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珠理事长:让数字技术真正服务于文明传承的永恒使命

字号:T|T
2025-09-18 11:09 来源: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9月17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在陕西西安开幕,论坛以“数联古今 智绘文明——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这是世界互联网大会首次围绕文化遗产数字化举办论坛活动。我会理事长刘玉珠受邀出席并讲话。

图片

刘玉珠理事长首先以自身经历为切入点,回顾了互联网技术变革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带来的深远影响。进而,他向大家分享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合作打造的“云游长城”项目,用户只需一部手机,就能沉浸体验“爬、学、修长城”。作为全球首次通过游戏技术,实现前沿科技和数字技术在文保领域的创新应用,小程序上线以来总曝光量超过80亿人次。刘玉珠理事长表示,数字孪生、DNA存储、卫星遥感等新兴技术正在从根本上重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方式。互联网的交互性与开放性,又使公众从被动观看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这类项目彻底改变了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体验方式,极大推动了文化资源的公平与普及。

图片

刘玉珠理事长讲话

然而,机遇背后也并存严峻挑战。高成本的技术投入、不一致的数据标准、快速迭代的软硬件环境,为众多中小文博机构尤其资源有限者带来较大负担。版权归属、伦理边界、网络安全乃至文化内涵的传播失真,都是必须正视的课题。刘玉珠理事长指出,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凝聚全球合力,从以下几个维度着力推进: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要进一步健全全球文化遗产数字化专项政策,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探索体制机制的创新。特别是要推动建立国际通用的文化遗产数字化标准与共享机制,像中国牵头成立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委员会那样,打破数据壁垒,促进资源互通。

二是构建多元协作的创新生态。鼓励政府、专业机构、企业、社会组织与公众共同参与,通过政企合作、社企联动等多种模式,解决文化遗产数字化中的共性问题。今年4月,腾讯捐赠1亿人民币给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支持国家文物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同设立文物联合基金,是政企合作解决文化遗产关键科技问题的典范。

三是要继续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文化遗产数字化搭建起跨越国界的协作平台,各国文化遗产机构可云端共享数字档案,实时比对文物信息,联合开展流失文物的溯源研究等,开展文明对话、深化文化理解。在中宣部、中联部的指导下,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正在筹备设立“文明交流互鉴基金”,将以文化遗产为载体,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刘玉珠理事长表示,数字技术是手段而非目的。我们要时刻铭记文物保护的方针和工作要求,不能在数字浪潮中迷失其本真价值。让文化遗产以数字形式,传承其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历史智慧,让数字技术真正服务于文明传承的永恒使命。

图片

论坛现场

本次论坛围绕“保护·传承”“技术·创新”“产业·赋能”“开放·共治”四个议题展开深入讨论。论坛期间,还同步举办文化遗产数字化精品展,聚焦数字化保护、传承与创新,生动展现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经典项目;举办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组专题会议和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主题研修班,汇聚各方专家代表,围绕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有关的重要议题开展研讨,积极搭建文化遗产数字化学习交流的国际平台。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