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各地文物动态摘编(12.14-12.20)

字号:T|T
2024-12-23 15:46 来源:国家文物局

国家文物局召开2024年度调研工作会议

12月19日,国家文物局召开2024年度调研工作会议。会议肯定2024年度文物事业调查研究成果,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认识和把握调查研究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调查研究贯穿文物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要强化问题导向,讲究方式方法,加强对策研究,注重成果转化,不断完善文物系统性保护、文物安全、考古和文明研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博物馆和社会文物改革发展、文物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文物国际交流合作、文物展示传播等方面的政策举措。要切实做好2025年度调查研究工作,找准调研方向,明确调研主题,深入调查研究,为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图片

59541件套国有馆藏一级文物完成备案

近日,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公布国有馆藏一级文物备案结果并加强动态管理的通知》。通过备案工作,厘清了国有馆藏一级文物基本情况,形成了国有馆藏一级文物数据库,为加强文物保护、管理与利用奠定了基础。自2017年起,国家文物局持续组织开展国有馆藏一级文物备案工作,重点对各地申请备案为一级的国有馆藏文物是否符合一级文物定级标准进行复核。经复核,1691家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59541件/套一级文物通过复核并完成备案。国家文物局将依托藏品管理系统常态化开展国有馆藏一级文物信息录入、定级备案、借展备案、档案更新等工作。

图片

文物保护技术装备供需对接研讨会在京举办

12月18日,文物保护技术装备供需对接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议旨在探讨文物保护技术装备发展现状与趋势,梳理文物“防、保、研、管、用”典型应用场景的装备供需难点,搭建工程师与文博单位深度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加快专用装备制造与文博事业高度融合,推动文物保护装备供需服务升级。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围绕馆藏文物保护、遗址和出土文物保护、文物考古技术、文物安全防范、文物数字化、博物馆智慧化等装备设备研发应用以及标准化保障文物保护装备高质量发展等议题展开研讨。

图片

天津

元代漕运仓储遗址获重大发现

日前,由天津市文物局指导,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的“十四仓遗址考古发掘与保护专家咨询座谈会”召开。2024年9月至12月,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对十四仓遗址进行主动性考古工作,本年度实际发掘面积1538平方米,最主要的发现是完整揭露出1座元代漕仓仓厫建筑基址,坐北朝南,长度约42.9米、宽度约15.2米;并通过重点考古勘探确认一组由12座建筑基址组成的漕仓院落遗址。该遗址布局清晰,规模体量巨大,属国内同时期同类型考古遗存的突破性发现,为元代运河漕仓制度研究提供了重要考古实物资料。

图片

内蒙古

考古学视野下的北疆文化学术研讨会开幕

12月16号,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的“考古学视野下的北疆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开幕。研讨会上,专家学者聚焦“北疆文化”视野下的考古研究,分别从旧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西辽河流域早期文明研究、仰韶时代-青铜时代黄河中游区域文明演进等方面深入探讨“北疆文化”建设工作,以考古实证讲述“北疆文化”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历史长河中的重要价值。会上首次公布了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云家梁遗址的考古发掘情况,截至目前,该遗址共清理房址23座、沟4条,出土可修复完整陶器、石器、骨器及陶器标本等300多件,发现本地区仰韶时期面积最大的半地穴房址与较集中的房址群组。

图片

江苏

兴化市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2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将江苏省兴化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批复称,兴化市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保存较好,地域特色鲜明,文物和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位于兴化的草堰港遗址是目前江淮地区已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被国际灌排委员会公布为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兴化还拥有历史文化街区2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传统村落23个,文物保护单位110处,不可移动文物119处,历史建筑110处。

图片

高淳薛城遗址考古阶段性成果专家论证会举行

12月19日,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高淳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南京文明之光——高淳薛城遗址考古阶段性成果专家论证会”,系统阐释、论证薛城遗址的特点和重要价值。薛城遗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淳溪街道薛城十村,是南京地区已知面积最大、年代最早的史前村落。通过持续多年的考古发掘和多学科综合研究,根据层位关系、遗迹分布和出土典型器物的特征形制,并结合最新C14标本测年,薛城遗址距今6300年至4000年。薛城遗址是南京乃至江苏地域文明探源的关键遗址之一,对南京文化史的研究、古丹阳湖地区史前文化发展序列的构筑、长江下游地区早期文明化进程的探讨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图片

福建

壳丘头遗址博物馆开馆

12月16日,南岛语族文化艺术联展开幕暨壳丘头遗址博物馆开馆仪式在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举办。壳丘头遗址是南岛语族重要遗存,实证闽台两地同根相连、福建等沿海地区是南岛语系早期人群形成和向太平洋岛屿扩散的重要出发地。国家文物局将支持壳丘头遗址开放展示实现更高水平,打造形成南岛语族国际化研究高地、展示中心、共享平台;推动南岛语族国际合作研究、交流对话和成果宣传,不断丰富对南岛语族根源的科学认知;推动数千年友好情谊再续新篇,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搭建文化桥梁、贡献合作典范。壳丘头遗址博物馆现有“平潭史前文化展”“南岛语族航海术与文化”“南岛艺韵”三个展陈,展出文物600多件。

图片

湖北

《湖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获批复

近日,国务院关于《湖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发布,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湖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根据批复,湖北要健全综合交通物流枢纽网络,打造沿长江、汉江等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提升长江黄金水道运输效能,推进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提高多式联运水平,强化中部地区的大通道格局。要健全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空间保护机制,强化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整体保护和系统活化利用,加强神农架、武当山古建筑群、明显陵、唐崖土司城址等世界遗产保护,构建长江文化、荆楚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景观资源整体保护的空间体。

图片

四川

古蜀文明保护传承二期工程启动

12月16日,古蜀文明保护传承二期工程在四川省广汉市的三星堆研究院启动,未来三年四川将组织对三星堆和金沙遗址重要遗迹和功能区的未知领域开展发掘研究,深入挖掘阐释古蜀文明蕴含的突出普遍价值,生动书写中华文明的古蜀华章。在启动仪式上介绍了《三星堆-金沙遗址考古研究工作方案(2025-2027年)》,拟对三星堆-金沙遗址的河流、道路、城墙、城壕、水门、城门、桥梁、码头等重要遗迹,以及手工业作坊等重要功能区域的未知领域进行考古勘探和发掘。同时,考古工作者将同步开展考古资料整理发表。

图片

陕西

秦兵马俑二号坑发掘出高级军吏俑

近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披露,考古人员近日在秦兵马俑二号坑中发现了一尊罕见的高级军吏俑。据介绍,这尊高级军吏俑是二号坑自1994年正式发掘以来出土的第一件高级军吏俑,按它出土的位置推断,它很可能是这个单元的最高军事指挥长官。这次发掘对研究秦代的军事组织和军事制度有重要意义。今年是秦兵马俑考古发掘50周年,半个世纪来,考古工作者相继发现了秦兵马俑一、二、三号坑,总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发掘出土兵马俑2000多件,以及铜车马、石甲胄、百戏俑等重要文物,明确了秦始皇陵的主要遗存,为秦始皇陵的全面保护和系统展示提供了科学依据。

图片

延安发现多座龙山文化时期石城遗址

12月12日,延安市文物研究院披露,延安所辖的子长市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多座龙山文化时期石城遗址。其中,金山寺遗址为龙山文化早期石城遗址,距今4500多年,仅核心区面积已超过10万平方米。这一发现填补了子长史前石城发现的空白,对本区域史前社会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四普”在子长共发现了四处石城或疑似石城遗址,除了金山寺遗址外,还有寨依山遗址、强家沟寨址、圆盖峁遗址三处。这四座石城或疑似石城聚落遗址,对于研究延安新石器时期聚落分布与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资料和实物依据。

图片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