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柄帽 (2016M1: 108)
近日,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了
陶寺北墓地2016M1的发掘简报。
简报指出,
2016M1年代应在春秋晚期早晚段之间,
或在公元前500年前后。
该墓葬随葬器物精巧丰富,
或为春秋晚期大夫夫人的墓葬。
文博山西相关文章
▼
▲陶寺北墓地(自西向东)
陶寺村位于襄汾县城东北约7.5公里处,隶属于陶寺乡。墓地位于陶寺村北,因盗墓发现。墓地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400米,总面积24万平方米左右。2014、2015年初步探明墓葬1283座。
2014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襄汾县文化局组成考古队在墓地西北部发掘春秋早期墓葬7座。2015、2016年又在墓地中部偏西北的一块台地上发掘春秋晚期墓葬10座,2016M1便是其中一座。
▲襄汾陶寺北墓地位置图
▲陶寺北墓地 2015、2016 年发掘平面图
考古简报指出,2016M1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是一座积石墓葬,在椁盖板上和椁底板下都铺有积石。据介绍,中原地区墓葬中垒砌石块最早要追溯至山西晋侯墓地,陶寺北墓地中积石仅见于高等级贵族墓葬,是身份等级的标志。
墓中出土各类器物134件(组),其中铜器居多,有66件套,按用途可分为礼器、车马器、工具、杂器四类。在这些随葬青铜器中,有标准的五件一套的列鼎,这也是墓主人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
随葬品中还有部分玉器,有的是墓主人随身饰品,有的是敛葬用玉,包括玉璜、玛瑙、玉管、玉佩、玉环、紫晶珠等等。其余还有一些铅锡器、石器、骨器、陶泥器等。此外,在棺椁之间北部有红底黑彩的漆绘雷纹图案,色彩鲜艳,西北部还发现有成层的漆皮。与漆皮共出的还有金箔。推测是木质漆器,绘有构图精美的图案,其上还装饰有金箔,可以想见当时的富丽华美。
▲2016M1 平、剖面图
▲2016M1全景
该墓葬的主人为一女性,30岁出头,骨骼保存较差,松脆易断。腹部可见胎儿头骨,胎龄八个月。仰身,头向北,面向不清。她生前应是一位大夫的夫人。
在陶寺北墓地已经发掘的葬式明确的贵族墓葬中,头均北向,仰身直肢。刘绪先生认为:“到目前为止,凡可确定属姬姓贵族的墓葬,无例外都是南北向,这应是姬姓贵族墓葬葬制之一。”已经发掘的春秋时期贵族墓葬均仰身直肢,头北向,与姬姓贵族的葬制相符。大中型墓葬的主人应是晋国分封到此地的贵族。陶寺北墓地从西周末期延续到战国时期,伴随了晋国的兴衰,无疑是晋国的一处“邦墓”。
陶寺北墓地规模大,延续时间长,高等级墓葬集中,是晋及三晋地区为数不多的大型墓地之一。目前,与陶寺北两周墓地相关的城邑仍在探索中。
▲ 2016M1 棺内出土玛瑙饰件
出土文物精选
▲陶寺北墓地出土立耳鼎(2016M1 : 9、10)
▲立耳鼎 足部(2016M1: 10)
▲立耳鼎耳部 (2016M1: 10)
▲陶寺北墓地出土列鼎组合
(2016M1 : 13、14、4、50、5)
▲鼎(2016M1 : 5)
▲鼎耳部 (2016M1 : 5)
▲鼎足部 (2016M1 : 5)
▲鼎底部 (2016M1: 5)
▲素面盖鼎(2016M1 : 47)
▲陶寺北墓地出土铜鬲(2016M1 : 45、46)
▲铜鬲足部 (2016M1: 45)
▲铜甗(2016M1 : 15)
▲陶寺北墓地出土矮柄豆(2016M1 : 43)
▲高柄豆(2016M1 : 31)
▲陶寺北墓地出土铜簠(2016M1 : 42、49)
▲陶寺北墓地出土铜方壶
▲(2016M1 : 16、17)
▲铜盉(2016M1 : 48)
▲铜鉴(2016M1 : 40)
▲铜盘 (2016M1 : 12)
▲陶寺北墓地出土铜镈
(2016M1 : 26、30、25、24、27、28、23、29)
▲铜镈正面 (2016M1: 30)
▲玉管 (2016M1 : 96)
▲牌形玉佩 (2016M1: 97)
▲玉环 (2016M1 : 86)
▲玛瑙觽(2016M1 : 98)
▲玛瑙环(2016M1 : 99)
图七六 玛瑙环(2016M1 : 99)
▲紫晶珠(2016M1:106)
▲玛瑙管(2016M1 : 102、103)
▲玉璜(2016M1 : 104)
▲玉璜 (2016M1 : 105)
▲玉柄 (2016M1 : 109)
▲玉柄帽顶部 (2016M1: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