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各地文物动态摘编(12.21-12.27)

字号:T|T
2024-12-31 13:41 来源: 国家文物局

宣传贯彻文物保护法座谈会在京召开

12月25日,宣传贯彻文物保护法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修订文物保护法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际行动,是巩固文物事业改革发展成果、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深刻理解、牢牢把握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的立法精神、制度原则和实践要求,加大保护力度,促进传承利用,强化责任落实。要切实抓好法律宣传普及,通过严格执法确保法律规定落到实处,着力推进文物保护法律制度体系建设,推动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全面有效实施,以法治力量促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在京召开

12月26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听取河南二里头遗址、殷墟遗址,四川三星堆遗址,山西钟村夏商墓地等4项夏商文明考古研究最新进展汇报。二里头遗址北侧的洛河北岸的古城村遗址发现二里头文化时期的壕沟和夯土墙,推测它们很有可能是二里头都邑外围的壕沟和城墙,为探索二里头都邑布局提供了重要线索。殷墟遗址洹河北岸地区初现大邑商都城的三横三纵骨干道路网络格局,发现有多条道路和路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16家单位推进三星堆出土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山西省钟村墓地是目前夏商之际黄土高原东部发现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墓地,填补了太行山西麓夏商考古的空白。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2024年度会员大会召开

12月21日,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2024年度会员大会在江西景德镇召开。会议指出,2025年,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将继续配合国家文物局助力世界遗产申报和行业能力建设。专家围绕从《威尼斯宪章》后中国及亚洲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发展历程、遗产保护传承引领城市更新、基于学科交叉的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学科建设、陶溪川工业遗产的活化利用、景德镇考古和文物保护利用以及国际文化遗产应急响应与抢救行动等方面,分享学术思考与实践经验。会议期间还召开3场主题边会,探讨历史城镇村的创新传承、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和影响评估、遗产地管理新思路。

 

 

北京

先农坛庆成宫首次向公众开放

12月21日,有着560多年历史的先农坛庆成宫首次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这是继今年4月18日神仓院落首次开放之后,先农坛范围内又一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古建筑区域。庆成宫原名斋宫,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是明清帝王在祭祀先农前斋戒的场所。庆成宫作为北京中轴线15个遗产点之一——先农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面向公众开放的文物古建场所,可以说是先农坛几百年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新的里程碑。目前,庆成宫内设“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成果展”“庆成宫历史文化展”和“致中育和 嘉礼庆成——先农坛庆成宫数字常设展”。

 

 

河北

泥河湾遗址群考古取得突破性进展

12月22日,泥河湾2024年考古发掘项目论证验收会在河北省泥河湾研究中心举行。2024年,在新庙庄遗址5号地点揭露出一个罕见的“楔形细石核技术石器初级加工场”,为桑干河北岸虎头梁遗址群寻找到石器原料来源。其中,密集的石制品间保存完整的“热处理石料”窑炉是在东亚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址中首次发现,生动呈现出距今1.8万至1.5万年前东方人类石器制造场景。该遗址石叶、细石叶技术呈现出本土石器技术逐渐演变的迹象,对于研究石叶技术起源、细石叶技术来源等国际学术问题意义重大,对探索东亚地区现代人的起源模式具有重要价值。会议还披露,于家沟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中发现的陶片年代最早或超1.5万年,可能是中国北方最早的陶器。

 

 

山东

琅琊台遗址考古新发现论证会召开

12月21日,在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琅琊台遗址考古新发现论证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青岛琅琊台遗址主峰的“大台”主体为秦汉时期高台建筑基址。通过持续系统发掘,遗址的规模、布局及主要遗迹面貌基本呈现,发现台下房间、排水设施等重要遗迹,佐以早先发现的秦代刻石,推定为秦始皇所筑之琅琊台。“窑沟”地点发现砖瓦窑分布区,出土大量遗物,为台上建筑材料分期断代提供了较为准确的依据。这一考古新发现不仅证实了《史记》等文献的记载,更是中国东部地区关于秦代建筑重大的考古发现。

 

 

河南

2024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召开

12月19日至21日,由河南省文物局指导,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主办的2024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在安阳市召开。2024年,河南省共实施主动性考古调查勘探项目15个、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33个,实施基建考古调查勘探项目1100个,考古发掘项目175个。永城王庄遗址、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遗址2个项目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开封北宋东京城景龙门遗址、方城八里桥遗址等项目考古成果,在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平台发布。一系列主动考古发掘和基本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在考古发掘阐释、中华文明探源、大遗址保护利用等方面取得亮眼成绩。

 

 

 

 

湖北

当阳九里岗遗址2024年勘探发掘取得新收获

12月23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披露当阳九里岗遗址2024年勘探发掘的新收获。九里岗遗址地处鄂西山地向江汉平原过渡的山前地带,地层堆积基本延续,年代自旧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延续至历史时期,是长江中游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处纵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各个时段,且具有相当规模的遗址。2024年考古工作重点集中于夹口山和平面山两处遗址。发掘方面,夹口山小石器加工场再次揭露出一片以小石器为代表的遗存堆积;平面山较为完整地揭露了两座大溪文化房屋。勘探方面最重要的收获是在夹口山-平面山两处遗址进一步确认了一套以拦水坝、蓄水池、引水渠等为组合要素的早期水利系统。

 

 

湖北省博物馆发布郧县人头骨化石相貌复原像

12月26日,湖北省博物馆在汉举办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郧县人头骨化石相貌复原”成果,揭开郧县人1号、2号的“神秘面纱”。这是世界上首次对距今100万年前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开展的科学的相貌复原工作,对古人类化石相貌复原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1989年、1990年、2022年先后发掘出土的3具距今约100万年的“郧县人”头骨化石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为研究东亚直立人的演化提供了关键证据,对于探讨东亚古人类演化模式、东亚直立人来源以及与智人之间的演化关系等重大课题具有重要价值。

 

 

 

 

广西

桂林市恭城发现岭南地区最早城址

近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牛路冲遗址发掘咨询会举行。牛路冲遗址位于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镇牛路冲东北约200米的河流冲积台地,自2024年9月1日起,牛路冲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启动。历经三个多月考古发掘,遗址出土一批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的重要考古遗存,有灰坑、柱洞、城墙、壕沟等遗迹,遗物主要为陶器和石器等。根据研究,灰坑和柱洞及出土的文化遗物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代文化遗存,城墙和壕沟属商代早期城址,为岭南目前发现最早的城址,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商代城址。这一发现对华南地区早期文明化进程的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重庆

长江岸线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及商周时期遗存

日前,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完成了重庆市江北区王爷庙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发现多处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遗迹,出土若干遗物。王爷庙遗址位于重庆市江北区寸滩街道黑石子社区,地处长江左岸的二级台地上。此次考古共发现新石器时代至清代遗迹60个(处),其中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遗存较为有代表性,共发现灰坑13个、灰沟3条,出土陶罐、陶壶、石斧、石凿、箭镞、盘状器、切割器等遗物。遗址内相关遗存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重庆主城片区的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历史,为将来研究长江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人类聚落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甘肃

石窟寺、古遗址安全管理与防震减灾培训班在敦煌举办

12月23日至27日,由甘肃省文物局、省地震局联合举办的石窟寺、古遗址安全管理与防震减灾培训班在敦煌开班。培训要求,各地各单位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深化理论联系实践,将培训成果有效转化为石窟寺、古遗址安全管理与防震减灾工作的具体举措,着力强化制度标准建设,提升科技化安全监测水平,压实文物安全责任,增强应急预案及演练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为构建包括石窟寺、古遗址在内的全省文物安全大保护格局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