协同协商,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合力。要健全完善专家委员会制度、第三方评估制度,加强对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沿线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管理绩效等方面的科学评估,实现建设与运营并重、文化与旅游融合、事业与产业协同,最大限度发挥国家文化公园的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要创新“有统有分、有主有次,分级管理、地方为主”的工作机制,构建分省管理区、区域协调协商等制度,加强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为地方创造条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经验,为全面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