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耳其中部克孜勒尔马克河西岸,布克卢卡莱考古遗址不断出土令人惊叹的古代文物。这座公元前二千纪中期的定居点,竟藏着安纳托利亚已知最早的玻璃工艺品,让人们得以一窥赫梯人精湛的物质文化与跨区域交流的痕迹。
安纳托利亚
安纳托利亚是亚洲西南部的半岛,位于黑海和地中海之间。现时安纳托利亚的全境由土耳其控制,也是土耳其大部分的领土疆域。
新发现所在地
赫梯帝国
赫梯帝国(前17世纪-前8世纪)是小亚细亚地区的奴隶制国家,由拉巴尔纳斯始建,首都先在库萨尔,后迁至哈图沙,是土耳其的前身。赫梯帝国约公元前14世纪达到鼎盛,后被亚述帝国灭亡,是西亚最早发明冶铁术和使用铁器的国家。
01本地制造还是进口?安纳托利亚的玻璃工艺突破
安纳托利亚玻璃工艺实例
考古学家在遗址城堡区的R14房间废墟中,发现了一件罕见的梨形玻璃瓶和一枚钴蓝色圆盘吊坠,其年代可追溯至公元前17至16世纪,是安纳托利亚中部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玻璃制品。
玻璃瓶上的锯齿纹和鱼骨纹,与美索不达米亚努兹、阿淑尔等地的玻璃风格一脉相承,采用了先进的“芯轴成型法”——将熔融玻璃裹在可移除的黏土芯上制成。最惊人的是,同位素分析显示,这件玻璃可能并非来自叙利亚或美索不达米亚,而是本地生产的。这意味着,安纳托利亚中部或附近或许存在尚未发现的玻璃作坊,打破了“玻璃技术仅源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固有认知。
美索不达米亚
美索不达米亚是古希腊对两河流域的称谓(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间区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产生和发展的古文明称为两河文明或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它大体位于现今的伊拉克,其存在时间从公元前4000年开始直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
这件梨形瓶目前唯一找到的残片(直径146毫米的瓶身,底部为不透明的白色,镶嵌着彩色玻璃碎片,并饰有装饰图案)。
02女神崇拜背后异域文化如何渗透赫梯?
更耐人寻味的是那枚圆盘吊坠,其风格与献给美索不达米亚女神-伊什塔尔的祭品高度相似。这类物品曾在祭祀神庙中被发现,通常作为仪式装饰挂在墙钉上。它出现在布克卢卡莱,不仅证明了文化交流,更暗示当地可能存在与伊什塔尔崇拜相关的宗教仪式。
伊什塔尔
伊什塔尔是美索不达米亚宗教所崇奉的女神。狮子是伊丝塔女神的象征动物。 伊丝塔是一个双面女神,既是丰饶与爱之神,同时也是战争女神,一般认为与金星日夜不同的双面性有关。
R14展厅的玻璃吊坠。其圆盘状的设计风格与美索不达米亚女神伊什塔尔相关的祭品相似。
这一发现印证了当时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对安纳托利亚中部的渗透,其影响力已深入当地信仰与精英阶层的身份认同。
03布克卢卡莱遗址,多元文化枢纽?
布克卢卡莱(Büklükale)是位于土耳其中部克孜勒尔马克河西岸附近的考古遗址。在青铜时代中期,这里成为赫梯帝国的一部分。该遗址在青铜时代早期(公元前3千年左右)已有人定居。
遗址的一部分
发现的赫梯皇家印章,警告“破坏者必死”
这是一座多民族混居的古城:公元前20到18世纪卡鲁姆贸易时代的物件,和早期赫梯帝国遗迹层层叠叠,像本堆积的历史书。
卡鲁姆
卡鲁姆是公元前20世纪至18世纪安纳托利亚(今土耳其)贸易站的名称 。卡鲁姆贸易的主要中心位于古镇卡内什。
这里有赫梯语、胡里安语泥板(甚至可能有给赫梯国王的外交信),还有带王室印章的封泥,可见它不只是小镇,更是和赫梯王室关联紧密的政治要地。比起知名的博阿兹柯伊-哈图沙遗址,它更能体现边疆的文化融合与城市发展,见证了从商贸发达的卡鲁姆时期到赫梯帝国崛起的转变。
遗址中的两间地下储藏室(R54和R62)意义重大,里面藏有6000多个微型碗、精美印章,以及鸵鸟蛋壳、大理石与青金石豹头雕塑等珍奇物品。墙壁烧痕和外部石槽显示,这里曾举办盛大仪式盛宴,可能是源于哈梯族的建筑奉献仪式。
一个精雕细琢的豹头,由白色青金石制成,豹眼镶嵌着黄金和其他珍贵材料——可能用于仪式或典礼。
这些玻璃文物的发现,也让大家开始重新思考:青铜时代的安纳托利亚中部在技术创新上是否更有作为?赫梯贵族是买奢侈品还是自己造?随着挖掘深入,它或许会彻底改变我们对赫梯时代多元文化和技术水平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