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保护与利用培训班在成都圆满举办

字号:T|T
2025-05-16 10:21 来源: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512日至15日,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全国中医行业古籍保护中心)主办,成都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等单位联合承办的2025年度中医古籍保护与利用培训班在成都举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萨仁高娃、中国中医科学院纪委书记于林勇、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国锦琳、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所长李海燕、四川省图书馆馆长王龙等出席开班仪式。

图片

国锦琳表示,成都中医药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作为四川省重要的中医药古籍存藏和研究单位,先后成为四川省第一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四川省古籍保护工作示范单位,也是全国最早成立古籍研究所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近年来,学校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古籍保护与利用相关精神,推动古籍保护与利用各项工作向前发展,在古籍修复、古籍文献的整理研究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与发展。希望通过这次培训,推动学校中医药古籍文献的整理与保护迈上新台阶。

萨仁高娃讲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实施,开启了中医药古籍保护的新篇章。中医药系统超过600人次参加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各类培训,此次培训在多方努力下,以全国中医院校和公共图书馆为培训主体,专门针对中医古籍保护和利用进行授课,是近年来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中医古籍保护专门培训。期待各方以培训为契机携手共进,加快成果推出,实现成果转化,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

图片

开班同时,还举行了《中华医藏·温病卷》发布会及编纂项目推进督导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有关负责同志指出,此次《温病卷》的编纂出版,进一步加快了《中华医藏》项目的成果揭示。近年来,在多部门、全行业共同支持和努力下,中医药古籍工作不断呈现新面貌,通过系统性保护与深度挖掘利用,推动了古典医籍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让古籍智慧服务于当代临床、教育、科研,助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

此次培训,邀请了武汉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天津图书馆、四川大学、国家图书馆、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单位的17位专家授课;共有来自四川省、陕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贵州省、云南省、青海省、重庆市、西藏自治区等省(市、区)80余家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和中国中医科学院等科研院所近200人参加培训。课程涵盖图书馆古籍工作开展、中医古籍的版本鉴定、中医古籍提要撰写、数字人文视野下的古籍数字化、本草校勘整理的技术细节、马继兴的中医古籍研究、《中华医藏·温病卷》经典文献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中医古籍定级标准、中医古籍保护的示范性研究、中医特藏文献的整理研究等内容,以丰富的理论知识结合实践经验,为学员提供了一场学术盛宴。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