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了首届世界新石器时代大会(World Neolithic Congress 2024)。来自全球64个国家的近千名学者,通过不同的主题深入探讨了早期人类定居、人地关系、生业模式等前沿问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近年来在尚勒乌尔法地区有关前陶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新发现和研究成果。
)的发现,到近年来尚勒乌尔法新石器时代研究项目(又名Tas Tepeler项目)的推广,整个学术界对安纳托利亚高原,乃至整个西亚的新石器时代的起源与发展有了全新的认识。
)、恰克马克特佩(
)、塞菲尔特佩(Sefertepe)、居尔居特佩(Gürcütepe)在内的重要遗址。
)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掘工作,并于201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建筑之一。整个遗址位于一座高15米、占地约8公顷的土丘之上,现已发现多座大小不一的巨石建筑。研究表明,遗址最早的建筑为近圆形、直径约为10—30米的巨石建筑,由大型的T形立柱支撑起建筑的屋顶,立柱上还时常刻有动物和人物的形象。此类建筑遗存被称为“特殊建筑”(Special Building),始建于PPNA时期,并一直沿用至PPNB时期。在特殊建筑的周围还发现了众多面积较小的方形建筑,多由石头堆砌而成,具有典型的PPNB时期的建筑特征。现阶段,学术界对此类大型特殊建筑的普遍认识是,这是一处从事某些公共活动的特殊场所。大部分学者否定其作为宗教活动场所的可能,也不同意使用如神庙(Temple)、圣所(Sanctuary)这类的定义,但也认为这些建筑与一些仪式性的活动有关联。
)位于尚勒乌尔法西南约20公里处,是PPNA早期的一处狩猎采集定居点,年代可能比哥贝克力和卡拉汉要更早一点。已发掘的一座圆形特殊建筑,直径约16米,在基岩上开凿而成。建筑周围还发现了不少小型房址,均为直径约3—5米的近圆形建筑,部分墙体由石头砌筑。发掘过程中出土的动物骨骼,经初步鉴定表明,存在牛、马、猪、瞪羚和兔子等野生物种。
)都有发现。在塞菲尔还发现了很多珠子、配饰和小件,使用的原材料和形制多种多样,有玉石、蛇纹石、石灰石、拉长石等。
)的发掘过程中,首次发现了T形柱的建筑及其独特的图像元素。至1995年,德国团队对哥贝克力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我们开始逐步揭开了该地区前陶新石器时代的神秘面纱:大型的石构建筑、高耸的立柱、形制各异的动物和人物的图像元素。此类遗址以核心的特殊建筑为主体,并在其周围发展出建筑居所的布局,表明当时已形成了定居社会,并已进入社会复杂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