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1日至10月11日,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与俄罗斯科学院物质文化史研究所再度组建联合考古队,于俄罗斯索契市阿赫促洞穴遗址开展了第二轮国际田野考古发掘。此次合作延续了2024年双方在该遗址的首次联合工作,进一步拓展了中俄考古学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联合考古队由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师权乾坤带队,成员包括博士研究生李宗宇、徐田运,硕士研究生徐新建等;俄方团队由俄罗斯科学院物质文化史研究所研究员库拉科夫与给利亚领衔,另有俄罗斯科学院亚热带研究中心研究员齐兹洛及四名俄罗斯学生共同参与。中方全面参与了从发掘区域规划、现场准备到系统发掘与研究的全过程,展现出双方平等、深入的合作机制。

联合考古队全体成员合影
阿赫促洞穴遗址位于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索契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姆季姆塔河右岸石灰岩山体上,洞口高于现代河床十余米,是一处典型的多时期叠压型洞穴遗址。其堆积主要包括青铜时代、全新世早期及更新世末期三组关键文化层,年代跨度约为1.6万至6千年。本年度发掘在以往基础上扩展了揭露面积,共获取陶片、石制品、人类与动物骨骼等各类遗物一千余件。尤为重要的是,在不同层位中出土的几何形细石器组合及压制型细石叶技术产品,对认识旧石器时代晚期至中石器时代的技术演变具有较高学术价值。为建立更精确的文化年代框架,本次工作邀请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芮雪老师参与合作,对阿赫促、阿赫施蒂和诺瓦利辛三处洞穴遗址的剖面进行了系统采样。

后续将采用光释光测年法进行高精度年代测定,结合碳十四测年,以期为该地区建立起更为可靠的文化年代序列。在发掘过程中,考古队还对周边区域开展了系统调查,发现燧石矿脉多处,并清理了阿赫施蒂里与诺瓦利辛两处洞穴剖面,为后续比较研究打下基础。


工作场景
在工作间隙,中方成员还参访了索契天狼星大学与索契历史博物馆,深入了解了当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展示实践。

索契历史博物馆
此次联合考古行动不仅推进了对黑海东岸史前文化互动脉络的学术探索,也通过人员互访、共建实验室等机制化安排,夯实了中俄在考古与文化遗产领域的长期合作基础,是两国人文交流深化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