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廊桥类文物建构筑物消防安全的思考

字号:T|T
2023-02-15 12:11 来源:文物保护

廊桥是在桥面上覆盖有廊屋或者楼阁,也称“风雨桥”,除能够荫蔽行人之外,也可起到保护木构桥面的作用。而楼阁与桥梁相结合,不仅遮风避雨,也可追求美观、表达精神诉求,成为了建筑艺术品。

图片

 

一、廊桥类文物建构筑物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防火性能先天不足

木拱廊桥的桥身构件、桥上建筑以木材为主,桥体、桥下存在很多隐蔽空间藏污纳垢,可燃物多;雨水、洪水侵蚀导致木构件腐朽霉变,日晒雨淋风吹导致木构件皴裂,易引燃;桥体通透,一旦燃烧易形成立体火灾,燃烧迅速;选址在村外河溪收窄的水尾、峡谷,多位于风口,风助火势、火借风威。

(二)外来火源屡禁不止

木拱廊桥虽然没有生活用火的困扰,但是难以避免外来火源的侵扰,体现在吸烟现象屡禁不止,燃放习俗根深蒂固。

(三)适用设施难觅芳踪

管网式消防灭火设施的安装需要穿墙破洞,损伤文物建筑本体、破坏历史风貌。常规的火灾探测设备难以适应文物建筑烟雾弥漫、水汽缭绕、风沙灰尘、气流复杂的特殊性而误报连连,使得管理人员陷入“狼来了”的不胜其扰的处境,消耗了管理人员的有限精力、麻痹了管理人员的注意力。

(四)消防救援鞭长莫及

木拱廊桥广泛分布于郊野,无一不是古代交通要道。而现代保存下来的,几乎都位于偏僻之处。

(五)消防管理力不从心

(1)基层文物保护力量薄弱

与庞大的文物资源数量和艰巨的文物管理任务相比,我国现有文物保护管理力量尤其是市县级基层队伍明显力不从心,与日益增大的安全隐患压力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2)管理经费捉襟见肘

各级财政每年为文物保护单位投入巨额资金,进行消防改造提升,安装防、灭火设施,但是缺乏与消防设施配套的运营、维护、保养、年检、薪酬等管理经费。

(六)设计规范待字闺中

文物建构筑的消防与现代建筑的消防截然不同。现代建筑在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中可以按照现代防火理念、建设工程消防安全技术标准去建造,而文物建构筑是按照古人的风水理论和传统工艺建造的,难以削足适履地满足现行防火规范。

(七)消防评估不受重视

2013年公安部消防局印发《火灾高危单位消防安全评估导则(试行)》,将采用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确定为火灾高危单位,应每年对本单位消防安全情况进行一次评估和备案。

通过消防安全评估可以使文保单位更清楚地了解存在的火灾隐患,及时整改、消除隐患、提早预防、降低风险。消防安全评估虽然不是万能的,无法绝对地避免火灾发生,但是对于降低失火概率、提升文保单位消防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消防安全评估的重要性和作用普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预留专项经费不足,没有严格执行年度消防安全评估,有的文保单位甚至连基本的年度消防设施检查、电气防火检查都没进行。导致很多文物建构筑物火灾隐患突出、积重难返。

2021年国家文物局印发《文物安全防护工程实施工作指南(试行)》,要求设计单位负责编制现场勘察报告,并根据勘察情况编制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由于部分文物消防设计公司对火灾风险评估的能力不足,难以有效评估火灾风险、发挥评估力量,风险评估报告易流于形式。

(八)设计单位鱼龙混杂

大量廊桥类文物建筑消防改造提升工程的消防设计费相对低廉,难以吸引有实力、高资质的设计单位,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从目前各省消防方案评审的结果看,设计质量较差,很多方案一而再、再而三地被退回。出现的问题主要是:(1)消防设计出现常识性错误;(2)按照现代建筑进行设计,违反文物消防设计的一般性要求;(3)设计方案不合理,例如未利用山坡设置常高压的高位消防水池等;(4)为了增加造价而过度设防、堆砌消防设备等;(5)不能客观、科学、合理地勘查、评估。

(九)活化利用引入风险

木拱廊桥四散分布于乡村中,仍旧供村民日常使用,部分廊桥作为旅游区的核心景点,引来了如织的人流,给消防安全管理带来了极大压力。

活化文物建筑,势必引入新的用电、用火风险,并增加可燃物、增加使用人员。火灾的三要素是可燃物、点火源和氧化剂,活化利用增加了其中的两个要素,显著增加了火灾的风险。

                  

二、相关建议
 
(一)加强日常消防管控

(1)强化文保人员消防素质

加强基层文物工作者的消防基础知识、实践经验培训,使工作人员了解木结构火灾特点、廊桥防控弱点、消防设施的操作、初期火灾的扑救,开展实战化演练,具备一定自防自救能力。

(2)强化用火用电安全管理

在廊桥内全面禁止祭祀明火、生活用火,从重处罚吸烟人员;桥体内除安防、消防用电外,禁止设置其他用电;廊桥周围50米范围内设置为烟花爆竹禁放区;廊桥所在乡镇禁止燃放孔明灯。

(3)提升消防管理科技水平

在廊桥内、外增设全方位视频监控系统,内防用火和吸烟行为,外防人为纵火、外部蔓延。

增加火灾预警平台,通过提高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综合分析各消防系统、管理系统数据,动态风险评估,及时预警火灾风险的提高,防范火灾发生。

建立区域防控中心,通过技术手段集中管控四散分布于郊野的廊桥,合理利用现有人手。

(4)建立社会化的联防联控机制

文物管理部门与廊桥所在地的县乡人民政府、村委会等建立联防联控机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人员保障,通过就近日常监管来弥补基层文保力量缺失的不足。

(5)发挥消防安全评估作用

充分发挥各种深度消防安全评估的作用,以评促改:上级文物部门定期开展对消防安全管理的督查工作;文保单位应经常性、周期性开展对管理的文物建构筑物的日常巡查和检查;文保单位每年聘请具备文物古建筑评估能力等专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对消防安全管理、建筑防火、消防设施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特别是对廊桥易发生火灾的隐蔽部位、常见火灾原因等应进行专项评估,以排查火灾隐患,指导管理机构整改。

(6)保证消防管理经费

除日常文保人员薪资、办公经费外,年度预算应当依据消防安全评估的结论,申报消防改造提升工程、消防安全评估、消防设施年度检测、电气防火年度检测、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等费用,并专款专用。

(二)加强基础科学研究

(1)强化火灾基础科学研究和实验研究

针对文物建筑历史火灾原因,有的放矢地探索木结构建筑的薄弱点、研究环境对木构件抗点燃性能的劣化、研究蔓延机理、找寻抑制方法。

(2)揭示火灾确切原因

逐一案件找寻致灾原因,加强实验研究验证,通过复现实验验证推测的火灾原因验证抑制方法。

(3)建立火灾数据库

建立文物建筑内各种建筑形式、建筑构件、特殊空间、气流环境、建筑截面、地仗做法、二次引燃物、木材种类、装饰材料的火灾实验数据库,为火灾调查、消防规范制定、消防设计方案制定提供数据支撑。

(三)完善消防设计规范

(1)根据火灾原因修订相关规范

针对历史火灾反映出文物建筑的薄弱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带来的新风险,进一步完善文物建筑相关规范的要求。例如,增加廊桥底部半开敞空间或隐蔽空间的火灾探测设备的设置要求、营业场所自动灭火设施的设置要求。

(2)尽快推广防火规范

国家文物局已经组织编制了《文物建筑防火设计规程》《文物建筑电气火灾防控技术规程》和《古村落火灾防控导则》等一系列文物建筑防火的行业标准,各地应当尽快推广落实,提高全行业的水平。

(3)完善标准体系

编制适用于文物建筑防火督查、自查以及第三方评估标准的消防安全评估规范;文物建筑适用性火灾探测器产品和检测标准;文物建筑无损灭火介质产品和检测标准;文物建筑消防改造工程施工和验收规范。

(四)提升消防设计水平

(1)适当提高文物建筑消防设计费

文物消防改造工程应按照文物建筑保护等级、设计包含内容、难度系数、建筑面积等进行取费,彻底断绝堆砌设备对文物建筑过度保护的破坏作用。

(2)建立文物建筑设计单位筛选体系

以各省为单位,建立全国互通的文物建筑设计单位筛选系统,对于出具不合格消防设计方案的设计单位,纳入系统记录并予以公示,参与文物消防设计的设计人员业绩也应一并纳入系统终身有效。通过对不合格方案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的公示,优胜劣汰,根本上提高设计方案的质量。

(五)筛选适用消防设施

(1)编制文物建筑消防设施适用性评定规范

对拟应用于文物建筑的防、灭火设施,制定评定标准,建立评定制度。对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当着力于减少误报、提高可用性;对于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应当着力于区分致灾分量与非致灾分量,确保有效性;对于自动灭火系统,应当着力于灭火介质无损性评测。

(2)建立文物建筑消防设施适用性评定基地

探索、总结、归纳文物建筑内各种建筑形式、建筑构件、特殊空间、气流环境、建筑截面、地仗做法、二次引燃物、木材种类、装饰材料等常见场景,模拟构建文物建筑典型场景,建设文物建筑消防设施适用性评定基地,彻底解决文物建筑消防产品适用性差等问题。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