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孔古建筑彩画研究性保护探索

字号:T|T
2022-09-27 15:59 来源:中国文物报

曲阜“三孔”古建筑群现有彩画面积约14万平方米,跨越了明末清初至民国时期的绘制风格,既有地方手法也有官式做法。受儒家礼制思想影响,三孔彩画有严格的等级规制分类,包括了和玺彩画的金龙和玺、龙凤和玺,旋子彩画的金琢墨、烟琢墨石碾玉,包袱、枋心式苏式彩画以及冰裂纹、云楸木地方彩画等多种类型,为研究清代地方官式彩画提供了有力的物证,同时也为判断孔庙、孔府现存区域建筑历史年代及修缮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因长期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三孔”部分建筑彩画出现严重的起甲、剥落、漫漶不清等现象,所保存的历史文化信息将越来越少,建筑彩画的修复刻不容缓。2014年4月,三孔古建筑彩画研究性保护工程启动,由曲阜市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处负责施工,这是清末至今一百多年来的首次系统性保护维修。由于工程规模庞大、技术复杂、要求严格,本着“设计一批、实施一批、筹备一批”的原则,分五期进行。截至目前,一期、二期8个保护维修项目基本施工完成。通过修复,消除了“三孔”古建筑彩画存在的病害状况,有效保存了彩画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信息,延长了文物建筑的寿命,进一步保持和延续了三孔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让曲阜更好地担负起保护儒家文化遗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

图片

三孔彩画保护性施工

坚持研究先行,贯穿项目全过程 ✦

长期以来,曲阜市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处坚持文物保护维修的“四保存”原则,在研究并确定年代的基础上以古法施工。但依照一次断代的朝代为准,往往容易忽略后来岁月中那些小范围、小规模维修的零碎历史信息,不够精细。鉴于历史上三孔单体建筑大修时进行过局部修复,彩画情况新旧交替,错综复杂,项目的全过程研究性保护被提上了日程。在勘察、设计和施工阶段,始终坚持研究与实验先行。

在方案编制过程中,设立现状勘察组、资料收集组、检测分析组、方案编制组四个专业小组,排定编制工作计划,同步进行方案编制工作。邀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方案审核专家对“三孔”等古建筑彩画情况进行仔细的勘察、讨论,并对建筑本体的年代进行断代。

 
图片

古建筑彩画专家王仲杰指导三孔彩画研究

 

勘察阶段,深化历史研究和检测分析,明确修什么、用什么修。

历史研究。首先从《孔府档案》入手,从卷帙浩繁的档案材料中寻找有关文字记载。清道光十八年(1838)《孔府档案》6207卷中有关于忠恕堂油漆彩画和红萼轩油漆彩画的记载。其次是彩画形制与断代研究。清早、中期彩画,颜料色相沉稳,使用的是矿物质颜料,龙纹粗壮有力,画法细腻,龙身呈前低后高俯冲状,与清代晚期的板凳龙差别较大;清晚期及以后的墨线小点金彩画,颜料使用群青、洋绿等典型的晚期合成颜料。

检测分析。采用现代科技手段、科学仪器及方法,首先完成了《三孔文化遗产地古建筑彩画现状调查与评估报告》,重点对孔庙、孔府彩画样品断面进行了显微镜分析,弄清楚了彩画层次结构及彩绘方法。其次,完成了《孔庙三期西路建筑彩画检测报告及修复实验》,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彩画,采集部分样品,重点进行了剖面层次显微分析检测,以了解其材料工艺与历史修缮情况,再与历史档案所记载的修缮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使彩画的年代分析判断得到了进一步的佐证。

设计阶段,专项研究课题委托,进行修复工艺试验,探索怎么修。

2016年12月,委托北京化工大学完成了《曲阜孔庙东庑烟熏、油污彩画清洗技术研究》。

针对施工难点,完成了两项修复试验:单皮灰地仗修复试验,主要包括多种方法的除尘试验、颜料层加固试验;一麻五灰地仗修复试验,主要包括除尘、修复木构件、汁浆、回贴、打夹板加固、颜料层除尘与加固、颜料层、金箔加固。

施工阶段,试验段先行,专家论证修复措施和实施效果,明确怎么修。

根据国家文物局的批复文件及修改后的设计方案要求,遵循文物保护原则,选取了有多种残损性质的孔庙大成门作为前期试验段进行保护维修,选取的部位是大成门后檐西次间、西稍间上架的彩画。2016年4月1日,“三孔”等古建筑彩画保护工程孔庙大成门西次间内檐彩画保护修缮小面积试验性施工通过国家专家组评审。

形成清晰、规范的工作思路。

依据国家文物局批复的保护维修方案,在学习故宫博物院和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彩画保护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渐摸索出针对三孔古建筑彩画的保护维修工作思路,即在保护彩画原有文物价值的同时,注重保护彩画木构件本体的基本功能,还要兼顾世界遗产开放地观瞻的需要。外檐除保护相对完整的彩画外,严重残损剥落的彩画留存资料后重绘,内檐基本保持原状保护修复的思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1.对形制较为清晰,表面只有大面积褪色、积尘、污染等病害,地仗层无起甲开裂的彩画进行原状清理、除尘保护。

2.对形制较为清晰,但起甲、剥落在总面积40%以内,且表面未出现较为严重粉化的彩画,进行修补回贴。做此项工作前,要仔细勘察地仗层,麻灰地仗可先进行除尘再加固回贴,单皮灰地仗先回贴后除尘。麻灰地仗层一定在软化后进行注浆回贴加固。整体构件保护后,缺失的彩画部位,补做地仗后按原形制随色补绘,颜色要可识别。

 
图片

彩画地仗回贴加固

3.对彩画形制纹饰难辨,起甲、剥落达总面积60%以上,且彩画表面已出现严重粉化的彩画,无法进行修补回贴的,原样拍照,电脑描出原尺寸大样留存资料后重绘。

4.针对外檐剥落严重露出木骨,但麻灰地仗层成片脱落,文物价值较高的彩画,原件揭取作为文物标本封存。依据现状彩画形制,按照传统工艺恢复地仗彩画。

5.针对外檐近代修复质量粗劣,严重起甲褪色的彩画,依据史料或现状恢复传统地仗彩画。修缮技艺传承——传统材料、工具、工艺 ✦

传统材料的采购及储备。三孔彩画保护工程采用传统工艺做法,需要使用巴黎绿、群青、金箔、松烟、章丹、土籽等比较稀缺的传统材料。但这些材料因种种原因购买异常困难,为此,派出专人广泛搜寻,积极与供应商进行沟通磋商,满足了工程施工的需要。

原材料的采购及储备。曲阜市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处自有料场150亩,为本工程需要又专门增建了彩画材料专用库房。

坚持传统工艺。明确使用麻砸子、刮板、竹线轧子、麻锤子、绘制工具、铁线轧子等传统彩画工具。自己动手进行传统地仗材料制备,主要有熬制骨胶、揉制血料、砸麻辫、熬制桐油、发制血料、梳麻等。明确严格的地仗流程,即拓样子、清理铲除原地仗彩画层、汁浆、捉缝灰、通灰、粘麻、砸麻、磨麻压麻灰、中灰、细灰、打磨细灰、钻生桐油、磨生过水,一步也不能少。遵循保护原则,修复理念与技术持续更新 ✦

在国家文物局和业内专家的引领和指导下,三孔彩画保护项目以彩画价值研究为基础,不断改进设计方案,谨慎论证修复措施,尽可能完整保留历史信息,更好贯彻了“不改变文物原状” 和“最小干预”原则。

项目将彩画的传统营造技艺传承和彩画的科学化研究相结合,通过梳理总结三孔彩画的地域性做法,研究论证彩画修复关键技术,探索出一套适合三孔彩画修复的技术方法,修复理念在实践中趋于成熟,在业内得到赞同和认可,并得到推广。目前,“三孔”等古建筑彩画保护维修工程仍在按计划顺利进行之中,三孔古建筑彩画全过程研究性保护的理念与做法,其效果在实践中得到了充分验证。简要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点经验:

研究性保护与传统营造技艺相结合。首先组织专家学者、科研工作者、文保责任师,开展包括历史研究、检测分析、专项课题研究、修复工艺试验、试验段先行的研究性保护。然后组织文保责任师、文物修复师,严格按照传统工艺、传统材料、传统工具进行施工。研究性保护与传统营造技艺相结合,效果良好。

项目保障有力。在项目历史研究、检测试验、勘察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均多次邀请国内顶级专家团队进行技术咨询。试验段施工过程中,国家文物局派出以我国彩画界前辈王仲杰老先生为组长的专家组进行现场指导。试验段施工完成后,国家文物局又派出陆寿麟、李永革、韩扬等业内专家现场验收,为三孔彩画保护项目全面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匠人匠心传承,项目团队稳定。曲阜市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处作为专业负责曲阜文物保护的队伍,传承有序,稳定发展,研究与保护工作并重,将长效的人才培养与技艺传承机制有机结合,拥有大型专业储备料场,这些综合优势在“三孔”等古建筑彩绘保护维修工程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刊于9月27日《中国文物报》5版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