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田野考古实习工作座谈会召开
12月10日,高校田野考古实习工作座谈会在陕西西安召开。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培养体系,切实提升田野考古实习质量,建强田野考古实习教学团队,健全田野教学体系,加强出土文物、考古发掘资料管理,加快推进考古报告出版;强化管理投入,加强考古工地安全管理,完善评价机制,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与设施装备配置,不断提升保障水平;以抓好田野考古实习工作为牵引,努力把考古学科建设和专业人才教育推上新台阶,让更多年轻人热爱、投身考古事业,让考古事业后继有人、人才辈出。会上,国家文物局通报2024年度高校田野实习情况。
万里茶道遗产保护圆桌会议暨沿线申遗城市联席会议举行
12月7日,万里茶道遗产保护圆桌会议暨沿线申遗城市联席会议在武汉举行,来自中国、蒙古国、俄罗斯的申遗主管部门、部分沿线城市专家代表相聚武汉,围绕推动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展开交流探讨。会议通过了《关于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的武汉倡议》,《倡议》提出,要认识万里茶道全球范围内的潜在突出价值,加大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及普及力度,推进万里茶道遗产保护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据悉,万里茶道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于2020年在武汉成立,目前已囊括万里茶道中蒙俄三国30多个重要节点城市。
《寻古中国》第二季开播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的大型系列纪录片《寻古中国》,12月9日起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22:30档开播。《寻古中国》第二季节目以翔实的考古证据,系统梳理中华大地上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发展脉络。节目包括《水下考古》《喇家寻踪》《东方人类百万年》《探秘秦始皇陵》等系列,将以考古实证和史籍文献相结合,用新发现、新视角寻根探源,叩问来处,继续讲述中华文明故事。
北京
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规划发布
12月12日,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发布会上,《北京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规划(2023年-2035年)》正式向社会发布。规划首次提出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4个核心价值主题,即东亚地区早期人地关系的杰出见证,见证中华文明赓续的千年古都,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首善之都,多元交流开放包容的大国之都。接下来,北京市将以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带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统筹推进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3条文化带保护发展,构建连片成线的文化遗产“大保护”格局,提升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深入挖掘展示遗产文化价值。
山西
沁水县八里坪遗址考古新发现公布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2月5日对外公布晋城市沁水县八里坪遗址考古发现和收获。该遗址是山西晋东南地区已知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多元文化东西互动、南北交流的枢纽。近年来围绕遗址及沁河流域的考古工作,实证了中原核心区和周边区域文化之间的交流互动。周边区域人群迁徙或文化因素向中原汇聚,促成中原核心区的崛起并最终形成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持续开展调查、发掘及综合研究,对于认识晋东南地区在中华文明早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山西古建院与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签署合作备忘录
日前,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与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通过立足国际视野的前沿研究和多媒体技术,共同推进山西古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与传播。双方将秉承“文物活化”“数字化”和“国际化”理念,拟通过数据整合、VR沉浸式体验、多媒体展览等手段,对佛光寺与南禅寺的建筑、彩塑、壁画等元素进行多维度的数字化艺术展示,并结合线下展览、线上展示、国际学术会议及出版等形式,扩大山西古建筑的中外影响力。
上海
“博物馆的未来”——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委员会亚太分会2024年会开幕
12月9日,由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委员会亚太分会与复旦大学共同主办“博物馆的未来”——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委员会亚太分会2024年会在复旦大学开幕。会议围绕博物馆与城市协同发展、高校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等主要议题作主题报告和圆桌讨论。国内外资深博物馆学专家学者,与复旦青年学子一道,共话“博物馆的未来”。会议将为推动亚太地区博物馆交流互鉴,助力中国博物馆界学人积极参与博物馆国际治理,为全球博物馆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作出积极贡献。
江苏
首届全国“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示范交流活动举办
12月8日至9日,中国人民大学与苏州市共同举办首届全国“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示范交流活动,20多家博物馆的负责人共同启动“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共建联盟。活动表示,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共同使命,共同推动文物资源融入“大思政课”建设取得新进步新成效。要充分发挥文物资源育人功能,深化价值挖掘,为学校思政教育提供丰富素材和内涵支撑,坚持守正创新,以资源共享、数字开发、智慧应用创新思政课建设,汇聚育人合力,健全以文物资源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共用的长效机制,更好赋能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
浙江
上山遗址发现距今一万年的稻米酒
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于北京时间2024年12月10日在线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中国东部浙江上山遗址发现距今一万年的稻米酒》。研究团队利用多种微体化石分析技术,发现了东亚最早酒类酿造新证据。该研究通过气候、微生物和植物资源的多学科证据,展示了生态与文化因素在早期农业起源中的协同作用,探讨了稻米酿酒的技术过程及其与文化、环境的关联以及这一发现对稻作农业起源与早期社会发展的意义。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早期稻米酿酒的复杂性与创新性,也为理解东亚地区稻作农业的起源、早期社会结构和技术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重庆
大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
近日,2024年大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大足举办。会议由大足石刻研究院主办,来自全球11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名中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大足学学术研究,共谋石窟寺保护利用发展。会议以大足学学术研究交流为平台,汇聚国内外石窟寺研究力量,旨在聚焦石窟寺保护、研究和利用工作的难点热点,深入挖掘以石窟寺为载体的丰富文化内涵,提炼大足石刻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推进石窟寺文化互动和文明交流互鉴,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作用。
陕西
周原遗址考古新发现专家咨询会召开
12月7日,周原遗址考古新发现专家咨询会在扶风县举行。会议由陕西省文物局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西北大学等文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4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会上介绍了2024年度周原遗址考古新成果,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周原遗址考古新发现进一步厘清了周原遗址的聚落布局与结构,明确了周原遗址的性质,丰富了西周都邑研究的考古学证据,建议尽快公布相关成果,促进发掘成果转化。
陕西省第八批“国保”档案备案工作完成
近日,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完成陕西省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档案备案工作,354处文物保护单位档案完成备案和修订。该工作全面补齐陕西省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资料库,至此已公布的陕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部建立记录档案。据介绍,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是文物“四有”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记录档案详细、准确、全面记录文物保护单位本体和管理工作信息,是服务于文物保护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文书档案,更是进行文物保护规划、弥补文物损失、科学管理文物保护单位的重要依据和基础。
西安南郊发掘千余座古墓葬
青海
青海省重点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