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视频共同见证这一场跨越百年的“世纪重逢”


德基艺术博物馆馆长艾琳现场致辞

德基艺术博物馆艺术总监申舶良现场介绍了此次展览焕新策展层面的核心亮点——不仅包括展品数量的增加、大幅度的更新,更开创了“故事链”式的空间叙事和观展体验,以及在展览叙事和空间布局中更具体地展现艺术的“转化”力量。

德基艺术博物馆艺术总监申舶良现场致辞
“作为‘研究驱动型’博物馆,以研究驱动收藏,每天都在发生,这一轮焕新的每一件作品,几乎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艺术总监申舶良以此次焕新的部分重磅展品为例,回顾了从博物馆研究、到购藏、再到展览呈现的历程。如莫奈作品《双花门》,是建立在我们对之前已有的、莫奈在其风格的关键成熟期“维特伊时期”的两幅作品的深入研究基础上,新收藏的一件见证他的巅峰期“吉维尼时期”开端的一件有独特意义的作品;毕加索1904年的《瓶花》,也是通过我们研究认定其见证了毕加索从“蓝色时期”到“玫瑰时期”的重要转折,正好与馆藏中已有的一件标志他“蓝色时期”开端的作品形成呼应。


“我们选择那些能够见证艺术家生涯和时代关键转折的作品进行收藏,并且采用跨文化和跨学科的研究视角,通过‘花’将艺术史和更广阔的历史文化图景串联起来。”随后介绍了此次展览所开创的“故事链”式空间叙事和观展体验“在这一次展览的空间的叙事中,相邻的每两三件作品都能共同讲述一段动人的故事,构成一个意味深长的艺术现场。”
在关于艺术“转化”之力的阐述中,艺术总监申舶良强调中国艺术家在全球现当代艺术转化历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女性艺术家于艺术史中的重要地位,“中国艺术大师和西方艺术大师平起平坐、共同推动现当代艺术的转化与演进,是我们在这次展览中着力呈现的一个核心认知,”他表示,“我们也在展览的每一个章节中着力凸显女性艺术家在艺术转化和演进中的重要作用,以此强调她们非凡的创造力和精神能量,以及长期被低估的、对于艺术史的卓越贡献。”

德基艺术博物馆副馆长王晓雪介绍了博物馆在运营、公众服务、资源共享和学术交流层面的多重举措。“我们始终认为,博物馆不仅要秉持学术,展开收藏、研究和展览,更要站在观众的角度,让每一次参观都更加便捷、更有收获。”从观众角度出发,德基艺术博物馆率先实行“365天不闭馆、夜间开放到零点”的创新运营模式,成为全球唯一一家“全年开放到零点”的博物馆,让观众能够摆脱时间束缚,实现“看展自由”;同时,博物馆提供每半小时一场的高频次讲解服务、缩短传统的“一米线”便于近距离欣赏作品、运用低反光玻璃带来更好的现场观感,还通过诸如自主开发的“艺术植物百科”等更智能化、更便于交互的系统与设备,将研究成果进一步转化成为每一名观众可触可感的知识养分,为公众拓展艺术与科学的跨领域对话。

德基艺术博物馆副馆长王晓雪现场致辞
展览焕新的同时,我们正式宣布上线“典藏数字库”,展览中的所有作品均可在线上检索,配合可放大细节的高清图像与详尽资料,让观众能够跨越收藏与展示的时空界限,更便捷地欣赏与研究展览和馆藏中的艺术珍品。博物馆积累的更多核心馆藏资源与最新研究成果也将以数字化形式逐步向公众开放。

德基艺术博物馆官网“典藏数字库”
官网链接:https://www.dejiart.com/

结束致辞后众人移步进入展厅,迎来开幕式备受期待的开箱与入柜仪式,这不仅是博物馆典藏部与展览部交接的重要环节,更是整个展览布展过程中的关键时刻。

馆长艾琳与艺术总监申舶良于现场
雷诺阿《瓶中花》画面中所描绘的马约里卡陶瓶,是艺术家的心爱之物,曾出现在他至少六幅作品中,包括著名的、现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钢琴前的少女》。这件花瓶与《瓶中花》同展,堪称一场跨越百年的“世纪重逢”。

雷诺阿马约里卡陶瓶开箱瞬间
在现场嘉宾充满期待的注视下,德基艺术博物馆馆长艾琳与艺术总监申舶良共同撕下封条,在核查外箱完好、无水渍后由工作人员起钉拆箱,在一声声“确认完好”的核查检验中,两件重磅展品缓缓露出真容,现场的每个人得以共睹这历史性的时刻。

艺术总监申舶良现场讲述作品背后的研究与收藏历程
作品开箱之后,德基艺术博物馆艺术总监申舶良分享了关于这件作品背后的研究与收藏历程“我们都熟悉雷诺阿是印象派的核心创始人之一,但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不应该以‘印象派’一词概括雷诺阿的整个艺术生涯。自印象派鼎盛期之后,他经历过多次转向,发展出了更丰富、更强烈的个人风格。比如我们馆藏的一件、一直在展出的、创作于1885至1890年的《花瓶中的玫瑰》,是艺术史家们公认的雷诺阿所谓‘干燥时期’的代表作品,更着力于用清晰的笔触和稳重的光晕,塑造花的结构和体积感,这其实已经不再是他在印象派鼎盛期那种流光溢彩、温暖欢快的风格,而是受到古典艺术的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雷诺阿的认知。”

雷诺阿,《花瓶中的玫瑰》,布面油画,1885-1890年
通过更深入的研究我们发现,雷诺阿在印象派鼎盛期之后有多次重要的艺术转折,都是通过以“花”为主题的作品实现的。“我们想更完整地呈现他怎样通过‘花’,从印象派逐渐走向古典倾向的风格转变,一直希望能收藏一件可以见证他从印象派鼎盛期开始转向、去探索新方向的‘决定性瞬间’的作品,因此就有了这件1878年的《瓶中花》。”艺术总监申舶良介绍道。

艺术总监申舶良为大家讲述马约里卡陶瓶的重要性
在此次展览中,《瓶中花》中所描绘的马约里卡陶瓶与此作同展,令人想到雷诺阿以瓷器画工起步的艺术人生,亦与展览中的中期作品《花瓶中的玫瑰》呼应,共同构成连贯的叙事。随着重磅展品开箱与入柜,标志着展览焕新的启幕仪式圆满成功。

雷诺阿《瓶中花》与画中陶瓶共同展出

开幕式的最后,艺术总监申舶良为开幕式嘉宾展开深度导览,系统阐述了展览的策展理念、重点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作品之间的内在关联所构成的叙事脉络,引领嘉宾们共同介入艺术家个人生涯与时代运动的关键转折,并映照创作背后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的深层变迁。




艺术总监申舶良正在展厅内为嘉宾展开深度导览
观展结束后,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捷表示“‘花花世界’此次焕新不仅仅是藏品的升级和所呈现出的整个艺术史叙事的变革,对于学生来讲最直接的便利是展览突破了经典大师仅能在教科书上看到的局限,使美术专业的同学,能在展厅中近距离感知这些大师如何平衡色彩的韵律和画面的结构。这不仅仅是一种历史的梳理,更对我们当下的艺术创作还有艺术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价值。”
南京观筑历史建筑文化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文学院文学与城市空间研究中心主任陈卫新则从城市与艺术共生的角度出发说到今天的感受“从德基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全新呈现,能清晰看见南京 —— 这座千年古城的强劲生命力;而艺术,正是为这份生机注入持久动力的核心力量。”


“动静无尽:馆藏花卉主题艺术杰作”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