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纪要丨新西兰的博物馆与博物馆学:历史、理论、政治与专业实践

字号:T|T
2024-12-09 09:24 来源:复旦文博

20241129日,受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的邀请,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斯托特研究中心博物馆与遗产研究项目主任康纳·麦卡锡(Conal McCarthy)教授在复旦北苑亚洲青年交流中心,为文博系师生带来了题为“新西兰的博物馆与博物馆学:历史、理论、政治与专业实践”的精彩讲座,讲座由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孔达副教授主持。

聚焦新西兰博物馆由传统到创新的历史变迁及其与博物馆学研究的关系,讲座内容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理论、当代博物馆实践、大学博物馆研究专业。

 

图片

 
博物馆历史

现代意义上的西方博物馆多被视为19世纪的产物。新西兰的早期博物馆深受英国模式影响,这与19世纪大量移民来自英格兰和苏格兰有关。新西兰的博物馆兴起于国际展览会和世界博览会,表现为建筑风格和展示方式的直接模仿。

19世纪90年代,新西兰博物馆逐步突破英国模式的单一影响,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尝试探索具有本土特色的博物馆学。同时,艺术画廊的诞生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发展。然而,由于独特的建筑与展示风格,画廊起初未被视为博物馆的同类机构。如今,新西兰将画廊、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统称为GLAMGalleries, Libraries, Archives, and Museums),强调协同发展。

20世纪初至中期,新西兰建立了包括国家博物馆、国家美术馆和国家图书馆在内的大型国家机构。这些机构的设立旨在探索国家身份,回答新西兰人是谁的核心问题。然而,正如康纳教授所述,国家身份不断变化,而博物馆对社会变化的回应往往滞后。

新西兰博物馆学中的土著博物馆学Indigenous Museology)是其一大亮点。20世纪初,毛利领导人阿皮拉纳·恩加塔(Apirana Ngata)与彼特·巴克(Peter Buck)主张博物馆应超越传统的历史遗存功能,成为保存、振兴部落文化的重要平台。他们推动毛利人积极参与博物馆实践,以展示活态文化。

1998年,新西兰国家博物馆(Museum of New Zealand Te Papa Tongarewa)的开放标志着新西兰博物馆学的一次重大转型。与旧国家博物馆分门别类展示藏品不同,新国家博物馆整合藏品,注重观众体验。这一举措体现了全球新博物馆学New Museology)运动的趋势,即从以藏品为中心转向以观众为中心。

 

图片

 

博物馆理论

康纳教授进一步探讨了新博物馆学的复杂性及核心特征。作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重要博物馆学流派,新博物馆学涵盖多样化的观点。例如,安德森(Gail Anderson)将其称为重新发明的博物馆Reinvented Museum),而格林希尔(Hooper-Greenhill)则提出了后博物馆Post-Museum)的概念。同时,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也承认该术语在不同地区的具体内涵各异。

尽管定义多样,新博物馆学仍有一些核心特征。它强调博物馆应成为生动、充满活力、具有参与性的平台。博物馆不仅关注内部研究与创作,还注重与公众互动,被视为促进讨论的论坛,让人们在对话与辩论中探索和构建意义,而非单纯提供答案。

在新西兰,新博物馆学得到了强烈体现。一些学者认为,这种理念关注的重点已从博物馆做什么如何去做转向为什么这样做以及为何选择如此呈现。这种视角促使人们从批判和政治的层面分析博物馆在社会中的角色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新博物馆学的影响贯穿博物馆的多个领域,包括组织管理、人员配置、教育活动、展览策划、藏品分类、数字媒体应用以及观众参与。它推动博物馆从传统的知识储存机构,转变为促进社会互动与意义建构的重要场所。

 

图片

 

 

当代博物馆实践

康纳教授通过具体案例探讨了“新博物馆学”理念对新西兰当代博物馆实践的深远影响。在展览策划方面,博物馆越来越注重与社区的合作,通过社区成员的内部视角诠释其文化,提供更私密、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在文物保护上,保护已不再仅被视为一项技术工作,而是从遗产价值的角度出发,探讨“什么是保护”以及“为谁保护”。保护实践也更注重与社区协作,尊重并融合其独特的文化理念和方式。在数字媒体的应用上,新冠疫情加速了博物馆采用数字技术的步伐,许多展览借助数字媒体丰富内容展示,提升观众参与感。然而,康纳教授提醒,过度依赖数字技术可能忽视人们对真实物品接触的需求,博物馆需在虚拟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自然展示领域的变化也尤为显著。一些展览努力突破传统西方科学中自然与文化的二元对立,强调自然作为社会文化产物的属性。这种转变受气候变化与土著自然观的启发,尝试探索新的世界观。此外,康纳教授还提到当代艺术中的共同策展模式创新,以及国家博物馆在藏品管理、展览策划等方面践行“土著博物馆学”,展示毛利文化的多样性与活力。这些实践体现了新西兰博物馆在社会文化语境中的持续创新和深度反思。

 

图片

 

大学博物馆研究专业

康纳教授以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的“博物馆与文化遗产实践”硕士项目为例,探讨了大学博物馆教育如何帮助学生应对当代博物馆行业的快速变化与挑战。这一项目聚焦实践,而非单纯的学术理论与历史,旨在培养毕业生在动态发展的行业中脱颖而出。

课程设置强调学生深入社区实习,同时邀请博物馆业内人士参与课堂交流。康纳教授指出,当前博物馆领域面临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困境:学术界偏重理论研究,缺乏专业实践经验;而博物馆从业者专注实际工作,却往往欠缺对其工作的理论反思与批判性理解。为弥合这一隔阂,该硕士项目致力于推动大学与博物馆部门的合作,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项目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使其能够胜任博物馆行业的复杂环境。这包括批判性思维、学术研究、人际沟通、团队协作与演讲能力。此外,课程特别强调对土著文化遗产的理解,确保学生能够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工作并推动行业创新。

 

问答与总结

康纳教授的演讲结束后,与会师生就多个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包括社区合作的困难与实践原则、去殖民化的解读、博物馆的中立性与观点表达,以及从土著视角书写博物馆史等。在热烈的问答环节中,康纳教授分享了许多独到见解,为大家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图片

 

最后,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周婧景教授和孔达副教授分别对讲座进行了总结与点评,充分肯定了此次讲座的学术价值与启发意义。讲座在师生与康纳教授的合影留念中圆满结束。

 

图片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