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一 | 巧破三星堆古象牙提取难题
字号:T|T
2022-05-06 17:53 来源: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
2021年2月1日下午,位于三星堆考古方舱正中央的5号坑周围,神情严肃地站着数十位身穿白色防护服、来自全国多个文博单位的考古专家。几天前,在5号坑中央,零零星星的象牙残片间的土壤里,逐渐清理出一大块金片,扁扁的,趴在泥土里。这又会是什么新发现?金面具?神鸟?或是……这一新发现,引发了考古学家们的无数猜想,也引起了巨大的关注。
经过对提取方案的反复讨论,下午4点,金片与黏在其上下表面的十余片象牙残片一起被提取出来,放进垫着海绵的收纳箱里。
专家们紧紧跟随收纳箱转移到了考古现场的应急保护实验室中,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现场执行领队蒋璐蔓上场了,这位90后女孩带着口罩和手套,仔细观察眼前这块金疙瘩,这是一块经过严重折叠的、厚厚的金片,在将表面的浮土清理干净后,已经看得出这是一张折叠的金面具,大大的眼眶,扁扁的嘴巴,如果展开来,面积应该会比人脸还要大,边缘有被燔燎过的熔融痕迹,这又是一件国宝级的文物!
蒋璐蔓用竹签清理象牙片周围的泥土
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现在,全场目光都聚焦到蒋璐蔓的手上。金面具的正面和背面都粘着若干象牙残片,蒋璐蔓能不能在不损害金面具的情况下,将象牙残片一一完好地取下来?
2001年,金沙遗址发掘时,发现了若干有象牙埋藏的礼仪性堆积,有的甚至堆放着密密麻麻的象牙。因为出土潮湿古象牙本体保护没有成熟技术,为了防止象牙出土后受损,这些象牙被原地掩埋,封存保护。已发掘出土的20多根象牙,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首创有机硅封存保护技术进行了临时封存保护。该项技术当年还申报了国家文物局的科研项目。
20年过去了,金沙遗址古象牙的发掘和应急保护技术得到了全国文保界的一致认可。2021年1月17日晚,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接到四川省文物局的紧急命令:三星堆新发现大量古象牙,立刻带队支援!18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主任肖嶙就带领文保专家赶到了发掘现场。
前排右起:肖嶙、蒋璐蔓、王宁
1月19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古象牙保护团队正式进场,11人的团队中,有金沙遗址古象牙提取保护的主要负责人肖嶙,参加过金沙古象牙提取保护的文物修复专家、“成都工匠”曾帆,有具备丰富检验检测经验的80后专家们,还有6位精神抖擞的90后。
迄今为止发现的破碎最为严重的一块象牙是由31岁的刘晓彬提取的,那是在20多天以后的2月25日,5号坑中露出一块拇指粗细的象牙残件,它的表面雕刻着精美纹饰,但已经严重糟朽,碎成了若干小块,提取过程中稍一不慎就会散架。刘晓彬趴在悬在探坑上方的工作平台上,往破碎的象牙下面插了很多片特制薄片,将象牙与泥土完全分离后,捧着特制薄片,小心翼翼地将象牙提取起来。
用特制薄片提取象牙残件的方法,是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针对脆弱的古象牙专门研究出的一种有效的提取方法。这种方法被他们带到三星堆发掘现场后,被各文保单位广泛采用。
“在泥土里埋藏了几千年的古象牙,有机质已经完全被降解了,只剩下无机质,提取过程中稍一受力,它的形状就无法维持,就会散掉。”肖嶙说,古象牙提取之难,就在于如何让它不受力。
金沙的古象牙埋藏在一片开阔的河滩地上,而三星堆的古象牙埋藏在祭祀坑中。5号坑是三星堆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中面积最小的,位于祭祀坑群的中央,长宽都不到2米,当发掘到距离地面半米多深处,5号坑的发掘几乎已经无法进行了:坑太小,移动平台放不进去,怎么办?肖嶙提出:“可以在坑中央搭建一个临时固定的工作平台。”这个建议得到了现场专家们的肯定。
刘晓彬正在U形平台上工作
6名年轻的90后商量了一晚上,拿出了一个具体方案——他们设计出一个可以调节高度的U形下沉式工作平台,当把坑中最上面一层文物提取完毕之后,只要略微调节平台的高度,就可以继续提取下一层文物。这一巧妙的设计在发掘现场受到一致好评。1月22日上午,U形平台赶制好了,当天下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文保专家就借助平台入坑作业。
不到1米宽的平台横搭在5号坑的坑沿上,考古专家、文保专家趴在平台上,用插板法,将5号坑的金面具、鸟形金箔一一提取了出来。
时间回到2月1日下午,那是金面具提取保护的关键时刻,现场站满了专家学者,蒋璐蔓娴熟地拿起喷壶,用蒸馏水将象牙残片周围附着的黏土喷湿,待黏土稍稍软化后,她挑选了一片薄如蝉翼的特制薄片,轻轻插进金片和象牙残片之间,小心翼翼地将象牙残片提取了下来。
自2016年从四川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硕士毕业后,蒋璐蔓就一直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实验室里进行金沙遗址出土古象牙的保护和研究,对于古象牙的成分、特性,她太熟悉了。她知道,这些象牙残片十分珍贵,特别是一些有纹饰的象牙片,将是考古学家们研究三星堆的重要资料。而这些象牙片又非常脆弱,5号坑的象牙片在埋藏时曾被燔燎,破损远比金沙象牙严重。
一片、两片……蒋璐蔓忘记了时间,周围的专家们也忘记了时间,大家的目光都注视在她的一双手上。待到她将金疙瘩正面的三片象牙残片一一取下,天色已经渐暗……
金疙瘩背面粘的象牙片比较破碎,提取工作于次日早上进行,蒋璐蔓放慢速度,从不同的角度,将好几片特制薄片插在金疙瘩和象牙片之间,再将它们一片一片剥离下来。
“手术”非常成功,90后女孩蒋璐蔓成功分离金面具上的象牙碎片。很快,金面具经过文物专家的精心修复后展露真容。这件左脸残缺的金面具,是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发掘中最早出现并且最重要的器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