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湾山遗址博物馆整体造型灵感来源于“瓯”字的解构演绎,总建筑面积约3737平方米,地上2层,地下1层,建筑总体高度9.65米。博物馆外立面采用夯土质感石材,与戍浦江畔的山水完美融合,浑然一体。馆外水景中矗立的“文明之光”艺术装置,成为吸引游客的流量焦点。游客李女士感叹:“倒影与天空相接,随手一拍就是大片!”
踏入曹湾山遗址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瓯文化之源——曹湾山遗址博物馆”这几个醒目大字。展厅运用几何空间设计,营造出浓厚的沉浸式氛围,五大展单元串联起曹湾山遗址四千年的历史脉络。讲解员小黄介绍,馆内展品均为按1:0.9比例精心制作的仿制品,生动呈现了曹湾山遗址的自然地理风貌、考古发现成果以及先民的生活场景等丰富内容。
主展区分布在一层和负一层,涵盖“温润之地”“考古挖掘”“山海之民”“文化之融”“古今之韵”等五个特色单元,依次展现曹湾山的自然景观、考古发掘过程、先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曹湾山遗址与好川文化、良渚文化等之间的紧密联系。
博物馆内两件“镇馆之宝”尤为引人注目。其中一件是玉柄形器,它彰显了当时部落权力分化的雏形,其形制与好川文化遗址中的玉器相呼应,印证着两地文化的同源关系。
另一件是陶甑,底下带孔的设计,说明当时人们已掌握蒸煮技术,为研究古代饮食文化提供了珍贵的线索。这两件文物不仅是曹湾山遗址的重要代表,更是瓯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关键物证,吸引着众多游客驻足观赏、细细品味。
在呈现传统文物展览的同时,博物馆还创新性地引入了场景还原、幻影成像和沉浸式展厅等多元展示形式,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充满趣味与互动性的探索空间。
刘女士带着孙子参观后表示:“互动体验区最让我惊喜!我孙子特别喜欢那两个AI数字人,一直和它们聊天,都不愿意离开。”讲解员小黄也提到:“馆里的互动项目最受孩子们欢迎。这些沉浸式体验让大家能以更有趣的方式了解遗址的历史与文化,不仅增长了知识,还激发了他们对瓯文化的浓厚兴趣。”
目前,曹湾山遗址博物馆正处于试开放阶段,博物馆负责人表示,将在完善相关设施后正式对市民开放。此外,曹湾山遗址公园的规划还在进一步深化中。未来,遗址公园将由遗址保护区、遗址模拟展示活动区、农耕文化展示区、考古科教文创区等区域构成,为市民提供一个全新的文化休闲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