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辽河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辽河的正源,位于辽河上游,也称辽河,指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汇合口至与东辽河汇合处的那一段。历史上,秦以前称辽水,西汉至东晋时称大辽水,南北朝至唐代称辽水。在唐代,西拉木伦河连同西辽河称潢水,也称湟水。辽代称为潢水,又称辽水或大辽水。
西辽河有两大源流:南源老哈河和北源西拉木伦河。松辽委编著的《辽河志》确定老哈河为辽河正源,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七老图山脉光头山。从源头流经赤峰市的宁城县、元宝山区、翁牛特旗以及通辽市奈曼旗,至与西拉木伦河汇合口,河流长度426公里。流向总体由西向东,两岸地势平坦,广泛分布山丘草原和黄土丘陵地貌。北源西拉木伦河发源地历史上一直以克什克腾旗高原沙地的黄源为源头,也称之为源水头。1989年,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进行河流基本资料调查时,根据河源唯远的原则,将发源于克什克腾旗桦木沟林场面子山的萨岭河正式定为西拉木伦河源头。西拉木伦河流经赤峰市的克什克腾旗、巴林右旗、翁牛特旗、阿鲁科尔沁旗和通辽市开鲁县,流向由西向东,穿越高山峡谷,河道弯曲,水流湍急,后进入科尔沁沙地,至老哈河汇合口,河流长度397公里。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在赤峰市翁牛特旗海流图村东至通辽市境内汇合后始称西辽河。西辽河干流从两河汇合口由西向东,流经通辽市的开鲁县、奈曼旗、科尔沁区、科左中旗,沿途纳教来河、新开河和乌力吉木仁河,至吉林省双辽市出通辽境,流向转为由北向南,约30余公里后又流入通辽市科左后旗境,至辽宁省昌图县福德店与东辽河汇合。河流长403公里,在通辽市境内长367.7公里。西辽河与东辽河汇合后始称辽河。西辽河有大小支流300余条,流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其中流域面积1万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有英金河、教来河、新开河和乌力吉木仁河。大于1000平方公里以上流域面积的二级至三级支流18条,其中老哈河5条、西拉木伦河10条、新开河2条、教来河1条,大于100平方公里以上流域面积的支流有75条。
西辽河流域地处内蒙古高原向平原过渡带,北部为大兴安岭南部山区,西南为燕山山区,西北为七老图山,南为努鲁尔虎山,东部与东北平原相连。地貌三面环山,中为平原。地势西高东低,类型复杂,有山地、熔岩台地、丘陵、沙地和草原。无数条大小河流和两岸的平缓台地,为人类生存创造了有利条件。
2018年5月28日,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揭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发布,西辽河流域成为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西辽河自然成为中国继黄河、长江之后的第三条母亲河。西辽河流域是自然地理概念,西辽河流域的文化概念,已超出地理流域范围,大体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河北省北部、辽宁省西部和北部、吉林省西部地区。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史前文明,不仅仅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台地,在大、小凌河流域的辽西地区和滦河流域的河北东部地区均有不同时期的红山文化遗址,以西辽河命名的西辽河文明,她的文化区域超越了西辽河流域的地理范畴,成为一个边缘模糊的文化区域。那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为什么会以西辽河命名?那是因为距今约9000年的小河西文化、约8200年的兴隆洼文化、约7500年的赵宝沟文化、约7000年的富河文化、约6500年的红山文化、约5300年的小河沿文化、约4000年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发现地、命名地均集中在西辽河流域。由此,西辽河流域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地理坐标。所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以西辽河命名西辽河文明并非偶然,而是一种必然结果。
在2025北京文化论坛“西辽河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及其现代意义”专业沙龙上,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分别发布“十四五”期间西辽河流域系列考古成果,涵盖聚落形态、祭祀体系、生业方式等,为研究西辽河地区社会复杂化进程提供新依据。
西辽河文化发展座谈会
河北省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文瑞介绍,近年来河北在西辽河流域共发现300余处新石器时代遗址、70余处商周时期遗址。
平泉东山头遗址出土墓葬
在平泉东山头遗址考古发掘中,考古队员首次在红山文化墓葬中发现墓内玉器与陶塑人像的组合,反映出红山文化葬制的复杂性及其演变动向,该遗址的其他发现揭示红山文化晚期墓葬的布局、等级和出土器物的差异性,说明红山文化晚期社会阶层出现分化。
平泉东山头遗址考古发掘出土文物
“郑家沟1号积石冢的考古发现表明,张家口地区可能是红山文化晚期区域中心。”张文瑞说,这里出土的蚌饰、珍珠饰件和彩陶等遗存,为研究红山文化晚期迁徙路径、埋葬制度、祭祀习俗等提供关键材料。
郑家沟1号积石冢出土文物
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金松介绍,2021年以来,内蒙古在西辽河流域开展一系列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其中,新石器时代乌兰图嘎遗址发现房址、灰坑等110余处,出土遗物1800余件,将西辽河流域中轴线建筑布局特点追溯至距今约8000年。
乌兰图嘎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区全景
此外,新石器时代彩陶坡遗址、西刘家屯遗址、元宝山积石冢以及青铜时代小塘山遗址、西大梁遗址、稻田村南遗址等发掘工作,为研究西辽河文化提供了新实证。
赤峰市松山区
图1:彩陶坡遗址地理位置示意图
图2:彩陶坡遗址 2022 年发掘区域
内蒙古敖汉旗西刘家屯遗址出土部分植物遗存
内蒙古敖汉旗元宝山积石冢侧视图
内蒙古敖汉旗元宝山积石冢出土文物
内蒙古赤峰市小塘山遗址出土的双圈地面房址
内蒙古赤峰市小塘山遗址航拍
内蒙古敖汉西大梁遗址
内蒙古敖汉西大梁遗址出土文物与遗骸
辽宁省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白宝玉介绍,近年来辽宁在朝阳、阜新地区调查发现847处红山文化遗存,在大凌河流域朝阳地区约6000平方公里调查范围内发现红山文化遗址230余处,其中220余处为新发现。
“结合调查发现,初步确认红山文化最大分布范围已近30万平方公里。”白宝玉说,辽宁还开展了牛河梁遗址周边的红山文化考古勘探,进一步明确了遗址的文化内涵与年代序列,提取了关键地层与遗存信息。
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分布
牛河梁遗址展馆
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4号墓细部
牛河梁出土玉凤
当日,河北、内蒙古、辽宁三省(区)签订了《冀蒙辽西辽河文化发展工作联席机制》,旨在协同推动西辽河文化融入当代文化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