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保||两件金漆木雕的保护修复研究

字号:T|T
2024-03-21 11:34 来源: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0  引言

木质文物形式丰富、林立种种、结构多样,具有丰富的历史性和艺术性,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代表着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为历史研究提供有力的物证。研究和保护好现存的木质文物对弘扬民族文化,开展历史研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合理地利用这些文物又能获得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1]。在文物保护领域,木竹漆器通常是作为一个大类,木质文物特别是漆木器的保护一直以来被视为重点课题,也是难点。
生漆,也称“大漆”,是从一种呈羽状复叶的落叶乔木漆树上采割的乳白色纯天然液体涂料,接触空气后会氧化,逐步转为褐色、黑色,4h左右表面干涸硬化而生成漆膜。生漆的经济价值很高,具有耐腐、耐磨、耐酸、耐溶剂、耐热、隔水和绝缘性好、富有光泽等特性,应用范围极广。我国幅员广阔,许多地方的气候都适合种植漆树,所以漆树是我国有名的特产之一,大漆也就成为中国一种传统出口的重要物资。在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下,我国的劳动人民创造出了著名的漆艺[2]。漆艺是以天然大漆经过艺术化手段的加工制作形成艺术品的一种艺术形式。精美的漆器,不仅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也为艺术注入了一种新的门类。漆艺文物,按其胎骨质地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胎骨为有机物质,如木胎、夹纻胎、竹胎、皮革胎及丝绸胎等,其中木胎漆器的数量最大。第二类是胎骨质地为无机物,比如金属胎、陶胎等[3]。漆艺的发展是多元的,即传统漆艺是在不断实验的实践中形成的,漆器的胎质如果坚持原始时代的木胎、竹胎不改变,就不会有后代的不断创新的制胎实践,比如皮、瓷、各种金属、夹纻胎等,应该说传统漆艺的创造精神,就是穷尽一切材料可能性的精神[4]。作为一门传统的艺术形式,漆艺在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后,在今天又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深圳博物馆收藏有大量的漆木器类民俗文物,这些文物多用不易变形开裂、年轮细密、质地匀腻的木材雕刻而成,表面髹漆或彩绘,有一定的收藏和研究价值。其中有一批待上展的潮州金漆木雕文物,制作异常精美。金漆木雕始于唐,盛于宋,主要流行于广东潮州地区、福建莆田地区以及浙江青田地区,到了明清时期这三个地区的金漆木雕都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并且不断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和特点。潮州金漆木雕常以樟木为主要原料进行雕刻,因为太硬的木头不利于进行深层次的雕刻,且樟木具有驱虫防腐的特性。潮州木雕注重通透、立体的造型感,每一个工艺环节都非常苛刻和繁琐,比如要严格控制木料含水量在10%左右,才达到雕刻的要求。闻名遐迩的潮州木雕代表作“虾蟹篓”,完美体现了其精湛技艺和美学品味[5]。深圳博物馆藏潮州金漆木雕定名为金漆木雕带盆台座,按其造型和功用也可称为供盒。盖子髹黑漆,以描金工艺绘人物故事、山水风景以及荔枝等岭南特色物品。取下盖子可见栩栩如生的木雕工艺,用丝丝入扣的凸雕技法表达了深层次的故事性,可谓图必有意,蕴含发人深省的意义。贴上金箔显示其尊贵,更是具有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底座还有六只可活动的小狮子。深圳博物馆藏潮州金漆木雕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和智慧,对研究当地民间文化有重要价值。
这批金漆木雕为征集所得,受早期博物馆库房保存条件限制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器物表面和细节处有较多灰尘,有一定的虫蛀和发霉现象,木胎有程度不同的残缺,部分器物漆层起翘、脱落严重,部分器物木胎有变形并且开裂现象。一般来说,对于木胎漆器的保护,着重点在于饱水木胎的脱水定形上。由于这批器物是传世品,木质保存状况尚可。漆层是金漆木雕的灵魂,木材有毛孔,而漆作为木雕的保护层,起到隔绝水和有害污染物的作用,同时漆也是贴金箔的粘合剂。对这批器物需要进行漆层回贴等保护修复处理。
在岭南地区,潮州木雕的受众度较高,工艺特点也随着央视等媒体的宣传逐步为人熟悉,工艺技术比较明确。但是所用到的材料未必完全公开,因此有必要进行细致的分析检测,对制备工艺展开探索。选取待修复的这批金漆木雕中的两件进行保护修复研究。
 

1  检测分析及结果

1.1  现状调查

这两件木雕编号分别为H6188和H6190。H6188盒盖有木板变形引起的较宽的裂缝,裂缝长度约73.5cm,局部边角位置有残缺,残缺面积约1cm2,黑漆层有起翘和脱落现象,脱落面积约2.5cm2。H6190底座木质有裂缝,局部位置有残缺,残缺面积约2cm2,有大量漆膜起翘和脱落现象,有修复痕迹,修复效果不理想,修复部位与周边基体表观差异较大。两者都存在金漆变色现象,表面有一定的附着物和划痕。
 

1.2  X射线荧光能谱

分析由于取样困难,仅有一块脱落的黑漆皮可用Eagle Ⅲ XXL PLUS μ-Probe荧光能谱仪进行检测,其余采用Niton XL3t 950型号便携式X射线荧光能谱分析仪进行检测,通过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的特征峰,对样品元素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采用全能测试模式。H6188底座供盒台面为鲜红色漆,H6190底座供盒台面为暗红色漆。测试结果见表1。

图片

X射线荧光能谱分析可知,金漆中Au含量较高,潮州金漆木雕是在木雕作品上聚漆贴金,测试结果符合工艺特点。对于黑漆的检测,两种荧光能谱仪得到的元素结果比较接近,说明便携式设备存在一定的可靠性,可以反映出一定的真实情况。黑漆中检测出大量Fe成分,映证了黑漆的制作是在大漆中掺入了黑色的铁氧化物的说法。两种红漆成分大部分元素相同且差别不大,但朱红色漆中含有Mn,暗红色漆中含有Cu,说明暗红色漆并非朱红漆氧化后的产物,而是特意添加不同物质将大漆调配出不同颜色。当然,一般来说,红漆的调制是加入了以HgS为主要成分的朱砂,检测结果S、Hg的含量较少,可能是因为仪器检测偏差。天然漆中加入可以入漆的颜料,就变成了各种可以涂刷的色漆,经过打磨和推光后,可以发出各种令人赏心悦目的光泽,然后再通过雕填、镶嵌、彩绘、脱胎、髹饰等手段就可以制成各种精致、美观的漆艺品了。
 
1.3  红外光谱分析

实验仪器为MDTC-EQ-M13-01型号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通过获取从远红外至可见光的光谱,进行材料表征。出于取样难易程度和保护修复主要目的的考虑,仅对黑漆层和灰层进行红外光谱分析。

图片

从图1可以看出,黑漆层主要吸收峰有3406cm-1,2929cm-1,2856cm-1,1629cm-1,1317cm-1等几处。众所周知,大漆的主要成分由漆酚、漆酶、树胶质、水等组成,其中漆酚是主要成分,它在固化时形成较大的苯氧共轭结构,固化后为黑色膜层[6]。将黑漆层红外光谱与漆酚的主要吸收峰进行对比,见表2。

图片

可知,除个别峰外,黑漆层的主要吸收峰与漆酚的吸收峰基本一一对应,判断黑漆层的主要成分是天然大漆。根据红外光谱谱图库比对结果,个别峰的位置与异柠檬酸脱氢酶特征峰一致,说明黑色漆层含有该物质,这可能是漆酶的组成成分之一,有待进一步论证。

图片

 
从图2可以看出,灰层颗粒主要吸收峰有1647.88cm-1,1054.55cm-1,777.63cm-1,464.28cm-1几处,根据谱库搜索结果,灰层颗粒主要成分应该是一种膨润土。膨润土是以蒙脱石为主要矿物成分的非金属矿产,应用范围很广,常称之为“万能土”。蒙脱石的结构是由两个硅氧四面体夹一层铝氧八面体组成的2:1型晶体结构,由于蒙脱石晶胞形成的层状结构存在某些阳离子,如Cu、Mg、Na、K等,且这些阳离子与蒙脱石晶胞的作用很不稳定,易被其他阳离子交换,故具有较好的吸附性,适合用作中间层连接漆层和胎体。由于取样困难,以及主要目的在于研究漆层的材料和结构,未对木胎、漆膜颜料、底灰胶粘剂等材料展开详细探讨,但对于这两件器物的保护修复研究来说,检测分析数据已足够支撑对修复工艺的判断和制定。
1.4  激光拉曼光谱分析
实验仪器为HORRIBA的HR800型号显微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仪,可对样品进行非破坏性分析,确定物质构成。由于取样问题,仅对灰层进行拉曼光谱分析(图3)。

图片

 
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可知,灰层颗粒在277cm-1和1086cm-1有明显的拉曼峰,对应了紫硅铝镁石、辉石等多种含Mg、Al、Na、Si的无机物矿石,比较符合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1.5  微观形貌分析
实验仪器为LeicaS8APO型号体视显微镜,通过显微镜下放大样品照片,观察漆皮、底层等物质显微特征(图4~图7)。对于灰层下方纤维状物质,取小块样品,将纤维完全分散,放置在载玻片上,滴一滴去离子水,盖上载玻片,利用带偏振光的LeicaDM4000万能材料显微镜对纤维进行观察,尝试鉴定纤维种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显微观察可知,黑漆皮表面微观照片显示并不光滑,有许多凹坑、孔洞,上面沾满了白色物质。黑色漆皮截面显示漆皮有分层,黑色漆层与灰层对比特别明显。灰层颗粒有许多小孔洞。灰层下方还有一层纤维状物质,纵向纤维较细,长带状,有竹状横节,无棉纤维自然转曲现象,无鳞片,根据其纵向粗细不一,推测横截面呈多边形,表现出亚麻纤维的特点,判断其可能是某种亚麻布。因此,供盒类金漆木雕的盒盖髹黑漆的工艺特征为先于木胎上铺一层纺织纤维,再在纤维布上堆白灰层,然后髹黑漆,黑漆层上用红漆画出纹饰图案,然后在纹饰图案上贴金,与其技法类似的有瓷器修复中的金缮技术以及日本的莳绘。
 
1.6  X射线探伤分析
实验仪器为依科视朗(YXLON)MG226/4.5和Y.TU225-04系统的X射线探伤机,基于X射线的穿透能力观察器物榫卯等内部结构。H6190盒盖中间无明显裂缝,H6188中间裂缝明显(图8)。

图片

 
X射线光片显示金木雕带盒台座的盒盖存在许多钉子将木板连接,起固定作用。对比H6190和H6188,H6190外观上看正面没有出现大的裂缝,而H6188有大的裂缝,其中一个原因是H6190木板之间的中间部位也有钉子加固。盒盖木板连接处可见交错式的榫卯结构。榫卯的使用被视为中国传统漆器制胎工艺中木胎制作技术上的一大进步,为器物轻巧、美观、多功能化提供了技术支持[7]。为了提升H6188力学稳定性,考虑对缝隙进行填补。
 
2  保护修复
检测分析结果为保护修复提供依据,在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真实性等保护修复原则前提下,借鉴相关保护修复成功案例,按照传统修复工艺对这两件器物进行全面修复[8]。首先进行清理、消杀处理,对木胎残缺处进行补配和随色,对漆皮起翘、脱落严重的器物进行漆皮回贴和漆层补全。需要注意,实际保护修复操作方法以文物制作原工艺为基础,但要体现合理性、可行性,而修复材料选择要尽量参照检测分析结果,部分难以取得的材料可以利用成熟的保护修复材料取代。
 
2.1  消杀
消杀的目的是防止文物继续遭受生物侵害。鉴于对这文物的保存现状的调查发现,尽管部分没有疑似生物损害的现象,但考虑到文物放置在一起可能会有虫害、霉害传染,需要进行消杀。这件文物木质糟朽程度较轻,考虑进行真空充氮消杀。真空充氮消杀是利用绝氧、温度骤变以及巨大的压力差破坏霉菌和虫体,从而达到消杀的目的。一个消杀周期约为3d。需要注意消杀设备应添加温湿度模块,保证消毒室内湿度达到文物安全保存的环境参数,减小湿度突变差值,提升文物对环境的适应性[9]。
 
2.2  表面清理
这件文物表面存在灰尘等附着物,尤其是边角处存在大量网状尘埃,但未见烟熏斑等附着物。这批器物共8件全部需要进行表面清理。清理操作以机械方法为主,用棉签、软毛刷等工具或吸耳球吹拂等方法,手工清除表面非粘连性的表面灰尘,试剂主要选用75%乙醇。缝隙中的灰尘,可利用竹刀和吸尘器予以去除。对于漆层表面污物痕迹,可用棉签蘸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者EDTA络合剂滚擦清理,最后用棉签蘸去离子水洗去残留试剂[10]。对于非漆层的手工难以去除的附着物,也可用蒸汽清洗机进行清理,但需要控制力度和时间。操作时要谨慎,防止漆层脱落或变色。该器物无明显的较厚结壳,贴金纹饰也无明显结垢附着物,降低了清理难度,但要格外注意防止脱色。
 
2.3  漆皮回贴
漆皮是彩绘图案的重要载体,也是漆器文物的精华所在,起翘的漆皮往往较脆弱,在回贴过程中易于折断,需要对局部起翘的漆皮进行回软、展平处理后再回贴到器物原位,以防止脆弱断裂,充分回软的漆皮回贴时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也有利于漆器的长久保存,这也是漆器修复保护的要点[11]。这件器物存在大范围的漆皮脱落、起翘现象,裸露木胎的部位均未找到原漆皮,因此仅需要对起翘的部位进行漆皮回贴。由于起翘部位漆皮未完全脱落,不适合采取利用多元醇类材料的保湿性及溶胀作用的化学法,而应该采用物理法进行操作,即利用漆皮的热塑性,加热软化漆皮,同步进行回软和回贴。参考文献[12],研究发现鱼鳔胶形成的膜柔韧性较好,并且提升鱼鳔胶浓度,膜层在基体上的剥离强度可达到25N以上,处于较高水平,适合用作漆皮回贴用胶粘剂。针对这件器物漆皮厚度、蜷曲状态等情况,需要进行前期实验验证鱼鳔胶是否适合作为这件器物漆皮回贴的粘合剂。鱼鳔胶为采购于广州文保有限公司的Norland高黏度鱼胶,浅棕色,不含盐,无需熬制,可以直接使用,并且遇水可以恢复黏性,可逆性较好。经实际试验,在修复室环境下,温度20℃,湿度60%,约6h固化。选取H6190盒盖边角处小范围漆皮起翘处进行局部实验(图9)。具体方法为在漆皮贴合面和木胎上刷涂薄薄一层鱼鳔胶,将漆皮回贴到基体上,用无纺布基纸胶带拉紧固定,然后用热刮刀调至70~80℃,隔着纸胶带施加轻微的压力进行熨烫,使漆皮更平整地回贴[13]。待鱼鳔胶充分固化后,小心将纸胶带取下。经验证,无纺布基纸胶带不会造成金漆脱落。

图片

 
可以看出,处理效果良好,证明该方法可行。对其他漆皮起翘部位均按照局部实验方法进行漆皮回贴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区域漆皮虽然没有明显起翘,但已存在明显裂缝,漆皮与基体结合较差,易脱落,需要对漆皮进行加固,此处的加固主要是让漆皮与基体之间形成一层粘接层,对漆皮起到固定作用,保证原漆层的稳定性。采用上述回贴方法,鱼鳔胶很难渗入,鉴于此,结合以往木质文物加固的实际案例,考虑采用5%AC33-乙醇从漆皮边缘滴渗加固,这种加固材料渗透性好,粘接强度适中,不改变器物颜色,不产生眩光,并且化学稳定性较好。
 
2.4  补配与随色
对于木器胎的补配,应遵循最小干预原则、不改变文物原则,充分考虑器物整体情况,对于影响器物视觉效果的部位进行补配,按照以往修复民俗类木质藏品的经验,选取樟木粉,混合石膏粉,用白乳胶进行调配,填补、修复这件器物残缺部位,注意填补充分且压实。部分影响器物力学性能的裂缝也可以用同样的材料进行填缝。对于类似彩绘的哑光漆脱落部位,可以选取丙烯酸颜料,用毛笔分多次涂刷,做到与补配部位周边一致。对于大部分的其他情况需要进行漆层补全。根据检测分析结果,采用原工艺对漏胎处和木胎补配处进行漆层补全。底胎要用75%乙醇清理干净并且充分干燥。先在相应位置铺一层纺织纤维,再用白乳胶混合膨润土类颗粒在纤维布上堆白灰层。这一步也可以称为刮灰,要选择合适的刮刀,涂覆均匀,砂磨操作要讲究技巧,扫清浮末。刮灰是髹漆的基础步骤,非常重要,正确的操作可以减少漆膜缺陷,提高漆膜平整度和光泽,有利于漆膜抛光[14]。下一步是涂刷黑漆直至干透,注意购买的大漆要先用纱布过滤。对于缺失的金漆纹饰,用红漆进行接笔、补全,描出图案纹饰,在红漆将干未干时上贴纯金箔,然后用软毛刷扫金。
 
2.5  修复效果和预防性保护
保护修复后器物状态稳定,色泽协调(图10)。漆木器受到温湿度波动、光照水平、污染气体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处理后应保存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否则会再次受损。因此应与预防性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建议该器物修复后保存环境温度控制在15~20℃之间,日波动范围控制在±1℃,相对湿度控制在55%±5%,光照度控制在150luX以下,采取有效的防霉防虫措施,以及防尘、除尘等设备措施,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15]。

图片

3  结论
对待修复的金漆木雕文物进行了充分且有针对性的分析检测,以期探索文物木胎上的髹漆工艺。这两件器物髹黑漆的制备工艺为:先在雕刻打磨好的木胎上铺一层纺织纤维;再在纤维布上堆灰层;然后髹黑漆,黑漆层上用红漆画出纹饰图案;最后在纹饰图案上贴纯金箔,黑漆与红漆均为天然大漆,掺入了不同的调色物质。器物盒盖木板用钉子连接固定。保护修复前用真空充氮消杀方式处理,安全无害。保护修复研究的这件器物漆皮起翘严重,并且有完全剥落的风险,因木胎变形,导致拼接的木板错位,榫卯断裂,有裂缝,力学性能下降,若操作不当,有进一步断裂的风险。在保护修复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对于稳定的病害,不予修复。在检测分析基础上进行前期实验,选择合适的胶粘剂等材料,确保修复材料的可靠性。谨慎操作,轻拿轻放,按照最小干预原则,不进行整形处理。以检测分析研究得出的工艺特点为基础,进行漆层回贴和补全操作,遵照了文物原制备工艺,达到了较好的保护修复效果,这无疑为其他同类漆木器文物的保护修复提供了一个探索漆层制备工艺并应用到实际文物保护修复中的良好借鉴。
 

参考文献:

[1]刘秀英,陈允适.木质文物的保护和化学加固[J].文物春秋,2000(1):50-59.

[2]翁纪军.千文万华:漆艺[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12.

[3]张志军. 漆艺文物保护技术[J]. 中国生漆,2005(2):17 - 20.

[4]葛慧.现代漆艺对传统漆艺的继承与发展[D].苏州:苏州大学,2009.

[5]杜延.从“虾蟹篓”看潮州木雕的地域特色[J].美术教育研究,2018(6):19-21.

[6]余仲元,李勇富,郭明高.中国生漆的红外光谱研究[J].中国生漆,1989(3):1-8.

[7]张飞龙.中国古代漆器制胎技术[J].中国生漆,2008(1):6-14.

[8]马如高.浅谈清紫檀雕莲叶龙纹宝座的修复[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3,25(2):103-106.

[9]孙南南.木质文物的真空充氮消杀技术探析[J].丝绸之路,2020(2):162-164.

[10]范宾宾,马琳燕,方萍,等.重庆湖广会馆木雕保护修复[J].文博,2006(4):46-48.

[11]卢燕玲.一件清代髹漆贴金木雕观音菩萨坐像的保护研究和修复[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6,28(1):38-46.

[12]何秋菊,许璇,申雨田,等.几种漆皮回贴用胶粘剂的性能对比研究[J].中国生漆,2020,39(1):19-25.

[13]李敬源.《紫檀宫扇墩》装饰件狮头钮的复制及修复[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0(2):25-28.

[14]张飞龙,何豪亮.漆器底胎工艺[J].中国生漆,2009,28(2):6-22.

[15]卢燕玲.文物保护修复理论与实践[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6:239-241.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