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遗址保护利用”——大明宫答案

字号:T|T
2023-10-17 16:29 来源:文物卫士
图片

若说唐长安城是当时的国际大都会,那大明宫则是大都会里的核心。作为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皇家宫殿遗址——大明宫遗址规模宏大,格局完整,遗存丰富,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文物序列上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图片

从1961年入选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2010年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正式对外开放并跻身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员单位;从2014年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到2020年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图片

如今,以“保护文物、传承文明、改善民生”为指导,大明宫遗址区贯彻“遗址的保护与利用”理念,成为了与城市和谐共生且树立起世界遗址保护典范的遗址示范区。

图片

多年来,大明宫遗址区探索出一条遗址“复原”的道路——通过适当开发与利用,对传统文化不断挖掘,拓宽文化产品的广度和文旅融合的深度,以多种形式为大众重现大唐盛世“九天阊阖开宫殿”之景。

图片

在遵循保护遗址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大明宫遗址保护机构对丹凤门、含元殿等遗址采用原状展示和地面标识、象征性示意展示等方式,对部分遗址进行基础性“还原”。

图片

在遗址保护展示方式上,分别采取遗址砌体封闭保护展示、原貌护展示、宫墙标示展示、地面不同材质标识展示、太液池修复性保护展示、微缩景区展示等多种方法,充分展现文化遗产的价值,成为大明宫遗址保护展示工作的亮点。

图片

大明宫发掘考古现场图

同时,在遗址施工过程中,大明宫遗址区严格遵守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制定的文保工程施工要求,并邀请考古、文保等方面的专家驻场检查,以便随时解决新出现的问题。

图片

仅凭肉眼观察,站在如今的大明宫遗址之上,只能看到遗迹“光鲜”的外表,而大遗址保护工作却每天都在进行,这需要文物保护工作者日积月累的修缮保护。

图片

多年来,大明宫遗址区的文物保护工作者坚持着动态保护原则,根据实时监测数据的变化,分析出发展态势。长年累月监测获得的数据,便是将这些肉眼觉察不到的微小变化被记录下来,通过大数据运算准确预测,以便提前介入、科学保护。

图片

《唐大明宫遗址管理标准体系》依托十余年间获得的海量监测大数据,成为大明宫建构大遗址保护体系最珍贵的一手资料。按照大遗址管理新需求,细分出世界遗产地管理、博物馆管理、保护工程管理、保护展示定置、遗址巡查、遗址监测、预警响应和环境维护八个子体系。

图片

以含元殿遗址保护为例,2020年大明宫保护办启动了含元殿遗址保护设施保护修缮工程,这也是自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中国、日本两国完成含元殿保护修复后,这座宫殿再次迎来大规模保护修缮。

图片

含元殿遗址剖面图

在对含元殿等文物每天的常规监测中,还引入了24小时夜视影像、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遗址巡查等现代科技手段,以便获取更加翔实的数据,来提高科学决策准确度,进而逐步完善大明宫的大遗址监测智慧平台。

图片

含元殿旧址

图片

含元殿现状

除了含元殿之外,十余年时间内,大明宫保护办持续对麟德殿遗址、望仙台遗址、三清殿遗址等重要遗址进行了科学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进行或启动了相应的临保措施。

图片
图片

含元殿

在保护理念和长期的保护与利用实践中,大明宫不断创新方法,特别强调“风险预控”,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综合防范手段,建立以“物联网”为基础的遗址监测体系,从过去的被动性保护向主动性保护、预防性保护转变。为系统、科学、严谨、规范、高效的指导大明宫大遗址保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

近年来,大明宫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在新型文商旅融合发展上不断探索,打造出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文化场景。

图片

依托历史文化基因,大明宫以“连接·盛世”作为核心设计概念,引入构思巧妙、设计精良的遗址复原展示装置。以“文化+”思路与城市发展衔接的“9+3”博物馆小镇文化集群为区域文化软实力提振加速。

 

随着数字技术高速发展,大遗址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活化拥有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数字技术赋能文物遗址的创意表达,更加生动地展现了大遗址本身的观赏价值。

图片

同时,丹凤门遗址博物馆、大明宫遗址博物馆、考古探索中心、大明宫文化数字体验中心等大明宫博物馆集群,借助数字技术,把单一的建筑复原展示转变成情景展示,让游客形象直观地认识和了解大明宫。

《千宫之宫》《太平谣》《小马宝莉之大明宫奇遇记》以尖端的全息技术带来视觉盛宴;“裸眼3D”版《霓裳羽衣舞》亦真亦幻演绎唐时典雅;AI全息影像之下“复活”的李世民向游客讲述大明宫的辉煌历史……

 
图片

未来,大明宫遗址区将肩负“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22字文物工作方针,秉持“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理想信念,创新世界文化遗产发展新模式,探索大遗址保护和利用新路径,聚集国内科研力量,探索中华文化传承演进之路,为文化传承发展贡献大明宫力量。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