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库房作为存放文物的主要场所,是纪念馆的“心脏”。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是为征集和保护安源革命斗争的文物、研究和宣传安源革命斗争史而于1955年创建的,有文物5000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19件(套)、二级文物85件(套)、三级文物2000件(套),包括文件宣传品、档案文书、书画、名人遗物、票据、瓷器、武器、家具、玺印符牌、雕塑、铜器等。2021年纪念馆争取到专项经费,从环境监控系统、环境监测、环境调控、熏蒸消杀、文物展柜、无酸囊匣、监控室等方面进行预防性保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文物库房总面积约3150平方米,有藏品文物库房、油画影像库房、文字资料库房、文物修复室、文物翻拍室、业务办公室、低氧氮气杀虫及监控室等。藏品文物库房位于二楼,配备了20多组密集架,部分珍贵文物存放于樟木箱中保存;油画影像库房位于二楼,配置了十余组可移动的油画架及存放影像资料的文件柜;文字资料库房位于三楼,配置了50多组用于存放文字资料的文件柜。
在改造之前,纪念馆文物库房存在一些问题:文物库房仅配置简易的中央空调、除湿机和温湿度计;文物大环境处于保护状态,但未按照文物不同材质分区保存;库房内甲醛、酸性和碱性污染气体等超标;未配置低氧氮气杀虫系统,馆藏文物进库前均未消杀处理,有病害和虫卵等微生物;文物装具老旧、数量不足,均未配备无酸囊匣保管;通风条件差,无新风换气系统;文字资料库房窗户未封闭,油画影像库房窗户采用石膏板封闭,密封性不佳;库房设备均为2010年采购,馆藏文物库房密集架功能普通,需手动操作,油画影像库房油画架较旧;库房照明为普通灯管,灯光含紫外线,光环境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文物保护标准;缺少对光照度、紫外线、有害气体的检测设备;不能实时检测库房环境状况,不能24小时智能化恒温恒湿调控,文物保存环境不理想,急需改善。
争取到专项经费后,纪念馆实施了几项预防性科学保护措施:
建立无线环境监测系统。有针对性地解决库房环境智能监测和控制问题,及时掌握库房环境质量状况,及时感知、反馈储藏环境及调控效果的稳定性,对比分析库房环境数据,提高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能力。
实施无线环境监测系统软件。安装和调控好无线环境监测系统软件,有管理控制平台,能实现对库房环境的实时监测,还能对设备的调控效果实时验证,实时显示环境监测终端所传送的数据,并依据检测的各项参数对其环境调控设备参数进行远程操作及调节控制,真正实现“测控合一”的智能控制。
配备监测硬件及监控室。为保障无线环境监测系统及其平台软件的运行,确保验证数据的储存和利用,需建立配套的监控室及相关硬件设备,选取文物库房二楼一个房间作为监控室,配备网络设备、不间断电源、显示屏、服务器、电脑、打印机和桌椅等配套硬件设施。
布点监测设备。实行展厅和库房区域无线网络全覆盖,保障无线环境监测终端能采集和传输数据信号;对珍贵文物重点布局,布放监测设备。
配置环境检测设备。针对纪念馆实际状况和空间大小,配备环境检测设备感知库房温湿度和空气污染物含量的变化,配置高精度便携式环境因素离线检测分析系统;配置仪器有温湿度检测仪、二氧化碳检测仪、全数字紫外辐照度计、甲醛检测仪和便携VOC检测仪等,定期对一些监测点以人工方式对现场环境参数进行检测,以满足痕量级环境检测数据收集。评估分析获得数据,及时掌握库房环境质量状况。
建立环境调控系统。建立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调控系统,使文物长期处于一个“适合、稳定、洁净”的安全存放环境。纪念馆三个文物库房配置四台自动控制恒湿系统,选用博物馆专用物联网远程控制恒湿设备和先进的物联网自动化控制技术,对文物库房的湿度与空气质量进行控制;三个文物库房配置三台文物保护专用空气净化机,快速去除室内硫化物、醛类、有机酸类等有害物质,保证库房环境空气质量洁净;在库房内放置部分空气质量定性测试挂片,检测环境腐蚀速率,分级评估库房内空气综合质量;在密集柜、囊匣内配备一定数量的调湿剂、吸附剂等材料调控文物保存微环境,对重点文物进行RP保护材料包装;采购两台隔板式恒湿储藏柜、三台抽屉式恒湿储藏柜、三台恒温恒湿储藏柜,使文物长期处于稳定、安全的保存环境中。
熏蒸消杀。此次库房改造采用熏蒸消杀措施和低氧氮气杀虫系统。先将馆藏文物提取到油画影像库房中保管,然后整体熏蒸消杀馆藏文物库房,密闭三天后散气,检查效果;使用低氧氮气消毒杀虫设备分批消杀所有文物,再将文物放回库房。通过对文物库房整体环境和文物本体的全面消杀,本质上解决了库房病害、虫卵、飞蛾等问题。
定制无酸囊匣。纪念馆文物库房之前使用小型樟木盒存放文物,再放入大型樟木柜中保存。樟木虽对文物有消杀作用,但会释放甲酸、乙酸等气体,造成库房环境污染。此次库房改造,将几百个樟木柜、樟木盒全部清理出库,量身定制了1800余个高质量的无酸囊匣、无酸文件袋、无酸纸筒保存文物,全部更换到位,为文物营造一个尽可能隔绝包装外环境湿度波动与污染粉尘影响的稳定、洁净微环境。
分区保管文物。不同材质的文物对保护环境的温湿度均有不同要求,此次文物库房改造,将改变现有大环境保护现状,将馆藏文物库房一分为二,分为有机质文物库房和无机质文物库房,分区保管文物,中间新建隔断墙,隔断墙新增一扇库房防盗门。
简易改造吊顶,更换灯具,铺设地胶。对有机质库房、无机质库房的吊顶和灯光系统以及地面进行改造。馆藏文物库房吊顶简单改造,更换LED平板灯具,吊顶构造中敷设阻燃型橡塑板等吸音保温材料;库房瓷砖地面不利于文物保护,为了防止文物不小心掉到地面造成严重破损现象,地面全部铺设PVC地胶,起到保护文物的作用。
密封库房窗户。文字资料库房内有四扇窗户未封堵,窗外为纪念馆后山,虽部署了24小时视频监控的安防设备,但仍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加之窗户密封性不强,室外湿气、灰尘容易从缝隙中进入文物库房。为提升文字库房的安全性和文物的防护性,对文字库房四扇窗户进行封堵,先拆卸原有窗户,进行砖砌,再刷乳胶漆,使其与其他墙体保持一致。
此次纪念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主要针对文物库房保存环境进行监测与改善,通过环境改造、配备设备、熏蒸消杀、定制无酸囊匣等措施,使文物库房环境达到比较“稳定、洁净”的状态,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抑制各种环境因素对文物的危害,建立了文物预防性保护管理机制,提升了文物预防性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