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新模式——以武汉革命博物馆为例

字号:T|T
2022-06-20 12:06 来源:文物之声

武汉革命博物馆位于武昌红巷13号,下辖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以下简称武昌农讲所)、毛泽东旧居、中共五大会址(亦是陈潭秋烈士早期开展革命活动的旧址)、武昌起义门管理所、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等五处革命旧址和红色场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文明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

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的重要指示,武汉革命博物馆积极探索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新路径、新模式,努力活化红色资源,讲好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切实发挥好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助力英雄城市武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红色资源丰富,彰显党的初心使命

武汉革命博物馆所在的武昌都府堤红街,以武昌农讲所为核心,与毛泽东旧居、中共五大会址等,共同构成了历史风貌一条街。这里留下了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等老一辈革命家探索革命道路的光辉足迹。毛泽东倡议并创办的武昌农讲所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撰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在都府堤20号召开的中共五大选举产生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纪律检查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2019年以中纪委在武汉诞生的历史为切入点建设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成为武汉地区红色景点最多、内涵最丰富、资源保护最早、知名度最高的红色旅游资源富集区,也成为彰显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红色圣地。几处革命旧址为晚清风格的建筑群落,沿街的建筑风格协调统一,绿化景观赏心悦目,既各有特色,又连成一体,它们既是风云1927的重要见证,有着深厚的革命内涵,又是英雄城市的重要载体。这些意义重大、保护良好、特点鲜明的古建筑群落,集中在一条街上,在全国大城市中都很少见。

加大保护力度,注重革命旧址连片保护

建立健全革命旧址保护制度和机制,成立革命旧址保护机构。武汉革命博物馆成立了旧址保护研究部,配备4名专业人员,多次参加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业务培训,提升业务素质;建立完整的文物保护档案;编制《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保护规划》《中共五大会址保护规划》。

坚持常年对重点文物进行保护性修缮和定期修缮相结合,秉承“修旧如旧、恢复原貌”原则,注重革命旧址连片保护。武昌农讲所旧址原为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北路学堂,旧址坐北朝南,有房屋四栋,占地面积12850平方米、建筑面积5110平方米,为晚清砖木结构学宫式建筑。1958年筹建旧址纪念馆,1963年正式开放;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用专款对农讲所第一、二、三栋及毛泽东旧居进行修缮;2011年对农讲所及旧居院内步道、环境进行整治;2016年对农讲所四栋缮堂进行修缮,重点是屋面治漏、门窗柱油饰、院内排水整改及院墙加固等;2021年对农讲所廊柱进行局部保养,修建农讲所三A级旅游厕所。

中共五大会址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启动修缮保护工作,2021年4月10日完工,对木地板、地面、墙面、屋面、立柱、梁架等进行了清理修复。中共五大会址属于近现代建筑,屋面则是古建筑风格,修缮涉及的3个屋面总面积近1200平方米,底瓦和盖瓦共约23万片,其中10万片破损瓦片需要更换。为确保文物保持原貌,施工单位使用与原小青瓦形制、尺寸、颜色相同的手工瓦片修复会址屋面。在维修过程中,拆卸原有屋面、重新铺底瓦,每一道工序都精心施工。同样的匠心操作,还渗透在油饰的每一个环节。红色木柱严格按照传统的地仗工艺施工,“五麻一灰”打底,外刷两层瓷漆,光泽温润、细腻,手感平整、光滑。中共五大会址保护和利用,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革命旧址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

活化红色资源,打造系列精品陈列展览

充分挖掘革命文物资源,举办陈列展览,是做好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的重要环节。博物馆现有复原陈列26处,基本陈列11个,近年来,举办临时性原创和引进输出展览60余场。其中,“探索与奠基——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历史陈列”获第十二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优胜奖;“纪律建设永远在路上——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 获第十七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特别奖。“紧急时期的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历史陈列”荣获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文物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日出江城——庆祝武汉解放70周年”“敢教日月换新天——武汉70年巨变”及参与主创的“生命至上 人民至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览”入选国家文物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和重点推介项目。

通过打造上述主题突出、导向鲜明、内涵丰富的系列精品展览,实现了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做到见人见物见精神。这些展览为2万余个社会团体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教材。

创新传播方式,讲好革命文物红色故事

不断创新革命文物传播方式,对革命文物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宣传,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

近几年,武汉革命博物馆开展社教活动每年达60余次。开发创作了湖北省首部博物馆系列情景党课《历史的回望》《都府堤41号》《庄严的宣誓》,将历史瞬间真实再现,深受观众欢迎;开展“体验式教学”“线上线下互动交流”“红色小课堂”“云游都府堤”“云讲国宝”等多项组合模式社教活动,吸引观众达2500余万人次;“武昌周周讲”“红色大讲堂”“现场点评”已形成区域特色党建品牌。此外,博物馆还注重用好节庆假日、各种纪念日,开展常态化教育活动,“我们的节日”等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和青少年的活动多次受到中央、省、市媒体报道。“红色小课堂”《毛泽东在武汉》小学课程荣获2015-2017年度中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课程优秀案例推介展示活动“优秀案例”教学设计奖。2019年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馆首次实行夜间开放,开办夜间红色剧场,共吸引3万多名观众夜游博物馆,助力武汉“夜间经济”的发展。

弘扬抗疫精神,赋予革命文物新的时代内涵

注重革命文物的征集和保护。目前武汉革命博物馆藏品总量已达2.7万余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006件/套,已形成红色革命见证与城市历史见证两大类藏品体系,涉及种类繁多,包括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武昌农讲所教职员、中共五大代表等党史上众多革命人物留存的历史文物。

2020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武汉和湖北是全国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决胜之地,集中体现和生动诠释了伟大的抗疫精神。

为留下英雄武汉英雄人民英勇抗疫的感人事迹,博物馆征集抗疫物证达13347件(套),为“生命至上 人民至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览”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等提供抗疫物证达250余件(套),生动诠释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充分发挥了博物馆在重大公共安全和生命健康事件中抚慰公众心灵情感的特殊作用。同时赋予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新方式、新内涵。

革命文物承载着革命先辈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承载着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革命传统、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保护好、研究好、利用好革命文物,对于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