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现场
展览开幕式上,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湖南省文物局局长姜猛简要介绍了“万古长歌·湖南史前文明图卷”大型国画长卷的内容和创作过程,并表示该展览生动呈现了湖南考古工作的成就,是对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传承、阐释和传播,讴歌了湖南先民的进取精神,礼赞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这不仅促进了湖南文旅融合发展,还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华文明的影响力,推动湖湘文化走向世界。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湖南省文物局局长姜猛致辞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张伟明在致辞中指出,湖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史前先民凭借无尽的智慧与不懈的勤劳,共同绘制出一系列耀眼夺目的史前文明图景。本次展览巧妙地融合了艺术创作与考古成果,精心铺陈出七大篇章,再现了先民们依水而栖、狩猎采集的原始风貌,以及他们驯化水稻、构筑精神信仰、营建城市的非凡壮举。通过这一展览,观众不仅能够深刻体会到湖湘先民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开拓精神,还能见证湖南史前文明的发展诞生和辉煌历程。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张伟明致辞
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他表示,湖南考古人通过发掘湖湘大地深藏的文物,成功重建了50万年以来到王朝纪年之前的序列完整的考古学文化年表。而湖南的美术工作者则运用丹青笔墨与艺术语言,将这份极为宝贵的史前考古学文化年表,以宏伟画卷形式,生动且详尽地展现给了公众,这一作品思想深远,跨越万载,气势磅礴。
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致辞
《万古长歌·湖南史前文明图卷》历经两年创作完成,并邀请国内书法、绘画名家为作品题跋。作品长140米、高1.8米,气势磅礴,思接万载,由“最早的湖湘先民:逐水而行与狩猎”“从山岗到平原:人类文化发展萌芽”“彭头山:稻作农业与定居”“高庙:绽放认知与信仰之光”“城头山:稻作农业走向成熟和城的诞生”“鸡叫城:澧阳平原上的古国气象”“孙家岗:聆听华夏浪潮之声”等七个部分构成,堪称湖湘画坛上的鸿篇巨制。艺术家们怀揣挖掘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初心和讲好湖南史前社会文明化进程故事的使命,本着坚持“充分尊重考古发现、艺术还原史前文明”的创作原则,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融合、具象和意象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充沛情感和笔墨丹青精心勾勒了湖湘先祖在史前人类历史中从原始生活方式跃升至文明门槛的惊世传奇。
展览现场
《万古长歌·湖南史前文明图卷》曾于2023年12月在湖南首展,引起文化界、艺术界和考古界的广泛关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本次展出作品是主创艺术家团队用近一年时间再次补充、打磨、优化后的匠心之作,内容更为丰富、阐释更为深刻、表达更为完善。该展首次用国画艺术全景再现湖南史前文明演进的宏大历程,让沉睡在湖湘大地上的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走进大众视野,激发起浓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展览现场
展览中,对应《万古长歌·湖南史前文明图卷》的七个部分,精选了49组(91件)湖南史前文明考古文物(含石器、骨器、陶器、玉器等)进行同步展出,增加了展览的丰富性、生动性和知识性。本次展览将持续一个月,免费向公众开放,展览位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北3展厅。观众可以从恢宏的百米画卷中,鲜活地了解距今50万年以来湖湘大地上发生的里程碑式的文明演进大事件,深刻感受湖南先民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伟大历史进程中的进取姿态和所取得的文化成就。
来自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国家画院、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国防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美术》杂志社、北京市文联、湖南师范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美术馆、湖南当代中国画创作院、湖南省美协等单位领导与专家学者,以及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南省政府驻京办、湖南省文物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南省市州文旅系统相关负责人和新闻媒体代表共二百余人参加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