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各级档案馆里,珍藏着17914卷(件)用神秘古文字书写、记录水族民间知识和原始信仰的综合典籍,堪称“水族人民的易经和百科全书”,这就是贵州省“水书”文献。它承载着水族文明的密码,是水族人民特有的书籍,至今还指导着水族人民的生产与生活。
水书,水族人民称之为“泐睢”,是水族人的古文字或由这种文字编写的书籍或文献的总称。“水书”通过习俗渗透到水族人生活的各个侧面,影响和指导着他们的生活。水族同胞在丧葬、祭祀、婚嫁营建、出行、占卜、节令、生产等一举一动都受水书的制约,因此,在水族的社会生活中,水书具有广泛的作用和举足轻重的地位,有着巨大的宗教和精神意义,它是水族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构成了独特而神秘的“水书习俗”。
水书文献作为“水书习俗”的典籍,它没有统一的刻版印本,全靠民间水书先生代代手抄口传心授,因为一代一代的水书先生,水书才得以在民俗中存活并传承下来。
2002年,水书文献纳入了“ 中国档案记忆名录”。2006年,“水书习俗”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22年,黔南州三都县申报的《贵州省水书文献》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成为我国第13个、贵州省首个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的文献。
水书,这一以活态传承的方式在贵州苗岭山脉间流传了数千年的水族文字,自此走出大山获得世界关注。
中国从国家层面给水书的命名有三种:水书、水书习俗、水文。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命名为“水书”;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命名为“水书习俗”;中国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命名为“水文”。
一种民族文字,国家有三种命名,这是世界绝无仅有的特例。由此可见水书的特殊性、神奇性、神秘性。
水书文化作为古代象形文字的一脉,历史上就像被泥沙包裹起来的金子,终于在当代显露出它蕴藏的重大价值。
水书文字的破解不仅为我们深入了解古代水族社会风貌打开了一扇窗,得以窥见古代水族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以及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更能通过它破解其他象形文字,解读出更加庞大的历史图卷,助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也为水书的传承和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