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大一新生参观中国考古博物馆
字号:T|T
2025-09-11 17:29 来源:中国考古博物馆
2025年9月9日下午14点30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480名大一新生走进中国考古博物馆,开展入学教育活动。
在主展馆入口的贺信前,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考古博物馆馆长刘国祥研究员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博物馆是连接古今的文化殿堂,考古学不仅关乎过去,更关乎我们对文明的理解与未来的想象。他鼓励同学们以此次参观为起点,培养历史思维,建立文化自信,真正成为“有根基、有视野”的社会科学人才。肖国光副馆长在发言中寄语同学珍惜这次难得的实地学习机会,用心感受文物背后的故事,并注意参观秩序与安全。
随后,新生团队分为五组,在五位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依次入馆参观。博物馆各部门协同运作:开放团队与综合处高效配合,将学生团体分批次引导入馆,提前准备好讲解员的讲解设备,确保收听效果;安保团队全程值守,动态监控人流,保障参观安全有序;维保团队则提前对展厅内多媒体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正常稳定运行;保洁团队做好展厅内外的卫生保障,及时清洁展柜玻璃,以便学生们观看展品……
馆内,同学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尤其在见到石家河遗址出土的陶塑人像、龙山文化蛋壳黑陶杯、二里头绿松石龙形器、殷墟甲骨文等重大考古发现成果时,纷纷驻足讨论,积极提问。在二里头绿松石龙形器展柜前,几位同学就早期中国的龙图腾象征意义展开了热烈讨论,有人提出这是王权的象征,也有同学认为这反映了史前时期的宗教信仰。
在殷墟甲骨展区,一组学生围绕甲骨文的解读方法向讲解员提问,有人现场尝试辨认几个简单字符。另一处讨论焦点集中在龙山黑陶的精湛工艺上,同学们对其“薄如纸、硬如瓷”的制作技术赞叹不已,纷纷询问讲解员古人是如何在没有现代工具的情况下制作出来的。
此次参观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学术视野,更使他们直观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活动在热烈的学习氛围中圆满结束,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体验加深了他们对传统文化和社会科学研究的兴趣,许多学生离馆时仍在兴奋地交流观感,有的已经计划后续要选修考古学相关课程,更有同学表示,这次参观使他们对中华文明的整体脉络有了更加立体和深刻的认识,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