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各地文物动态摘编(11.30-12.6)

字号:T|T
2024-12-09 11:40 来源:国家文物局

“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启动

11月30日,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山东省委网信委联合指导的“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山东曲阜启动。此次活动聚焦“两个结合”,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活动指出,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强文物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和传承利用,坚持保护第一,加强合理利用,深化阐释传播,切实把儒家文化遗产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全国城市考古座谈会召开

12月4日,全国城市考古座谈会在四川成都召开。会议要求,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根据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要求,扎实推进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制度,重点城市要出台配套政策,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划定地下文物埋藏区。要着力完善城市考古工作机制,加强能力建设,提升工作规范化、科学性以及课题意识,强化考古工地安全管理,做好成果的保护利用,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力量。

 

 

北京

考古北京(2024)——北京市最新考古研究成果发布会举办

11月30日,考古北京(2024)——北京市最新考古研究成果发布会举办。本次活动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指导,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单位主办。研究人员分别就琉璃河遗址、金中都、怀柔箭扣长城、香山明代皇室墓地、长辛店古御道遗址、路县故城遗址等取得的考古研究成果做了发布,进一步深化了考古成果内涵价值的挖掘与阐释。

 

 

明十三陵永陵、思陵首次对外开放

北京市昌平区近日发布消息,明十三陵中的永陵、思陵从12月5日起可通过官方渠道预约讲解参观。明永陵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和孝洁肃皇后陈氏、孝烈皇后方氏、孝恪皇后杜氏的合葬陵寝。在明十三陵中,其规模仅次于永乐皇帝朱棣的长陵。明思陵为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明思宗崇祯帝朱由检和孝节烈皇后周氏、恭淑皇贵妃田氏的合葬陵寝,是明十三陵中规模最小的帝陵,皇陵内的石贡器当属独特的遗存。截至目前,明十三陵已经有六座陵寝向公众打开大门。

 

 

山西

科技考古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文物测绘融合技术创新中心揭牌

11月30日,“会商文物科技创新工作座谈会暨推进文物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协议签约和揭牌仪式”在山西考古博物馆举行。科技考古山西省重点实验室重点聚焦和突破冶金考古、遥感考古、实验室考古研究方向。山西省文物测绘融合技术创新中心聚焦高质量的文物时空信息底座构建、文物实景化建模和文物测绘服务体系赋能等研究方向。它们的揭牌运行,是山西文物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山西省文物局与省科技厅在深入推进文物科技创新发展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上海

M20+全球顶尖博物馆大会在上海博物馆召开

12月3日,M20+全球顶尖博物馆大会在上海博物馆东馆开幕。来自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英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法国凡尔赛宫和特里亚农宫国家博物馆等国外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以及15家央地共建国家级重点博物馆等博物馆的馆长、专家,文化机构代表参加会议,并结合“汲古为新——文化遗产保护与阐释”“和合共生——联结全球化与本土化”和“擘画未来——科技赋能与公众参与”三个分主题发言。

 

 

 

 

浙江

温州朔门古港考古三大重要发现公布

11月30日,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浙江省文物局指导的海丝学术交流暨朔门古港遗址研究成果发布会在温州举办。公布温州朔门古港考古最新三大重要发现:发掘揭露奉恩水门、朔门及瓮城区块,将隔断打通连接成片,基本理清了温州古城兴废沿革,为早期城址探索指明方向;初步完成2号沉船现场清理测绘,该船可能由温州本地造船场建造;温州港城一体联动模式更加具象化。这些成果进一步丰富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体系港口类遗产的文化内涵,为温州朔门古港遗址考古公园建设奠定基础。

 

 

浙江古建保护发展四十年研讨会在杭州举办

12月6日,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浙江省文物局指导的浙江古建保护发展四十年研讨会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召开。会议以“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为主题,总结过去文物保护工作取得的成就,提出了未来文物保护发展及保护利用方向。会上发布“浙江古建保护发展四十年”宣传片,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与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与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揭幕“营造浙江”特展。

 

 

 

 

河南

开封宋都古城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启动

12月5日,河南开封宋都古城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在开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召开。按照部署,河南开封宋都古城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正式启动,将建成开封市文物资源的重要集聚区、历史文化街区的汇集区、古都风貌的核心区、文化基因与城市记忆的贮存区。开封宋都古城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包括开封城墙围合的13平方公里核心区和41平方公里的拓展区,共计约54平方公里。该示范区将用三年时间打造,预计2027年10月接受国家文物局的考核验收。

 

 

 

 

漯河考古发现上千座古墓

12月3日,河南省文物部门证实漯河市发现一处战国至东汉古墓葬群。这处墓葬群位于漯河市源汇区井李村东南,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漯河市文物考古部门进行联合考古发掘,目前已发掘古墓200多座,出土了大量战国时期的青铜剑、青铜匕首、青铜鐏等珍贵文物。该古墓群排列有序,分布较为密集,自战国时期到东汉约400年时间都在延续使用。该区域发现的战国古墓及出土器物既有典型的中原文化特征,又有较丰富的楚文化因素,印证了这里古代已经是中国南北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的重要舞台。

 

 

湖北

湖北云梦发现元代大儒赵复墓碑

12月3日,湖北省博物馆透露,在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开展的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经群众提供线索,工作人员在胡金店镇三赵村发现元代大儒赵复的墓碑。赵复,字仁甫,德安人,自号江汉,学者称为江汉先生,为元代理学家。碑文题为“宋乡贡进士赵江汉先生墓碑记”,记述了赵复生平及“不仕唯用理学教授北方”的经历等。赵复墓碑具有重要文物价值和历史价值,一定程度上弥补赵复所著理学经典缺失之憾,为研究赵复对程朱理学传播所起的作用等提供了实物资料。

 

 

湖南

长沙望城发现战国墓群

 

12月6日,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公布长沙望城发现战国墓群。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于2017年、2024年在项目用地范围内发掘了一批墓葬、灰坑、陶窑等遗迹,其中战国墓葬共计95座(2017年发掘68座,2024年发掘27座)。铜官战国墓群是近年来长沙城区外围发掘的一处分布集中、面积较大的战国墓群。墓葬形制和出土陶器组合具有典型楚文化特征。从出土典型器物形制分析,铜官墓群主体年代为战国晚期,下限可至秦代。

 

 

 

陕西

宝鸡市出台条例加强周原遗址保护

 

12月2日,宝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宝鸡市周原遗址保护条例》已经批准通过,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五章、三十五条,从保护管理、考古发掘与展示利用和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规定,加强对周原遗址的保护、研究、阐释和利用。《条例》强调,周原遗址保护应当贯彻国家文物工作方针,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统筹协调文物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的关系。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三亚市西河西路2号文体大楼三楼 0898-88666125
Copyright ©三亚市博物馆·公益 琼ICP备19004074号-1
  • 三亚旅文