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面油画保护修复方法——以安徽博物院藏潘玉良《美人蕉》油画为例

字号:T|T
2022-04-29 16:13 来源:中国美术报

图片

 

图片

《中国美术报》第267期 美术聚焦

 

布面油画保护修复方法
——以安徽博物院藏潘玉良《美人蕉》油画为例

 

□ 孙红燕 马兰 江勤

 

潘玉良(1895-1977,早期旅法画家)油画是潘玉良美术作品的精华,特别是1930年以后的作品,借鉴了“印象派”和“野兽派”技法,吸取了中国传统绘画和民间艺术的营养,使其作品赋色鲜艳明快、民族特色鲜明,是研究西画东渐的重要实物资料。1984年,361幅潘玉良油画被安徽博物院收藏后,院里对其十分重视,不仅安置在专门库房,派专人保管,而且积极开展修复工作。自2004年以来,院里组建了自己的油画保护修复团队,积极与境内外油画修复机构合作开展油画修复项目,积累了大量宝贵的保护修复经验。本文以2015年修复的安徽博物院藏潘玉良布面油画《美人蕉》为例探讨布面油画的保护与修复,对后期研究馆藏布面油画保护修复提供借鉴。
 

图片

安徽博物院藏潘玉良《美人蕉》(修复前)  图片来源:安徽博物院
 
《美人蕉》属布面油画,编号为油320,创作年代不详,未定级,画幅尺寸为45厘米×55厘米,榫卯实木内框,无斜面,四角有支撑条,无楔子。支撑物材质为亚麻布(18×14根/厘米),平纹密织,无拼缝与织边,直接画法,表现美人蕉的部位颜料层偏厚,肌理明显,黄色花瓶和其他背景处的颜料层较薄,肌理不明显。根据病害现状观察得知,该油画画布受潮变形,且曾被横向内卷过,导致画面大面积颜料开裂,开裂面积约占整幅画面的75%,特别是黄色花瓶处开裂最为严重;在画面的左上角、右侧中部位置以及画心四周边缘处有颜料层脱落现象;在画面上侧中间偏右的位置有污染物;画布背面有透底现象。整幅画面有色彩变暗现象,应为灰尘导致,未发现修复痕迹。针对上述病害,具体保护修复流程如下所示:
 
一、保护修复实施前期工作
 
1.制定保护修复方案
针对此件文物病害状况,先采集文物信息,对文物表面的积尘进行清洁,然后下内框(开裂处颜料层与画布未剥离,无需提前加固),对内框遮盖的画面背面进行清洁,软化整平画面四周折痕。清理内框积尘并做防虫防霉处理,重绷内框。整平变形画布和变形的颜料层,清洁画面表面污染物、对颜料脱落部位进行修补和全色,并上保护光油;整理修复过程中的资料编写保护修复档案。
2.制备保护修复材料
依据该作品状况,在遵循文物修复原则的基础上,经斑点实验选择并制备所需的保护修复材料,确保所选用的修复材料不会对作品本体造成新的损坏。本次采用的修复材料主要以白报纸、鱼鳔胶、松节油、蒸馏水、水溶性MODOSTUC填料、油画修复颜料、法国贝碧欧水彩颜料、涂硅薄膜、泰伦斯光油为主。
 
二、保护修复技术步骤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孙红燕为主修复师参与的奉贤博物馆对伊朗油画《法罗克·加法里肖像》的画面修复操作步骤图 图片由奉贤博物馆制作并提供
 
1.  影像资料提取
拆除油画外框后,利用正常光(观察颜料、缺失等状况)、擦射光(观察支撑体和色层的变形、凹陷、凸起、肌理厚薄及起翘等状况)、透射光(观察颜料开裂情况及裂纹样式等)、紫外光(观察光油层老化状况,是否有重构现象等)、红外光源(有无底稿、被遮盖签名或改动现象)等光源对《美人蕉》整体或局部进行拍照,采集不同光源下所呈现的文物信息,从而更为直观地了解文物现状、病害类型及相应病害位置。通过观察得知:该油画没有重构或补笔现象,并且表面没有喷涂光油。
2. 除尘
拆除外框后,用吸尘器与软毛刷清除画面表面及画布背面堆积的灰尘;对于画布背面吸尘器和软毛刷无法清洁的积尘,本次选用生胶橡皮进行擦拭,通过斑点实验,达到了理想的清洁效果。
3.平整支撑物四周折痕
为避免支撑物直接与水接触,本次保护修复采用仿鹿皮巾吸潮用涂硅薄膜遮盖从而提高折痕处环境的相对湿度,软化支撑物的折痕,然后放置涂硅薄膜,采用熨斗进行熨平,熨平后用重物对熨烫后的折痕进行压平(约三到四小时)。
4. 对内框进行防虫防霉处理
将内框表面的积尘及霉斑处理干净后,将其放置于真空充氮防虫防霉设备中进行防虫防霉处理(历时72小时)。
5. 整平画布并绷内框
取一块52厘米×43厘米的仿鹿皮巾,吸取足量的去离子水后轻轻拧去多余的水分以免形成水滴流出,将仿鹿皮巾平铺在修复桌上,在潮湿的仿鹿皮巾上放置一个尺寸大小与《美人蕉》画作尺寸相吻合的内框,并在内框上间隔粘好透明胶带,然后将《美人蕉》油画画作置于内框上,并在画作上方平铺一块大的涂硅薄膜以防止水分的挥发,从而为《美人蕉》油画画作营造一个潮湿的微环境,覆盖时间约三小时。待画布软化后,取掉涂硅薄膜将作品移至铺有白报纸的修复台面上,用电熨斗熨平变形的颜料层,再用压板压住致其自然晾干,然后将其重绷于处理后的原内框上。
6.加固开裂的颜料层
使用5%的天然兔皮胶,在加热状态下对原作上的开裂纹进行加固,然后用熨斗对需要加固的部位进行局部加热,以促进胶液的进一步渗透,从而达到良好的加固效果。
7.填补填料、清洗
采用Modostuc填料进行填补裂口处以及颜料层缺损处。用棉签蘸取少量刮胡泡,轻轻地清洗油画表面的污染物,对于多余的刮胡泡,先用蘸有松节油的棉签清除,然后再用脱脂棉棉签清除表面的松节油。 
8. 全色并上保护光油
填料完成后,对填补部位进行全色,先用法国贝碧欧水彩颜料进行画面补色,补色完成后,喷涂一层泰伦斯隔离光油,待其干燥后再用油画修复颜料进行校色,然后再整体喷涂保护光油。
9.装外框
为防止油画在外框槽口内移动而导致磨损,装外框前需在外框槽口内与油画接触部位贴一层密封防尘毛绒胶条,然后再安装外框,起到保护画布的作用。
 

图片

安徽博物院藏潘玉良《美人蕉》(修复后)  图片来源:安徽博物院
 
本次保护修复在遵守文物保护修复原则的基础上,采用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在确保前期斑点实验安全效果良好的情况下,最终在油画上实施,修复效果良好,能满足日常展陈、保管和研究需求。本次修复采用的微环境润潮整平方法是此次修复的关键,在画布不直接接触水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微环境的湿度情况来调整画布的潮湿情况,然后结合电熨斗对其进行整平,该方法为后期变形布面油画的保护修复提供了借鉴。■
 
(作者系安徽博物院油画修复组成员)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