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文物保护中的科学与技术

字号:T|T
2021-11-26 08:31 来源:中国博物馆杂志

什么是馆藏文物科技保护?

它的任务和研究对象是什么?

馆藏文物科技保护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这是本文想探讨的问题。

 

其实早在1986年周宝中先生就已经发表了《试论文物保护学》一文,重提此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馆藏文物保护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又有了长足的进步,涌现出新问题,所以有必要进行进一步探讨,另一方面,是想抛砖引玉,希望各位同仁一起来探讨馆藏文物中的保护科学、技术问题,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贡献出来,共同促进这一领域的发展。

 

首先,馆藏文物科技保护的任务是确保博物馆库房收藏和展陈的文物能够长久地保存下去。无论是考古出土还是传世的文物,经历漫长的岁月,许多文物或多或少存在内在的问题,如果保存不当,会极大地影响文物的寿命。如何确定文物出现的内在不稳定因素,各类文物需要什么样的保存环境以及如何提高文物抵抗外部不良环境影响的能力,是文物保护科学技术所要研究探索的对于已经出现病害和破损的文物,就需要做相应的保护处理和修复,采取什么样的保护措施、修复方法,也是保护科学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什么是文物科技保护真的很难用一两句话完全概括,因为它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有较为集中的研究对象。自有人类以来,凡是人使用过的东西都可能成为博物馆收藏品,甚至包括人类的遗体。其实,难定义的学科不只是文物保护。哲学发展了数千年,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个为大家都认同的定义,更何况这一年轻的学科。一般认为文物保护是研究文物在内外因素影响下的变化规律,应用科学技术手段,对抗自然力对文物的破坏,延缓文物的劣变,延长文物的寿命的学科。

 

馆藏文物科技保护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我以为应包括馆藏文物保护科学、馆藏文物保护技术以及馆藏文物保护原则和理念三个基本内容。

 

提到馆藏文物保护,很多人习惯地说成“文物修复”。的确,早期的文博单位很多只有文物修复。其实这仅仅是文物保护技术中的一部分。首先,科学与技术本身就是两个概念,不能混淆。如陈昌曙的《技术哲学导论》所说科学致力于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因而要解释因果性和揭示可能性而技术则关心“做什么”、“怎么做”,因而要给出操作方法。科学强调客观,是理性认识,而技术则反映了主体的价值取向,是实践认识。

 

文物保护科学是技术科学,是回答文物所产生的病害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病害的科学,当然,认识有时是要一定的过程,如对“青铜病”的认识,对腐蚀产物和产生的原因就有一个认识过程,直到现在,仍然在研究。保护科学是保护技术的基础理论,与保护技术紧密联系,同时相互渗透。如果细分,文物保护科学应包括文物材料科学和文物保护材料科学两个主要部分。

 

文物材料科学研究构成文物本身的材料及其变化规律,从研究构成文物的材料本体出发,研究其材料构成、工艺条件、不同环境条件下腐蚀劣变规律。其研究方法和使用的设备,很大程度上与科技考古相似,只是出发点不同。科技考古研究通过对文物材料和制作工艺的研究,揭示古代人类的工艺水平和发展过程。而文物保护研究文物材料和工艺的目的,是揭示其变化规律,以便在保护过程中辨证施治,以期达到最好的保护效果。而且通过研究个别现象和普遍现象,解答文物出现不同保存状况的原因。虽然目前文物材料的腐蚀劣变研究,很多是基于和引用工程材料的腐蚀研究,但是与工程材料腐蚀研究有所不同。工程材料的研究是以材料在使角过程中失去使用可靠性为基准,而文物材料很多早已失去作为应用性材料的使用性能,而且也很少作为应用材料来使用,但是其作为文物价值载体的性能还没有完全失去,即使还载有非常微弱的文物信息,我们仍不能认为它失效。

 

文物保护材料科学是研究用于文物保护材料的性能、性质,保护材料与文物材料的作用关系和保护材料劣化的规律。对于文物保护材料,我们首先应了解其本质以及它的腐蚀劣化规律,同时保护材料与文物材料之间的作用关系以及其老化劣变后与文物材料的作用关系都是我们需要了解的内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了解它是否适用于该文物的保护处理。

 

文物保护技术包括两个方而,一是为保护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而也是最主要的方面,就是文物的保护处理。文物的保护处理包括三个方面,提高文物抵御环境影响的能力技术,提供适合文物保存的环境技术,还有文物修复技术。

 

文物保护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正如张光斗先生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中所说的那样,科学是基础,定性或者定量地指导文物保护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结合文物保护的实际需要,进行研究,得出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科学可以指导技术的发展。文物保护技术在研究和应用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可以扩展科学研究的领域。而且开展科学研究所需要的新设备也是来自技术。

 

在早期的文物保护工作中,相对缺乏文物保护科学的研究,很多足“单纯的技术”,如传统修复,单纯的技术是经验性的,需要科学化。近二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大量新型仪器设备的引入,使我国的文物保护科学研究水平有了本质的飞跃,诸如X射线能谱、X射线衍射、激光拉曼光谱、X射线线机等等大型仪器已经进入博物馆的文物保护研究中,取得了大量丰硕的成果,使我们的保护更加科学化。如X荧光显微分析仪可以帮助我们在无损的状况卜分析文物内部元素的分布,通过X射线透射成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物的内部结构、腐蚀和裂隙状况。但是也出现一些问题,就是在注重保护科学研究和发展的同时,却忽略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相对于保护科学的发展,保护技术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部分单位甚至出现姜缩的现象。

 

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在科学仪器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相对保护技术更容易出成果,而且不牵扯到文物的实际保护处理,也不容易出现保护问题,相对于保护技术风险小得多。而且一个保护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往往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相对来说,发表的论文也比保护科学少得多,所以当个保护科学家不容易,但是当一个好的保护技术工作者就更不容易。我们需要注意这一问题,因为最终解决文物保护实际问题的是保护技术工作者,如同动手术的是医师,很难想象没有他们将会是什么样。具体到博物馆,给文物看病的就是保护修复师。我这里不是说现在保护科学已经发展很高了,不要再发展了,其实目前文物保护科学距离文物保护要求仍然相差很远。这里只是在提示,在大力发展保护科学的同时不要忽略保护技术,只有共同发展、相互促进,才有利于学科进步的持续稳定。

 

总之,我们研究和了解馆藏文物保护中科学与技术的性质、任务及其其重要性,对完善馆藏文物保护科学与技术研究,促进学科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