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中的文物建筑承载着人们的记忆,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但传统村落中的文物建筑极其脆弱,面临的火灾风险大、防范难度大,所以又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难中之难。因此,传统村落文物消防安全管理不容忽视,应高度重视。通过对传统村落的调研考察,笔者对传统村落中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问题产生一些思考。
须从五方面重视文物建筑火灾风险隐患
近年来,我国各地传统村落火灾多发,扑救困难,损失惨重。
传统村落中,文物建筑火灾风险呈现出五个特点。一是耐火等级低。文物建筑主要以土、木、石为主要建筑材料,其中木质结构为主要支撑用料,耐火级别较低。二是防火间距小。文物建筑多以种类丰富的单体建筑为主,以此形成类型各异的院子。从安全空间或是防火分隔看,传统村落的文物建筑基本几户人家相连,如某一区域着火得不到及时控制,便会形成“火烧连营”现象。三是引火源增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村落中的文物建筑内部可能引发火灾的火源增多,不仅传统火塘、柴火灶在继续使用,又新增了一些大功率电器(如烤火炉、空调、冰箱)、液化石油气等,一旦疏于防范,就容易失火;由于旅游业的发展,流动人口增多,游客吸烟也是重要的火灾隐患。四是缺少消防设施。一些传统村落未设置健全的消防设施设备,缺乏消防水源,发生火情后扑救难度较高。五是地理位置偏远。大部分传统村落处于山野乡间,距离城镇较远,消防救援队伍难以及时到达。
石堰坪村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王家坪镇,始建于清代,是中国传统村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吊脚楼182栋。在以石堰坪村为样板进行专题调研时,笔者发现诸多隐患。
石堰坪村主要以木、石为主要建筑材料,其中木质结构为主要支撑用料,耐火级别过低、燃烧速度过快。建筑中的木材受时间影响,更为干燥,含有的水分少,极其易燃,很可能一点火星造成熊熊大火。建筑内的所有木材都是火焰传递者,一旦建筑发生火灾,就会迅速蔓延。加之地理位置相对较偏,消防救援力量不能及时到达,一旦发生火灾基本靠自救。古建筑内尚有原居民居住,居民的生产生活活动本身就是火灾危险源。调研中发现石堰坪村的文物建筑群内存在用火用电不规范,在文物建筑内熏制腊肉、明火做饭、取暖,电气线路老化;电器线路、开关及插板直接安装在木质文物建筑本体上,未安装隔热防火垫;未按规范要求设置灭火器等消防安全隐患。
经过各方努力,石堰坪古建筑专项整治工作目标基本达成,火灾隐患基本消除。一是清理了易燃杂物,电气线路进行了套金属管处理,厘清了建筑内私拉乱接线路,建筑内存放的易燃物品已经清除;二是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了当地居民消防安全意识;三是将48栋文物建筑挂牌保护,明确了责任人、压实了责任;四是对文物建筑内的火塘和厨房进行改造,采取了阻燃板进行防火隔离保护。
预防整治技防人防巡防缺一不可
针对传统村落存在火灾隐患风险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监督,督促文物建筑的管理使用单位或住户对古建筑内居民生活用火区域进行规范的防火隔离,保持安全距离。及时清理文物建筑内易燃物品及杂物;拆除古建筑内的私拉乱接电线,规范电气线路、设备的安装;设立集中统一的电动车充电区域。将消防安全管理纳入常态化管理,加强消防安全的检查和巡查工作。确保文物建筑内火塘旁无易燃杂物,并增设一具灭火器确保安全,做到“人离火灭”。使用明火的厨房做好阻燃防火和分隔保护,使用合格的液化石油气瓶,并按要求定期检查,气瓶与明火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安装简易可燃气体泄漏探测报警器。
对于文物建筑修缮或施工现场的动火用电,须严格执行临时动火用电审批。定期请专业技术人员对电气设备设施及用电线路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定期组织电气线路检查,检查应不留死角,对电气线路敷设、安装不规范的,发现隐患进行全面整治。文物建筑内所有电气线路均应根据规范要求使用金属管保护,金属管接头处应穿管到位;线路接头应在接线盒内;配电箱内应规范接线;开关、插座、配电箱等不应直接安装在可燃材料上,可采用石棉垫做隔热阻燃处理。
文物建筑内严禁私拉乱接电线及存放易燃易爆品及可燃杂物,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季节性检查和节假日检查,增加防火巡查次数,及时发现和制止电气线路的私拉乱接现象。
建章立制以“智慧”赋能安全管理
一是落实火灾隐患整改。建立火灾隐患闭环治理工作机制,成立安全巡查隐患整改工作群,各市州文物部门派专人负责,定期汇报整改进度,定期整改完成;对于短期内不能完成整改的提交可行性整改方案,定期汇报整改进度;对于整改难度大的隐患,专项进行汇报,可采取加强防火措施、组织专家论证、推动政府决策等方式分阶段解决。
二是推动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实施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化创建工作,建立评分制度,打造文物建筑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试点创建单位,对示范单位从规范化建立消防档案、消防管理制度建立及落实、日常巡查检查等方面逐项进行帮扶指导。
三是落实《文物建筑电气火灾防控导则》要求,开展一次电气火灾风险评估。按《导则》要求开展自查并出具评估报告。风险高且有条件的文物保护单位,聘请具有电气防火检测能力且具有相关经验的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电气火灾风险评估报告。
四是开展传统村落火灾风险评估。参考相关规范要求,对传统村落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同时深入调研传统村落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问题,针对问题重点防控,精准施策,全面提升传统村落火灾风险防控水平。
五是杜绝火灾报警设备虚设,消防水源不足等问题,确保消防设施设备完好有效。
六是推动在文物建筑内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或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智慧用电”管理系统、简易自动喷淋系统、“火眼系统”。对于没有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文物建筑建议安装,确有困难的鼓励设置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器;电气火灾风险大的文物建筑建议设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或“智慧用电”管理系统。
七是加强培训教育工作常抓不懈,宣传工作服务上门。多途径、多形式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工作。对于传统村落中具有火灾风险的文物建筑,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引入社会力量,开展入户宣教排查与帮扶指导,坚持不断开展全员消防普训和精准宣教,进一步深化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