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春秋青铜甗的保护修复之路

字号:T|T
2022-01-18 15:26 来源:文博中国

河南省新乡市博物馆文保中心受济源博物馆委托,为其修复一批金属文物,包括自商代至明代济源出土的青铜器,具有重要代表性。该座商周大墓位于济源市邵原镇邵原村,在济源市西部王屋山区豫晋交界处,为古邵州所在地。在这座商周墓葬中清理发掘出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46件(组),其中青铜器有鼎、鬲、甑、盘、甗、铃、管辖、衔、矛、戈等礼器、兵器和车马器。此外,还从该墓葬发掘出豆、壶、罐等陶器和大量的骨贝币。其中春秋青铜甗是这批青铜文物中的珍品之一。

 
 
 
图片
 

文物基本信息、保存现状

 
 
图片

图片

 

青铜甗(编号03319),此鼎残高17.7厘米,口径12.5厘米,腹径20.6厘米。从此残甗观察分析,为上下分体,上半部甑有双曲扳耳,腹部有起筋棱线,底部有中心“十”字纹放射形漏孔“箅”。下半部鬲,肩部有双环,腹部起筋,三足间有火烧黑色痕迹。整个器物通体绿、蓝锈,迸裂、破碎、残缺、锈蚀、矿化、扭曲变形。

 

 

图片
 

检测分析

 
 
图片
 

合金成分分析

 

采用美国EDAX公司生产的Eagle-3型能量色散荧光分析仪,可以分析出青铜甗为典型的铜-锡-铅三元合金。通常情况在地下埋藏环境中,由于电化学的作用,青铜中的锡元素往往被氧化成性能稳定的二氧化锡;而铜则易于和腐殖酸络合形成铜氧化物而流失,上述作用结果会致使在出土青铜器中锡的成分相对富集,即锈蚀的青铜中,锡的含量往往比原始值偏高,该青铜甗也同样体现了这一特征。

 

 

傅里叶红外显微分析

 

采用布鲁克TENSOR27型傅里叶变换红外显微光谱仪进行测试。

 

一、蓝绿色粉状锈(甗腹部)

 

通过蓝绿色锈的显微红外谱图,可观察到谱图中的部分峰位与氯铜矿及孔雀石的标准峰位较为接近,推测该锈蚀层中的主要成分应该是氯铜矿与孔雀石。

 

二、蓝色锈(甗足)

 

通过蓝褐色锈的显微红外谱图,可观察到谱图中的部分峰位与孔雀石及蓝铜矿的标准峰位较为接近,推测该锈蚀层中的成分应是上述各种矿物的混合物。

 

 

图片
 

文物保护修复过程

 
 
图片
 

清洗、脱盐、除氯离子

 

甗底部内两侧锈蚀较为严重,口沿有矿化,经检测铜锈内含有少量的氯离子。除锈时对较厚的锈层,先用脱脂棉覆盖后,用20%的罗歇尔盐溶液涂抹,约20分钟后,用纯净水清洗。断面碴口及裂缝处用超声波洁牙机清除有害锈,其他部分用木刻刀、毛刷等工具剔除土垢薄锈。

 

去氯离子可用置换法。置换法就用5%倍半碳酸钠溶液浸泡置换。去氯离子处理后,要进行去氯效果检测评估。目前最简易的氯离子检测方法的硝酸银检测法,就是将器物放在蒸馏水中加热浸泡,吸取3~5毫升浸液于试管中,加几滴硝酸,观察是否出现白色絮状沉淀,如果有絮状沉淀产生,说明的氯离子存在,要继续去氯处理。去氯后清洗时要注意对器物的断面、裂缝、碴口的清洗与保护,只有把断面、裂缝等清除干净,在焊接时才能做到缝隙小、焊得实、粘得牢。

 

 

拼接、补配、矫形

 

清洗后要先比对是否严丝合缝,大、小块的拼对顺序要找到技巧,弄清各残片的位置变形程度,修复时知道每块残片是否有矿化等做到心中有数。

 

残缺的部分采用铜皮画形,剪裁后依型锤打变形以适应缺失部位的形状,焊接补齐。对于太大的残缺口,把铜皮分解成多块,以免在锤打铜皮时出现扭曲凸起、互相制约的变形。

 

由于此残甗成椭圆形且从口沿处残缺,不知道是多大的圆形,给矫形带来极大的困难。在整体补配成型后,先量准口沿周长,根据圆的公式,算好半径就能划出此残甗的口沿圆了。然后在薄木片上划个整体圆,这时就是此残鼎的口沿圆,再剪成四分之一,制成了矫准圆的参照物了,把它放在残甗口沿处可以看清从何处开始变形,变形的幅度多大。在矫形时把两块木块放在椭圆口沿处两端,两木头上放一横梁,构成一个支架,用C型钳夹住椭圆处中间和支架中间。用热风枪加热变形位置,消减青铜内部金属分子自身应力,增加铜质的可塑性。慢慢旋紧螺杆,循序渐进,利用夹合力矫形到位,直至不再反弹为止。

 

 

焊接、做旧、封护

 

采用我国成熟的传统低温铅锡法,原则不损伤铭文、纹饰。对有铭文、纹饰的地方,可采取跳焊、后微调,然后在背面焊接。补配焊接完成后将器物置于去离子水中多次清洗,避免助焊剂对铜甗带来二次伤害。

 

补配打磨平整后,依据器物补配区域的锈色深浅调出相应的色彩,用毛刷及自制工具运用抹、点、弹等手法着色,与附近的真锈基本一致。

 

目前青铜文物保护中普遍采用的封护材料是丙烯酸类,如浓度为1~3%的B-72丙酮溶液,室温通风处酌情刷涂或喷涂一至二遍,避免造成器表色彩的偏差。

 

图片

 

通过清洗脱盐、除锈、矫形、拼接、补配、焊接、做旧、封护等修复工序对残破的铜甗恢复原形。这批文物的保护修复巩固了我们对传统文物修复方法的理解,加深了对现代新材料、新工艺的掌握。整件器物修完后,排除了器物表面疏松锈蚀等有害锈蚀继续发展的风险。在修复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为研究铜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增加济源出土青铜器的展示种类,有效地延续这批珍贵文物的保存时间,进而通过展示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