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古籍修复师为上万张古书“美颜”!多所高校开设这门课程

字号:T|T
2025-03-18 17:05 来源:长江日报

在塑料布上喷水,平整地贴在LED画板上,再将一页破损的古籍放置在塑料布上,用小夹子一点点清理上面的污垢,这个过程通常需要10到20分钟,这是古籍修复的第一步“展平书叶”,也是李洋洋每日都要重复多遍的步骤。

31岁的李洋洋是一名古籍修复师,在她位于武汉市洪山区的工作室里,一页古籍从破损到完整的“重生”,每天都在上演着。

从业八年以来,李洋洋已修复上万张古籍,工资从刚入行时的3000元一路上涨,“古籍修复一般按‘叶’计算,一‘叶’相当于两面,破损较轻的修起来不到一小时,严重的可能需要一整天,价格不同”。

图片

李洋洋正进行“展平书叶”步骤。长江日报记者 樊友寒 摄

零基础也能入门古籍修复师

2017年,李洋洋毕业于武汉商贸学院国际商务专业。之后,她到北京做了半年的摄影师助理,发现这一行并非自己兴趣所在时,她果断辞职。“我要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不是把工作当负担。”抱着这种坚持,她回到武汉重新找工作。

很快,她看到一家文化科技公司招聘古籍修复师,还接受零基础学徒。好奇的她投了简历并成功入职。因为毫无经验,初进公司时她完全不懂古籍修复,公司派了前辈手把手教她,还经常聘请行业内知名专家前来上课。经历了长达半年的学徒期,她才开始接一些简单的活。

她还记得,自己接手的第一份任务是修复一本版心断裂的古医书,被定为四级破损,大概有七八十叶,用了一周时间完成。她回忆,当时完全不紧张,手特别稳,也很有把握。

“一般学半年到一年才能开始接活,但也不能独立完成所有工作,仍需要前辈偶尔在旁指导帮助。”她说,哪怕后期很熟练了,也要经常看书、看网课、参加培训来精进修复技术。

在公司上班时,李洋洋接活由公司指派,拿固定工资,非计件定酬。试用期月薪3000元,转正后4000元,2年后涨到6000元。再后来,她当了主管,不仅负责修复,带徒弟,还掌握了古籍数字化、著录等多项技术,工资又上涨了不少。

图片

李洋洋正用刷子凿实搭口。长江日报记者 樊友寒 摄

两个月修复一本古医书

3月5日下午2时许,李洋洋正在家中修复一本《易经》,因纸张为竹纸,她猜测这是清代的古籍。“等修复完看到序章就知道准确年代了。”她穿着一件墨绿色的围裙,长发盘在脑后,坐在由餐桌改成的工作台前,用蘸水的软毛刷小心地将古籍浸湿,面前架的一部手机正记录修复过程。

这是李洋洋从旧书市场收回来的古籍,因最近没有接活,她将重心放在了经营自媒体账号上,把这本古籍的修复过程记录下来并分享在社交媒体上,吸引了不少粉丝关注。她分享的故事《我在武汉修复古籍》还登上了“大武汉一日”平台。

去年9月底,她从前公司辞职,10月就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目前工作室正处于发展初期,工作量有限,只有她一位全职员工,“忙不过来就找认识的修复师帮忙,给别人提成”。

工作室成立不到半月,李洋洋的丈夫在招投标网站上看到,武汉市一家单位招人修复一本古医书。夫妻俩主动联系争取,拿下了这个项目。690叶,三级破损,历时两个月,在两位兼职修复师的帮助下,该项目顺利完工。

李洋洋介绍,收费由破损程度决定,程度分五级,从高到低。如书叶虫蛀面积或粘连面积达到20%以上等情况会被定义为三级破损。破损较轻的修复起来不到一小时,严重的可能需要一整天。

图片

修复后的一叶古籍。李洋洋供图

分享视频引来年轻网友咨询拜师

李洋洋说,这份工作不仅需要胆大心细,耐心好,还要学会自己找乐趣,不然很难坚持下去。在试用期间,陆陆续续有十多个人进入公司学习,最后留下来的只有4个人。

“有时古籍破损太严重,光是第一步‘展平书叶’就要几个小时,注意力得保持高度集中,避免失误导致古籍受损。”她分享,曾有同事因稍不注意,下手过重将书叶戳得皱在一起,为了恢复原状花了一天时间。所以感到烦躁时,李洋洋会停下手里的工作,干点别的,等心情平复后再继续。

李洋洋认为,在枯燥里找乐趣也十分重要。修古籍时,她会留意古籍中的文字,比如一些古时候的药单,想象当时作者写下这些时的场景。隔了几百年后,她还能触摸到对方写的东西,感觉十分神奇。能帮助早已不在的人将想表达的内容传递下去,李洋洋有成就感。

“你看这里还有用中文发音标注的英文,这不跟我们小时候学英语一样嘛。”她翻开一本修复完毕的古籍,指着书叶天头(顶部)的注解说。这是一本民国时期的书,每一叶顶部都有一行英文、一行中文注释,还有一行用中文写的英文发音,如:Sea(海)读“赛”。

李洋洋感觉,近几年,身边年轻的古籍修复师越来越多。很多年轻网友看了她的视频后表现出极大兴趣,询问她是否收徒。

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等多校开设了古籍修复相关专业或课程。部分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室也提供古籍修复的培训和实践机会。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