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文津流觞》2022年第1期。引用请以原刊为准。感谢赵爱学老师及《文津流觞》编辑部授权发布!)
作者/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 赵爱学
2019年11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上,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会上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致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贺信,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其中指出“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贺信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甲骨文研究和应用”“要推进活化利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批示和贺信精神的重要举措,2020年11月,中宣部、教育部、国家语委、文化和旅游部等八部门开始实施“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工程设立5 大计划、11项重点任务。其中第3大计划“古文字与中华优秀思想文化传承计划”下设专项任务:“活化利用研究成果,传播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图书馆积极申报加入古文字工程,2021年5月正式入选第一批古文字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单位,为16家平台建设单位之一。国家图书馆确定古籍馆为具体负责部门。2021年11月,古文字工程下发2021—2025实施计划,国家图书馆除作为负责单位开展甲骨文、金文、古文字稿本3个项目研究外,也与其他平台单位共同开展“古文字文物活化宣教活动”“古文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学实践”“古文字系列文创、社教产品研发”3个项目。
甲骨文是当之无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充满古人造字智慧的甲骨文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历史的厚重,更因为其传承3000多年未间断,而成为“真正的中华基因”和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国家图书馆甲骨藏量居世界首位,有开展甲骨整理研究和普及传播的资源优势,也有开展展览展示和社会教育的优质平台,历来重视馆藏甲骨的整理揭示和普及传播。近年来,更是积极落实总书记指示批示和贺信精神,着力推进古文字工程建设。除了积极开展研究项目,也在甲骨文活化利用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开展了“甲骨文渊”甲骨文创意开发项目、与阅文集团联合推进的“甲骨文推广公益项目”两大活化利用项目。常设的“甲骨文记忆展”除继续在典籍博物馆展出外,也继续走出北京,到重庆、浙江绍兴、新疆乌鲁木齐等地巡展。
一、“甲骨文渊”甲骨文创意开发项目
“甲骨文渊”甲骨文创意开发项目为国家图书馆国图创新文化服务公司与北京杰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项目,依托国家图书馆宏富藏品,打造文化科普IP“甲骨文渊”,策划推出甲骨文渊、云游山海等创意展览及甲骨文渊视觉图库等。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为项目提供甲骨文素材及专家咨询,为“甲骨文渊”LOGO图案以及“四方风甲骨”释文和解读、甲骨文十二生肖等相关设计文案作学术把关,以及为“甲骨文渊”创意展选择甲骨展品并审核复制品、展板文案等。
图 1 “甲骨文渊”图库部分设计图案
2021年7月17日,“甲骨文渊”甲骨文创意展在西安大悦城开幕,共展出10片仿制馆藏甲骨及甲骨文创意产品。笔者在展览现场为在场观众做了“甲骨概述与国家图书馆藏甲骨鉴赏”专题讲座。
表 1 “甲骨文渊”甲骨(复制件)展品表
图 2 “甲骨文渊”甲骨文创意展海报
图 3 “甲骨文渊”甲骨文创意展设计效果图
图 4 2021 年 7 月 17 日西安大悦城“甲骨文渊”甲骨文创意展现场
目前“甲骨文渊”图库已经进入商业应用。图案元素为李宁“神秘的文字”系列童装产品设计吸收;也与支付宝达成合作,2021年12月9日在支付宝平台上线两款甲骨文付款码皮肤。甲骨文元素通过服装、电子支付走向百姓日常生活,这是非常好的甲骨文知识和文化普及。2021年12月22日,笔者参加李宁“神秘的文字”系列童装新品发布会。发布会别开生面,李宁 YOUNG 设计师盖胜男和笔者就“神秘的文字”话题展开对话交流;发布会还设计了与在场媒体记者一起写甲骨文“年”字环节,虽是商业发布,但也取得了很好的甲骨文普及效果。
图 5 甲骨文主题电子支付界面示意图
图 6 2021 年 12 月 22 日李宁“神秘的文字”系列童装新品发布会现场及服装图案
二、国家图书馆与阅文集团联合开展“甲骨文推广公益项目”
2020年8月,国家图书馆与阅文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除了共建“国家图书馆互联网信息战略保存基地”,让优秀原创网络文学作品入藏国家图书馆外,也开展原创文学推广、阅读服务创新、文化创意开发等方面的合作。
2021年春节期间,双方开展了“福”字壁纸定制活动,社会反响强烈。截至2月22日,微博平台阅读量达1100万,话题量8306.8万,讨论量3.4万,“福”字壁纸领取量达120余万。
2021年年底,为迎接2022年新年,国家图书馆与阅文集团又发起了“甲骨文推广公益项目”,开展“2022阅字如愿”新年祝福关键字测试互动游戏、“万物俱有形,甲骨会说话”甲骨文主题微小说征文、甲骨文+网文跨千年展等。
国图古籍馆根据阅文集团需求,为此次系列活动提供了相关素材,包括50个甲骨文创意用单字、3则甲骨发现和发掘故事素材、20片国图藏代表性甲骨选目及文字说明。其中两片甲骨(藏号5396、12789)图片被用在了此次活动各种海报等场合。
选择提供的50个甲骨文单字或词如下:
风物、感情类:
雨、雪、霾、风(借同音象形“凤”字)
山、水、日、月、星、虹(双头动物形象)
烟火、情绪类:
心、火、气、高、兴、羞、乐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用甲骨文“它”字)、马、羊、猴(用甲骨文“夒”字)、鸡、狗(用甲骨文“犬”字)、猪(用甲骨文“豕”字)
江河、节气类:
河(甲骨文指黄河)、岳(山岳)、年(人顶庄稼庆祝丰收形象)、元、旦、春
吉祥类:
吉(卜辞常见:大吉、引吉)、祥(借甲骨文“羊”字)、若(顺遂义,跪坐之人理顺头发形象;卜辞常见:帝降若)、小-康、亡-尤(无忧,通假字)、受祐(保佑)
其他:
家、飨(二人跪坐相向食器进食,可借为“乡”)、饮(站立之人吐舌朝酒坛形象)、寅(干支,寅虎)
用上述甲骨文字和图片做各种创意设计,及微小说征文活动过程中,我们与策划方保持沟通,随时指出设计中对甲骨文构形和构意理解的错误和偏差,并提供可靠的工具书和网络资源供参考,力求活动各环节不出现知识性错误。
2022年元旦前夕,“2022阅字如愿”网络互动小游戏正式发布,迅速成为朋友圈转发的热点。网民在互动过程中,学到了“虎”“犬”“贝”“吉”等甲骨文,感受到了甲骨文魅力。
图 7 微小说征文海报与“2022 阅字如愿”互动游戏界面
图 8 “甲骨文推广公益项目”海报
图 9 征文展示页截图
2022年元旦,甲骨文+网文跨千年展在天津津湾广场“国图·津湾文创空间”正式开幕。展览主要由“祈福之河”“文字飞瀑”和“甲骨文+网文故事银河”组成,总长超过100米。也展出了国图藏甲骨复制件10片。
图 10 “国图·津湾文创空间”楼前的祈福文字长河
元旦当天,甲骨文微小说征文作品60篇也以“焕活甲骨文:古字新说”为名在阅文集团旗下起点读书、QQ阅读两大客户端正式上线。征文活动吸引了2200多人参与,约7成是90后和00后创作者,可见古老甲骨文的不朽魅力。60篇微小说是从2571篇征文作品中遴选出来。其中既有关于前沿未来的科幻题材,也有来自中国远古的神话故事,既有家国天下的历史情怀,也有关照当下的现实题材。在一个个融合了现代想象与历史底蕴的故事里,每一个古老的文字,都被赋予了灵性和温度。其中95后阅文作家见异思剑的作品《家镜》,以“若”字甲骨文字形为创作源泉,巧妙把甲骨文“若”字字形融入故事中。小姑娘因头发好入学时老师给起名“若若”,奶奶也得知“若”有“顺遂”之义。从此奶奶就经常给孙女梳头发,表现出奶奶爱护孙女,希望孙女顺利成长的美好愿望。最后巧妙的转折式结尾,表现出孙女对刚去世的奶奶的思念之情。浓浓的祖孙亲情、巧妙的故事构思、甲骨文“若”字的恰当融入,都说明这是一篇非常成功的征文。如果专家释读出来的每一个甲骨文字,都有这样优秀的故事去阐发,甲骨文化的普及将会大大提升。
图 11 嘉宾为“甲骨文推广公益项目”揭幕
2022年1月5日,“甲骨文推广公益项目”主题发布会在“国图·津湾文创空间”举行。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军,阅文集团副总裁、总编辑杨晨等出席发布会。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以及笔者参加了发布会。张军副馆长在致辞中指出,这是一次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学的碰撞。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扩大古文字文化的传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展现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
发布会上陈红彦与杨晨共同为阅文集团白金作家孑与2 颁发了“古文字唤醒者”证书。作家孑与2专门为此次“甲骨文推广公益项目”创作了微小说《家之初》。故事以上古为时代背景,讲述了儿子独立成“家”的故事,其中融入甲骨占卜、甲骨文“父”字和“家”字构形元素,尤其巧妙地把国图藏四方风甲骨的4 句刻辞化为祈祷的祷辞,非常成功。
图 12 颁发 “古文字唤醒者”证书
发布会现场还举行了“甲骨文与网络文学的跨千年交汇”对谈沙龙,按照活动安排,笔者与作家孑与2以及主持人五月,进行了一场跨界对话,共同探讨文字与故事的流变。笔者首先介绍了甲骨文发现120多年来,4500个左右的甲骨文单字,目前释读出了1500个左右。为了促进甲骨文字的进一步释读,中国文字博物馆等设立甲骨文字释读专项奖金,突破性的释读1字奖励10万元。同时指出,虽然从数量上看,目前已被释出的甲骨文字好像非常少,只有三分之一,但实际上剩下的三分之二大部分是人名或地名,不像有明确含义的名词、动词可以去分析,这需要甲骨文专家的进一步努力以及新材料的发现。不过,目前已释读出的1500个左右的甲骨文单字,阅读现在发现的甲骨上的内容已经基本没有障碍。
图 12 沙龙现场
作为网络文学作家,孑与2先后完成了《唐砖》《大宋的智慧》《明天下》《汉乡》等作品,他的最新一部小说《我不是野人》,所描写的时代恰好与甲骨文行用的时代有所关联。对谈中,孑与2指出,中国文化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的一脉相承,而网络作家正是文字的最终受益者,网络作家也是使用汉字最多的一批人。甲骨文是目前所知中国汉字源头,几千年间传承未断,而网络文学则是目前最活跃的汉字应用。如果说汉字发展是一条长河,甲骨文就是河之源,网络文学就是河之尾。可谓对本次沙龙进行了点题。
跨界交流更容易碰撞出火花。“网络作家是使用汉字最多的一批人”,这个观察角度可能很多人都不会注意,语言文字专家也很少会去关注。在历史上秦汉之交汉字使用频率大幅提高的时代背景下,汉字字形演变发生了大变革,也就是文字学家所说的“隶变”,由此也成为了古今汉字的分水岭。现在网络文学飞速发展,每个作者日更两三千字的创作速度,会不会给汉字和汉语发展也带来大变革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对谈中,笔者应主持人五月之请介绍了国家图书馆代表性甲骨,也是活动现场无处不在的“四方风甲骨”。笔者首先跟大家分享了此片甲骨因为过于完美、早期曾被误以为伪刻的佳话,然后指出这片甲骨内容可以与传世文献《山海经》的记载相互印证,是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另一典型代表。
对谈最后,笔者总结指出,年轻人喜欢甲骨文,用它来进行创作,对传统文化有着很好的宣传和推广作用。甲骨文是中国人文化自信很好的源泉,因为这是蕴含着我们祖先的智慧的结晶。希望网络文学能继续关注甲骨文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继续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求创作源泉,通过作品向中国人传播优秀文化,也通过网络文学的魅力,把中国文化传向世界。
三、参与相关工作的感想
作为甲骨整理和研究者,看到甲骨文通过潮流服装、电子支付、网络文学等,以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形式走向百姓日常生活,尤其是走到了年轻人群体中,真是非常欣慰。互联网等新的技术和业态为甲骨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包括网络文学在内的各种可能。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工程专门规划了甲骨文的的活化利用,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但应该抓住机遇,让甲骨文研究成果更主动地去拥抱互联网等新技术业态,做好成果转化和普及传播。
但是,应该注意的是甲骨文活化利用必须建立在严谨、准确的基础之上,在严谨、准确基础上再考虑活化、考虑创新。这也是笔者参与几个活化利用项目,与设计方沟通过程中不断提醒的。甲骨文化的普及与传播是一件好事,尤其是经过互联网能实现几何级的扩大传播,但是传播一个不准确的或者不严谨的知识,那由此产生的负面作用也是几何级的。严谨、准确绝不意味着僵化,绝不意味着压缩了艺术创作和创意设计的空间,笔者相信一定有一个严谨与活化的平衡点。
在天津参加“甲骨文与网络文学的跨千年交汇”对谈沙龙期间,与孑与2及起点中文网诸位老师对网络文学发展交流较多,作为网络文学的门外汉,第一次对网络文学有了更多的深入认识。当听到中文网络文学现在东南亚、欧美都很流行,非中文语种网民在线“追更”,更有国外网站把中文网络小说翻译为英文供欧美读者阅读。中国文化就这样自然而然、悄无声息地走出了国门,这也许就是互联网带来的巨大变化吧。希望甲骨文的活化利用能搭乘网络文学扬帆海外的大船,把有中国特色的古老甲骨文带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